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緒勝,馮 兵,王鳳鳴
(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1)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推進,城鎮人口規模不斷攀升,城鎮建設用地指標越來越緊張,很多城市選擇修建高架快速路來緩解居民出行難的問題。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綠色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預制拼裝建造方式,越來越多城市高架橋采用大懸臂蓋梁柱式墩+預制小箱梁這種結構形式。
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80 km/h 的城市高架快速路典型橫斷面布置見圖1,上下行各設置一個大型車道,中分帶護欄采用SAm 級混凝土護欄,橋寬一般為25.6 m,地面路中央分隔帶寬度為8 m。

圖1 高架快速路標準段典型橫斷面/cm
上下口范圍的路面往往單側或雙側加寬,當加寬值較大,需增設邊墩,見圖2。邊墩一般放置于側分帶中,立柱應盡量平行于道路設計線一條線布置,有規律的重復變化,形成韻律、節奏,易于組織地面交通[1]。

圖2 高架上下口區段典型橫斷面/cm
根據《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CJJ193—2012)[2]要求,中分帶或側分帶布置的橋墩距離路緣石內邊緣距離應≮25 cm。為盡可能減小蓋梁懸臂長度,在滿足建筑限界要求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增大墩柱間距。
承臺平面不宜伸入地面路機動車道范圍內,以避免路基強度剛度差異導致的不均勻沉降,當條件受限,可以加大承臺埋深,一般≮1.5 m,還應滿足管線管布設要求[3]。
墩柱采用花瓶墩,曲線在視覺上更生動柔和,所表現的活力和動勢給人一種輕巧飄逸的感覺[1],也可減小蓋梁懸臂長度,有利于蓋梁的整體受力,但應注意墩柱頂部外傾后是否侵入地面道路建筑限界。另如,外傾過大,墩柱在恒載下會產生較大橫向彎矩,必要時設置墩柱中系梁。
如果采用平頭蓋梁,其梁高大、視覺效果較差;倒T 蓋梁大部分結構高度隱藏于上部結構中,不僅有效降低結構的建筑高度,節約投資,而且極大地削減蓋梁的視覺體量,景觀效果較好。設計時應控制構造尺寸和配置牛腿加強鋼筋,可按照偏心受拉構件驗算牛腿承載力及裂縫寬度[4]。
倒T 型橫斷面典型圖見圖3。

圖3 倒T 型橫斷面
圖3中:h1 和bw—倒T腹板高度和寬度,cm;h2 和bf—支撐寬度和高度,cm;e—蓋梁偏心值,cm;F1 和F2—上部結構支反力,kN;Db和Dh—蓋梁底部倒角,cm;a和b—上部反力與蓋梁中心距,cm。
腹板厚度bw一般不受抗剪要求控制[5],通常根據鋼束布置確定。鋼束型號不宜過大,不宜設置平彎以方便施工,同時應注意端部張拉空間要求。如布置橫向3 排鋼束,bw可采用130 cm。雖然腹板越寬對橋面連續的受力越有利,但也不是越大越好,標準雙柱蓋梁腹板寬度每增加10 cm,蓋梁重量增大約20 t,如采用預制裝配法施工,則運輸吊裝難度都將加大。
翼緣寬度bf,根據抗震措施要求確定。根據規范[6-7]對搭接寬度的要求,最低要求差值=(50+0.1L+0.8H+0.5Lk)-(70+0.5Lk)=(0.1L+0.8H)-20,聯長L越長,墩高H越大,所需的搭接寬度越大,當墩高15 m,聯長90 m 時,兩者相當。對于常規30 m 簡支橋面小箱梁、墩高10 m、聯長120 m,bf≥(50+0.1×120+0.8×10+0.5×30+8)cm=93 cm,可取為95 cm。
h1 一般取梁高與支撐高度之和,h2 在蓋梁端部根據牛腿受力確定,對于跨徑30 m 簡支小箱梁,則h1=(160+30)cm=190 cm,h2 在蓋梁端部一般≮100 cm;在蓋梁中部,蓋梁總高度h1+h2 根據蓋梁整體受力計算確定。
當跨越路口或管線等障礙物時,往往采用不同的跨徑或結構形式,當恒載反力差值較大時,須設置縱向偏心,一般原則為蓋梁兩側恒載反力導致的墩柱彎矩M=0,得到e=(F1×b-F2×a)/(F1+F2),墩柱偏向反力較大的一側。
墩臺蓋梁與柱宜按照剛架計算,跨高比<5 時,屬于深受彎構件[8]。施工期間和汽車活載作用導致的扭轉剪應力較小,蓋梁計算不再考慮扭轉影響,受力模式主要以彎剪為主[9];實體模型及梁單元模型計算結構應力分布總體相同,采用桿系結構基本可以滿足要求[10],蓋梁一般按照部分預應力A 類構件設計。
2.2.1 施工過程分析、鋼束分批次張拉
通過計算分析,如果架梁前一次性張拉所有鋼束,蓋梁下緣拉應力將達到3.74 MPa;蓋梁自重導致的結構內力較小,僅占20%左右,同時考慮施工便利性,鋼束分兩批次張拉較為合理,各階段的蓋梁上下緣應力見表1。

表1 各施工階段蓋梁上下緣應力
2.2.2 溫度梯度影響
倒T 蓋梁頂緣較寬,一般取1.2 ~1.5 m 左右,直接接受日照,截面沿高度方向存在溫差的影響,應按《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0—2015)[11]考慮梯度溫度效應。蓋梁計算不考慮溫度梯度時上緣的頻遇組合應力為1.48 MPa(壓),考慮時蓋梁上緣的頻遇組合應力為-0.08 MPa(拉),不考慮溫度梯度偏不安全。
2.2.3 基礎變位影響
對于雙柱墩一般共用一個承臺,承臺整體剛度角度,可以忽略沉降影響。對于三柱或四柱墩,柱間距達17 m,上部梁板荷載的分布差異較大、基礎剛度也不同,應適當考慮支座沉降影響。對于典型四柱式橋墩,邊墩沉降導致的蓋梁中支點上緣產生2.39 MPa 拉應力,中墩沉降在蓋梁中支點下緣產生2.08 MPa 拉應力。
溫度梯度和基礎變位對蓋梁(尤其是非標準三柱或四柱橋墩蓋梁)影響非常大,設計中應充分考慮。邊墩盡量采用支座與蓋梁連接,以減小次內力,但應做好限位措施。
大懸臂倒T 蓋梁的部分結構高度隱藏在上部結構中,不僅降低結構建筑高度、節約造價,而且景觀效果較好,該種結構形式在城市高架快速路中很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