謝玉萍 江西省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的投資行為越來越頻繁,科學的投資行為可以為企業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企業投資管理,又稱“資本預算”,一般指對期限較長、金額較大、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特定項目分析、評估與決策過程。企業的投資決策工作在企業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市場中各企業投資項目的類型與數量逐漸增多,其有效幫助企業獲取更為可觀的經濟效益。但由于部分投資項目的回本周期長、項目規模大、項目落地復雜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企業投資項目的風險加大。所以,企業需要依據投資項目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進行詳細的動態分析,其可以有效降低企業投資項目的風險,同時還能幫助企業獲取市場的最新動向。鑒于此,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分析與研究企業投資項目經濟效益評價指標的動態運用。
眾所周知,使用現金流量而非利潤,企業投資需要按照收付實現制計算的現金流量數值去用于項目經濟效益評價的參考依據,現金流量的計算和使用相對客觀,會考慮投資項目整體以及貨幣時間價值,與股東財富最大化(財務管理最高目標)緊密聯結,允許折現的變化。投資項目中的現金流量主要涉及三個參數,一是初始流量,二是營業流量,三是總結流量。初始流量是指項目投資階段到項目竣工投產階段所產生的所有現金流量,即項目投資的支出,涵蓋固定資產投資、營運投資以及其他投資支出等。營業流量是指項目在整體運作過程中由于生產運用所形成的現金流量,其流入量是因為銷售收入造成,流出量包含日常付現成本和稅務的支出,計算公式是W=A-B-C;N=D+E。其中,W是指營業現金流量;A是指營業收入;B是指付現成本;C是指所得稅;N是指營業現金流量;D是指稅后(經營)凈利;E是指折舊[1]。而終結流量是指投資項目在終結過程中所形成的現金流量、涵蓋墊付資金回收、固定資產殘值凈收入等內容。固定資產殘值凈收入是指殘值收入在扣除稅金、清理費用之后所剩金額。變賣損失能夠抵消部分的稅金,降低的稅金可以當作現金的流入。
通常而言,企業在進行新的投資時,都要對不同融資渠道的資金來源進行融合,資金來源的比例取決于公司的目標資本構成,其計算公式:K=Ks+KB(1-T)。其中,K是指加權資本成本均值;Ks是指權益成本;KB是指稅前債務成本;T是指所得稅率;B是指債務資金價值;S是指股東權益價值。加權資本成本均值是指項目融資成本的均值,其會用于計算資本評價中的貼現率,決策評價方法主要有回收期法、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現值指數法和會計收益率法。主要闡述以下三種方法,一是凈現值法,其是指項目投產后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與原始投資額現值之間的差額。貼現率則當作資本成本,即最低收益率,計算公式為:NPV為凈現值,CFt為各期的現金流量;r為項目的資本成本。若凈現值大于零,則項目可以接受;若凈現值小于零,則項目應放棄;若凈現值等于零,表明項目沒有剩余收益,沒必要采納。若兩個項目為互拆項目(規模相同、壽命期相同),則選擇正的凈現值數額較大者。二是會計收益率法,會計收益率是項目壽命期的預計年均收益額與項目原始投資額的百分比。從財務報告資料中了解到,當不考慮貨幣的時值時,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表示:AAR=年均收益額/原始投資額*100%,AAR表示會計收益率,指標數值越大越好,如果這個數值超過了回報率,就說明項目可以進行投資;反之,就是禁止投資。三是現值指數法,這種評估方式是項目投產后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與原始投資額現值之比,現值指數表示1元初始投資取得的現值毛收益,其公式如下:公式中r表示資本成本,如果該指標數值大于1,則項目可接受,PI值越大越好;如果該指標數值小于1,則應該放棄。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經營凈現金流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涵蓋營業收入、折舊、折舊、攤銷等因素。但攤銷和折舊等影響較小,而現金成本、營業收入等影響較大,且受公司與銷售市場等因素影響,其變化的可能性具有隨時性特點。如果不能從客觀的角度出發,用動態化項目經濟效益指標進行計算,就很難得到可靠的評價[2]。例1,天然氣公司出資對B公司進行了回收,最初的信貸限額為30萬元,投入時就得到了回報。假設項目的周期是五年,五年后的固定資產折舊約為三萬多元,天然氣公司每年的主營業務收入約250萬元,支付費用每年240萬元[3]。每年的固定資產的折舊和銷售費用是每年5萬元,所得稅率33%。如果折現比率是12%,那么這個項目的凈現值為50152.80元,用這個數值作為評估的指標,如果這個數值大于0,則說明這個項目是可行的。但事實上,天然氣公司五年來一直處于經營過程中,主要的收益和現金支付費用一直處于轉變狀態。在5至10年的投資中,受眾多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造成原材料和運營成本占據了較大的比重,使得投資成本極易受到市場營銷的影響而造成原材料消耗量出現變化,成為投資項目中不能很好控制的因素。而如果原料消耗增加,成本增加,將會對公司的經營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有可能出現NPV逆轉,從而影響整個項目的投入。例2,如表1天然氣企業經營管理成本所示,假設原先的特許經營成本是83,500元,但是由于原料價格上漲,致使數值和預算相對減少,只有63,400元。第三年,由于業務對手利用“價格競爭”進行推廣,產業間的激烈競爭,公司的商品價值也隨之下降,經營凈流量下降至20,000元。第四年,公司采取多種推廣手段,使得銷量有了一些改善,恢復到第二年水平,借助強化生產和市場運營的辦法去盡可能減少成本費,合理防止由于推廣導致的經營費用增加而產生的費用,從而使得現金流的費用保持在一個平穩的水平,在一年的損失之后,改變目前的虧空情況,轉變為盈利狀態??偠灾?,通過對運營凈流量、現金流量、凈現值進行計算,發現在利潤周期內,對主營業務收入以及現金流量的變化情況進行計算與分析后,新的投資組合最小回報為-11,070.22元。也就是說,在天然氣企業勤奮努力下,企業現階段生產經營狀況得到好轉,但項目的經濟效益還不夠理想,數值低于0,無法有效實施。并且,在實際操作中,很容易出現其他情況,比如公司的生產和運營情況發生了改變,使得利潤更低,而那些本來不太合理的新項目,卻有了更大的利潤空間。所以,企業在投資的時候還是要謹慎,要充分地考量企業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此可以避免由于項目投資失誤給公司造成的財產損害。

表1 天然氣企業經營管理成本
在企業利用效益指標動態評價的時候,企業要慎重選擇貼現率,需要注意以下內容,基于質的角度分析,在項目實際操作中最常用的折現率涵蓋三種類型:貸款利率均值、該行業的平均收益率以及加權平均資本費用比率。如果投資回報率和資本費用比率都很高,那就有很大的利潤空間,反之,就沒有利潤。針對這一問題,通常采用上述三種類型的年利息指數作為衡量標準進行數據的統計。從數量上分析,當一個項目的資金流量相同的時候,如果一個項目的折現比率不相同,那么其效果就會發生變化。通常情況下,貼現率高,計算出的凈現值值就會降低,反之,就會變高。這就說明在評價階段,不管采用何種指標,都不能保證在整個項目的生命周期中維持不變,而是要根據經濟情況選擇合適的貼現率,實施項目的經濟性動態調整。
在整個投資項目中,要以公司的內部信息數據為基礎進行投資決定。因此,在平時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整理內部數據,以保證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幫助公司把握將來的發展機遇,正確地進行投資決定,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在價值鏈的研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給公司帶來不可估計的損失。因此,在進行項目投資的時候,理論上而言,公司可以自由地對未來幾年的發展進行預測,但受市場環境等眾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會使得企業的投資項目出現風險,使得投資項目經濟效益評價指標要實現起來更加困難。所以,公司必須保證對以往的工作數據進行準確、定量的描述,嚴格控制內部管理,以確保歷史檔案的真實、可靠,以此可以為企業的投資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從而使企業的投資行為更加合理和科學。
在開展市場調研的過程中,既要對各類商品的營銷進行市場調研,又要對現有的各類商品和替代品進行市場調研。在調查的時間層次上,既要分析以往的銷售和目前的狀況,又要掌握產業的發展趨勢,以動態性、便捷的方式搜集到相關的市場資料。不僅如此,在調研的方法上,需要結合多種研究方法,將定性和定量化相融合,對各種信息開展收集、整理、剖析和運用,確保在評價過程中可以客觀、正確地預測出項目的成本費、盈利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從而有效實現動態性評價的整體目標[4]。
基于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環境背景下,雖然項目的主體是公司的個體行為,但是如果出現了項目并未按期運營,就會無法實現預期的回報率[5]。嚴重會出現虧損的情況,會影響到公司的整體正常運營,部分項目雖然并未出現虧損,但盈利情況卻在不斷下降,與銀行同期存款率相比較低,有些銀行的存款率比銀行的存款利率要高,但仍然比企業的資金利率要低,此種情況下便會形成投資風險。所以,企業在做投資決定時,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高收益就一定會遇到危險,同時也要具備敢于冒險的精神。企業必須時刻保持冷靜,摒棄對舒適和冒險的追求,將投資的危險降到最低,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尋求平衡。通過強化風險控制理念,采取多種措施,實現穩健發展的目標。
比如經濟政策的變化、利率的變化、商品價格的變化等眾多外界因素都會影響到公司的發展,增加公司的投資成本。這就要求企業要深刻地學習國家的經濟方針、掌握控制方法的演變動向、了解市場經濟周期、商品壽命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緊緊圍繞商品與銷售市場轉變的普遍性規律,唯有如此,企業才可以長期處于相對平穩的未來發展態勢,才能夠選擇準確的貼現率,推動企業投資項目經濟效益的動態評 價應用[6]。
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企業內部的市場空間雖得到了相應的拓展,但也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和挑戰[7]。在整個投資項目的全部流程中,不但要關注當前中國市場的發展動向和發展情況,還要對國外的市場動態進行把握,拓展全球的資訊覆蓋面,掌握并靈活地運用相關的資料,以此對經濟指標進行動態評價,提高投資決策的正確性。另外,相關的政府部門也應該對公司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詢和指導幫助,及時將最新的全球資訊傳遞到公司,使得公司對市場情況的掌握更加充分,進而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提高企業運營的風險預警和抵御能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在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整個階段,項目投資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環節,企業只有通過科學的投資,才能為股東或其他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但若重大投資決策上出現失誤,將會使企業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甚至走向破產。投資決策一般都是企業戰略性的、重大的經營活動的調整或加強,投資項目一般會持續很多年,重大的投資在不同程度上減弱了企業的財務彈性,影響了企業的融資決策。所以要求公司采取一種合理的方法,對各項技術指數進行動態和科學化的評價,并以詳細的內部數據為參考開展評估,以此提升項目投資的經濟效益,幫助企業獲取最為可觀的利潤。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個項目投資的全部流程中,一定要與現實相聯系,結合各個因素的變化進行靈活調整,加強項目特有風險的管理,使評價的精度最大化,避免由于決策失誤而損害公司的經濟利益,以此推動企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