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娟
(湖南省岳陽縣林業科學研究所,湖南 岳陽 414100)
20世紀90年代開始,311大隊小區綠化通過多年改造升級,見證了岳陽縣綠化發展歷史,具有較好的代表性。筆者通過該小區綠地調查,以大約10年為一個階段,研究各階段園林綠化發展情況及特點,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1.1 基本情況
311 大隊小區位于岳陽縣榮家灣鎮榮公公路與林沖路交匯處,現占地面積273畝(原占地面積435畝),1993年開始建設,自然環境優美,獲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園林綠化先進單位。現有辦公樓1棟、住宿樓14棟、食堂1個、老年活動中心1處,原有醫院、學校、廠房(金鋼石加工廠、倉庫、車隊等)。主綠化區9.9萬平方米,為本文研究地點。小區所在的岳陽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年均氣溫17℃,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說明:1為主綠地區,2、3、6為廠區等,4、5為建設用地,7為菜地、造林地

圖1 311大隊平面圖
2.1 一期(1993-2001) 小區于1993年開始建設,1994-1996年完成主體建設及綠化。本時期全縣園林綠化建設主要是縣城主干道、各單位院落。
2.2 二期(2002-2011) 小區鋪設草皮,修建廣場,改造2處休閑場地。本時期全縣園林綠化發展迅速,修建了厚德、榮灣湖廣場,單位、小區綠化逐步升級。各鄉鎮開展注重單位院落綠化,農村居民綠化穩步發展。
2.3 三期(2012-2021) 小區將原學校改造成新墻河抗戰紀念館、改造升級了辦公樓四周及水塘。本時期全縣園林綠化品質得到極大提升,縣城修建了城南河廣場、城南河風光帶、道路綠化改造升級、新建了大量休閑綠地,各鄉鎮開始打造集鎮綠化,農村住宅綠化水平不斷提高。
3.1 實地調查法
對小區綠地按時期計算面積,實地調查現有植物品種、數量(面積)、生長狀況等。記錄栽植情況,分析綠化特征,找出存在的問題。
3.2 查閱檔案法
對已存的綠化檔案進行調查,結合實地調查情況,對比設計情況與現狀情況,植物設計數量與現狀數量,分析相關情況。
4.1 一期情況
4.2 一期栽植情況 居住區綠化是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期綠化總面積9.9萬平方米,經統計,園林綠化苗木中,一期內喬木、灌木共4203株,女貞綠籬1200米。經調查,苗木共20科27屬29種,其中喬木16種,灌木12種,小苗1種。
綠化現狀主要是,道路兩側:規則栽植行道樹,主樹種為樟樹,部分道路兩側間植廣玉蘭、柏樹、杜英,緊臨道路栽植女貞做為綠籬。廠區綠化(含加油站、原學校):廠房前后、道路兩側行狀栽植樟樹、夾竹桃等,大塊綠地為裸露地,中間行狀栽植桎木、海桐等灌木。住房:所有住房坐北朝南,北面各單元入戶口兩側栽植海桐、桎木、萬年青等球形灌木,各單元間行狀栽植石榴、八月桂等喬木,南面行狀栽植桂花、雪松等喬木,喬木間行狀栽植桅子花、桂鵑等球形灌木,空地為裸露地。辦公區:辦公樓四周原綠化與住房區類似,辦公樓前修建休閑區,休閑區東南兩側行狀栽植兩排水杉,內修建有游路,散植樟樹、柏樹、桂花、叢竹等喬木,栽植茶花等灌木,空地為裸露地。醫院:醫院四周綠化與住房區類似,東南角修建有圓形水池,內建有假山,供人休閑。大片空地:水塘東、南側行狀栽植水杉,住房區兩側10-30米范圍內塊狀栽植樟樹,其他空地塊狀栽植國外松、杉木,空地內為菜地。

表1 一期數量靠前的樹種
4.2.1 一期特征
4.2.1.1 栽植方式。栽植規則,行狀栽植、對稱栽植為主,綠化風格簡潔、大方,房屋門口、單元樓道兩側對稱栽植球形樹種,主道路兩側、輔道路一側栽植行道樹、綠籬,房屋前后綠地行狀栽植常綠植物。
4.2.1.2 栽植樹種。以常綠鄉土樹種為主,廣泛栽植樟樹、杜英、海桐等常綠觀葉樹種,廠區四周栽植夾竹桃等觀花、吸塵樹種,住房南側綠地少量栽植桅子等觀花樹種。
4.2.1.3 栽植范圍。辦公樓、住宅四周均栽植綠化苗木,廠區等工業生產區四周(除道路兩側)近處栽植樟樹、夾竹桃等綠化樹種,遠處備用空地栽植國外松、杉木等造林樹種,基本上綠地全覆蓋。
4.2.1.4 其它。經調查,主綠化區空地內有居民零散栽植的各類苗木,共栽植喬木、灌木172株,草本、藤本植物、花卉62株,苗木共16科20屬22種,其中喬木15種,灌木4種,草本地被植物3種。住宅區前后空地少量栽植果樹,栽植觀花灌木。栽植國外松等備用空地,林間大量種植蔬菜。

表2 零散栽植數量靠前的樹種
4.2 二期情況
4.2.1 二期栽植情況。二期鋪植草皮1.22萬平方米,改造升級0.52萬平方米,經統計,二期內栽植喬木、灌木52株,小苗920平方米。經調查,共9科11屬15種,其中喬木8種,灌木4種,小苗3種,草坪地被1種。
綠化現狀主要是,先是辦公樓、住房、廠區周邊裸露地鋪植臺灣四季青。后期,修建了廣場與休閑場地及設施,栽植有大規格苗木等,大量塊狀栽植小苗,配置觀葉、觀花植物。

表3 二期數量靠前的樹種
4.2.2 二期綠化特征
4.2.2.1 栽植方式。除行道樹外,行狀栽植逐漸淘汰,品字型、五株散植栽植逐漸成為主流,孤植的主要是樁景植物、大規格苗木,人工造型、小苗拼圖塊狀栽植開始流行。
4.2.2.2 栽植樹種。開始大樹進城,大量栽植胸徑20以上大規格苗木,主要以樟樹、桂花為主。適當配置樁景植物,大量應用女貞、桎木樁,嫁接彩葉品種。同時廣泛栽植彩葉、觀花品種,裸露空地鋪植臺灣四季青。
4.2.2.3 栽植范圍。主綠化區全面復綠,小區綠化率進一步提升。
4.2.2.4 其它。修建廣場、園林小品,添置石桌、石椅等娛樂休閑物品,修建卵石游路,園林綠化以休閑為主。
4.3 三期情況
4.3.1 三期栽植情況。經調查,三期改造升級面積3.75萬平方米,經統計,三期內栽植喬木、灌木共641株,小苗1.2萬平方米,草皮460平方米,水生植物350平方米。經調查,共29科36屬40種,其中喬木18種,灌木10種,小苗4種,草坪地被及水生植物9種。
綠化現狀主要是,道路升級:所有道路開展“白加黑”,鋪瀝青路面。辦公樓四周改造:辦公樓前對車位進行了改造,補植觀花、觀葉樹種,打造精品綠化帶、塊。水塘改造:建設觀景平臺,建設休閑游路,道路兩側栽植麥冬等耐陰草本植物。學校:改造成新墻河抗戰紀念館。

表4 三期數量靠前的樹種
4.3.2 三期綠化特征
4.3.2.1 栽植方式。以密植為主,全冠苗大量栽植,喬、灌、草相結合,層次感強,營造近自然景觀。栽植標準提高,大穴、客土栽植應用更多,有效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4.3.2.2 栽植樹種。彩葉、觀花品種更豐富,紫薇、紅楓等觀花觀葉樹種廣泛栽植。大量酒播多年生觀花植物,栽植多年生觀花、觀葉草本植物。水生植物開始應用,栽植有鳳車草、水生鳶尾等。臺灣四季青鋪植量明顯減少,大量栽植麥冬、吉祥草等草本植物。鄉土樹種大量應用,樹型好、冠幅大的欏木石楠、等鄉土樹種廣泛栽植。香泡等果樹不斷應用,棗樹、柚子等寓意吉祥的果樹品種也大量栽植。
4.3.2.3 栽植范圍。開始實施水體改造,引進物業管理后,全面清理栽菜行為,綠地面積有所增加。
4.3.2.4 其它。道路改造升級,鋪設瀝青路面,安裝邊沿石,設置停車坪。景觀園林小品、展示性小品、景觀燈、休閑小品等日益豐富。
5.1 各類破壞嚴重
5.1.1 人為破壞。小區通過土地出讓,原栽植的國外松林全部砍伐。經過老舊小區改造及住戶裝修,女貞綠籬損毀達到70%以上,單元入口處球球樹種損毀達到90%以上。
5.1.2 自然災害破壞。冰凍、旱災、風災、雪災、長雨季等,對小區內大樹傷害巨大,每次倒伏的大樹達10株以上,胸徑30以上杜英因積水所剩不多。
5.1.3 本土植物破壞。由于綠化時間長,構樹等喬木在綠化邊緣區域生長較多。一年蓬等20余種植物大量生長在草坪內,占到草坪面積的50%以上。
5.2 養護水平不高
5.2.1 管理粗放。小區綠化管護經費少,每年長期養護的僅灌木、綠籬、綠化帶(小苗)、草坪,管護效果極差。
5.2.2 品種老化。草坪退化率達70%以上小苗萌芽能力弱化,成片損毀、缺蔸的現象較嚴重,無法達到整體美觀效果。少量喬木、灌木缺冠。
5.3 規劃過于單調
5.3.1 設計以平面為主。主體綠化基本上在同一個水平面上,無景觀的起伏感,未營造近自然的綠化效果。
5.3.2 樹種選擇過于單一。樟樹占比達65%,植被過于單調,存在春天落老葉、嫩葉多,夏季蟲多、秋天落籽多的劣勢。
6.1 有序更換改造
應及時鏟除退化草坪,鋪植新的草本品種。對損毀較嚴重的小苗,應全部清除后補植新品種。對老化、枯死、缺冠等達不到美觀效果的苗木,要及時清除、補植。
6.2 科學合理規劃
要營造近自然的景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植物種類。在融合原有綠化的同時,合理規劃、科學布局。
6.3 提升管護水平
增加管護經費,合理確定修剪次數,確保苗木生長。對積水的地段,要開挖排水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