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臨沂市農業科學院,山東 臨沂 276012)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約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常年稻谷消費總量保持在兩億噸左右, 水稻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費需求不斷升級,對稻米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稻米品質包括加工品質、外觀品質、蒸煮品質和營養品質4個方面[3]。 水稻品種的多性狀綜合評價是現代育種的一個重要環節,品種綜合表現好壞,取決于多個性狀的表現, 只有綜合性狀表現優良的品種才有推廣應用價值[4]。
水稻品質性狀數量較多, 品質性狀間存在著復雜的相關性、重疊性,這為品質性狀選擇增加了難度[5]。 主成分分析法將復雜的數據集簡化,將多個相互關聯的性狀指標換成較少的獨立或相關性較小的指標, 即通過對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內部結構的研究, 找出數目較少且能控制所有變量的主成分[6,7]。 主成分分析在甜菜[8]、小麥[9]、大豆[10]、棉花[11]、水稻[12]、花生[13]、玉米[14]等多種作物綜合評價中得到廣泛應用。本試驗對24 份淮北水稻品種(系)的9 個品質性狀進行相關性分析、隸屬函數法、主成分分析,可避免單一指標的片面性和不穩定性,得到影響水稻品質的主成分因子,對水稻品種(系)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評價,從而為水稻品種選育和水稻資源利用提供重要依據,同時為水稻種質品質評價提供科學的方法。
供試水稻品種(系)共24 份(表1),均為臨沂市農業科學院收集保存。

表1供試的水稻品種(系)及全生育期
試驗于2021 年在臨沂市農業科學院試驗地進行,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質為壤土,肥力中等。 秧田四周為小麥田,大田前茬為小麥。 該地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13.3 ℃,年平均降水量840 mm 左右,無霜期198 d。
1.3.1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 重復3 次,小區面積13.3 m2,安排在同一地塊,四周設保護行。 所有參試品種于5 月16 日播種 (旱育秧),6 月28 日手工插秧,行株距為25.0 cm×13.3 cm。 田間管理同常規大田。
1.3.2 性狀調查與測定 參照NY/T593-2021 測定糙米率、整精米率、粒型(長寬比)、堊白度、直鏈淀粉含量、蛋白質含量等9 項指標。
使用Excel 2010 計算原始數據均值, 利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類分析
24 份水稻品種(系)全生育期調查結果(表1),連粳15 號、潤農11 全生育期最短152 d,淮稻5 號、泗稻90-3726 全生育期最長161 d。24 個品種(系)全生育期分布在152~161 d 之間,在臨沂市均能正常成熟收獲。
對24 份水稻品種(系)的9 個品質性狀進行多樣性分析(表2)。 可以看出,糙米率變幅82.5%~86.3%, 均值為84.7%; 精米率變幅為69.4%~79.8%, 均值為72.8%; 整精米率變幅為34.1%~68.0%, 均值為51.6%; 堊白粒率變幅為0.3%~20.6%, 均值為5.1%; 堊白度的變幅為0.0%~10.1%,均值為1.4%;粒型(長寬比)變幅為1.6~2.0,均值為1.8;食味值變幅為74.0~81.0,均值為77.7;蛋白質變幅為7.4%~8.8%,均值為7.9%;直鏈淀粉變幅為14.0%~17.2%, 均值為15.4%。 24份水稻種質資源的9 個品質性狀表現出不同的變異程度,變異系數在1.2%~140.6%。其中堊白度呈現最大的離散度,變異系數為140.6%;其次為堊白粒率, 變異系數為91.2%; 變異最小的是糙米率,變異系數為1.2%。 遺傳多樣性指數由大到小順序為:堊白度>堊白粒率>整精米率>長寬比>直鏈淀粉>蛋白質>食味值>精米率>糙米率。 堊白粒率、堊白度的變異系數較大,是水稻品種性狀改良的重要內容。

表2 水稻品質性狀多樣性分析
對24 份水稻9 個品質性狀進行相關性分析(表3),堊白粒率與糙米率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r 為-0.5484, 與粒型呈顯著負相關關系,r 為-0.4479;堊白度與糙米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r 為-0.4666, 與堊白粒率極顯著正相關關系,r 為0.9219;蛋白質與精米率、食味值呈顯著負相關關系,r 分別為-0.5046、-0.4766;蛋白質與直鏈淀粉極顯著負相關關系,r 為-0.7425。 24 份水稻品種(系)各性狀之間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表3 水稻各性狀之間的相關系數
水稻的粒型(長寬比) 不直接影響水稻的品質,因此在主成分分析過程中將粒型(長寬比)指標去除。堊白粒率、堊白度和蛋白質質量分數3 個指標與水稻的品質呈負相關, 在主成分分析時將3 個指標值取倒數后進行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對24 個水稻品種的8 個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3 個主成分,3 個主成分的貢獻率累計值達到69.278%, 保留了8 個品質指標的大部分信息(表4)。
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值為2.394,貢獻率為29.927,其中蛋白質占最大的因子載荷值,特征值分別為0.955,可以把第一主成分稱為營養品質因子。 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為1.832 , 貢獻率為22.898,其中堊白度、堊白粒率占據較大的因子載荷值,特征值分為0.914、0.822,可以把第二主成分稱為外觀品質因子。 第三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值為1.316 ,貢獻率為16.454 ,其中整精米率占較大的因子載荷值,載荷值為0.619,可以把第三主成分稱為加工品質因子。

表4成分載荷矩陣及貢獻率
采用隸屬函數法對各指標進行綜合評價,24份材料分別在3 個主成分的隸屬函數值 (表5)。在營養品質因子上得分最高的依次為蘇秀867、泗稻90-3726,說明蘇秀867、泗稻90-3726 的營養品質優于其他品種; 在外觀品質因子上得分最高的為19 中種生JS03,說明19 中種生JS03 的外觀品質明顯優于其他品種; 在加工品質因子上得分最高的為17 中種生JSL01, 說明17 中種生JSL01 的加工品質優于其他品種。
在稻米品質評價中, 綜合得分越高表明綜合品質越好,表明該資源品質性狀的綜合品質越好。由表5 綜合評價值可知,24 份水稻品種(系)的綜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19 中種生JS01、 蘇秀867、 淮861、17 中種生JSL01、 泗稻90-3726、徐33202、17 中種生JSL04、連粳6 號、淮稻9 號、連粳15 號、連粳7 號、潤農11、淮稻5 號、泗260、19中種生JS05、19 中種生JS04、臨稻10、泗稻2333、徐稻3 號、19 中種生JS03、淮稻7 號、連粳3 號、連粳2 號、連粳17213。 其中,19 中種生JS01 的D值為0.702 ,是30 份秈稻資源中的最高值,表征其8 個性狀指標的綜合品質最好。綜合得分在0.5以上的品種(系)還有蘇秀867、淮861、17 中種生JSL01、泗稻90-3726、徐33202、17 中種生JSL04、連粳6 號、淮稻9 號、連粳15 號。

表5 24 個水稻品種的各綜合指標值、隸屬函數值、D 值及綜合評價
在試驗中24 個水稻品種(系)均能正常完成其生育期。 根據水稻品質性狀多樣性分析得出水稻品種(系)對9 個品質性狀指標的影響大小順序為:堊白度>堊白粒率>整精米率>長寬比>直鏈淀粉>蛋白質>食味值>精米率>糙米率。 淮北水稻品種(系)品質育種中要進一步提高堊白度和堊白粒率的選擇強度。 荊瑞勇等[15]研究結論認為水稻品種對10 個品質指標影響順序為堊白粒率>堊白度>粒寬>整精米率>蛋白質含量>食味評分>粒長>直鏈淀粉含量>精米率>糙米率。 陳重遠等[16]研究認為品種對8 個米質性狀指標的影響大小順序為:堊白度>堊白粒率>整精米率>直鏈淀粉>千粒重>長寬比>精米率>糙米率。 與本研究結果有所差異,試驗結果的不一致可能與水稻品種、水稻品質性狀的選擇有關。
對24 份水稻品種(系)的9 個不同性狀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各性狀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各個性狀彼此發生信息重疊。 其中堊白粒率與糙米率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 與精米率呈不顯著負相關關系;堊白度與糙米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與堊白粒率極顯著正相關關系;蛋白質與精米率、食味值呈顯著負相關關系, 與直鏈淀粉極顯著負相關關系。 李洪亮等[17]研究認為出糙率和整精米率與食味評分呈顯著負相關。 王剛等[18]研究認為不同水稻品種(系) 的堊白粒率和堊白度呈極顯著正相關, 說明水稻品種的堊白粒率越高, 稻米的堊白度也就越大,不同水稻品種 (系) 的堊白粒率和堊白度與糙米率呈倆倆負相關, 這與本研究研究結果一致。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隸屬函數法對24 個水稻品種(系)的綜合分析,提取到3 個主成分因子:營養品質因子、 外觀品質因子、 加工品質因子,3個主成分的貢獻率累計值達到69.278%, 保留了8 個品質指標的大部分信息。 蘇秀867、泗稻90-3726 的營養品質優于其他品種,19 中種生JS03的外觀品質明顯優于其他品種;17 中種生JSL01的加工品質優于其他品種。 對水稻品種(系)的綜合評價得出24 個水稻品種(系)的排名由高到低依次為:19 中種生JS01、蘇秀867、淮861、17 中種生JSL01、 泗稻90-3726、 徐33202、17 中種生JSL04、連粳6 號、淮稻9 號、連粳15 號、連粳7號、潤農11、淮稻5 號、泗260、19 中種生JS05、19中種生JS04、臨稻10、泗稻2333、徐稻3 號、19 中種生JS03、淮稻7 號、連粳3 號、連粳2 號、連粳17213。19 中種生JS01 的D 值為0.702 ,是24 份水稻品種(系)中的最高值,表征其8 個性狀指標的綜合品質最好。 本試驗水稻樣本數量和品質性狀數量偏少,試驗只進行了一年,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使結果更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