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沛瑤
(南昌大學 瑪麗女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6)
中國傳統文化歷經歷史的沉淀,深邃而廣遠,而圖騰紋樣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重要結晶之一,不斷被賦予新的工藝、新的色彩與新的表現形式,紋樣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和變遷也是一種回溯歷史的方法,帶有濃重的歷史底蘊、傳統文化與民族情感色彩,是一些被賦予特定含義的圖案[1]。例如在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的傳統哲學思想熏陶下應運而生的“太陽圖”,反映在紋樣的構圖理念中,也體現了這種黑白虛實、動靜疏密的調和統一的概念,強調自然和諧,具有深邃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古代常常用于道觀服裝的主要紋樣,現今也可見應用于各類中國民間傳統服裝中如太極服。
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中國傳統紋樣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在明清時代發展成熟,幾乎貫穿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整個歷史階段,且隨著社會的前進不斷的變化,其豐富的內容為史學家提供了一定依據的歷史材料,也為藝術創造者提供了傳統圖案、線條、顏色、造型等方面的借鑒。吉祥紋樣作為傳統紋樣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由當時社會的大眾群體內心對美好事物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代表著一種對生活充滿熱愛和希望的情感需求和精神寄托。吉祥紋樣的圖案類型很多,主要分為幾何、動物、植物、人物、自然與天地屬相、文字與符號等。從吉祥圖案的寓意出發,分為六種紋樣,即福、祿、壽、財、喜[1]。各種不同的造型都有著與寓意對應的內容展現,使人們能直觀的體會到紋樣想要傳達的含義。人們將美好的愿望寄托到具象化的事物中,多樣的紋樣也為各個領域的設計應用于各類藝術加工中如服裝、家具、壁畫、刺繡、瓷器、陶器中與具有當代特點設計和工藝技術相融合,展現了傳統圖樣有著很廣泛的實際用途。同時也是具有中國內核的設計印章,與現代服裝審美設計和實用需求相結合時,一些新中式服裝也應運而生,從傳統紋樣滿足著當代人們對精神、文化方面的情感需求。
中國傳統紋樣貫穿中國社會發展的源遠流長的歷史,隨著文明的起源和發展變化,也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可追溯到原始時期的幾何紋樣,到夏商周、六朝時期流行并成為中國古代很長時間內占主要紋樣內容的動物紋樣,唐代時期開始走向鼎盛的花卉草木紋樣對服飾設計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至宋代時期,許多綜合題材的紋樣開始涌現,例如山水人物,曾經多從神話取材的人物紋樣,走向人與自然的意境描繪[2]。
原始時期的幾何紋樣多是從青銅器、陶器等實用器具或是宗教雕像上衍化而來的[3]。具有代表性的有回紋、方勝紋、八吉紋、火紋、如意紋等。此處列舉幾個典型例子:回紋是由陶類、青銅類器具上的雷紋衍化而來的傳統幾何紋樣,寓意長久連續的吉祥幸福[4]。在明清時期的紡織用品如地毯、繡品中應用廣泛,作為錦繡作品的邊緣裝飾鎖邊或這底紋,使作品具有更強的整體感和豐富感,在中國傳統服飾中常用于領口、袖口鎖邊,富有整齊、劃一而豐富的效果,方正,在蒙古族民族服飾中,常見回紋以袖口邊飾的形式存在。當回紋以四方連續組合起來編織,此時的錦有個特別的名字,叫“回回錦”。方勝紋是兩個菱形以角對角的方式重疊起來組成的紋樣或是一個整體的圖案。“勝”原本指代傳說神話中西王母佩戴的發簪飾品。山海經中的記載有“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古代代表著祥瑞華貴的形象。在首飾這一門類中,分類有華勝、人勝、春勝等。自明清開始成為了常見的服飾紋樣之因其紋樣不規則邊緣的特點,常被賦予不同深淺的色彩搭配,大面積使用,可作為服裝設計的主紋存在,如圖1 所示故宮博物館所收藏以方勝紋為主紋的織錦。八吉紋是菱形以直線形式重疊相接形成的幾何紋樣,八吉諧音百結,寓意長長久久,不會斷絕無終止,在佛法里也蘊含著回環貫徹、一切通明的含義。后在民間流傳開來,在服飾衣著上經常出現在紐扣、玉佩吊帶等紡織飾品上。如意紋來源于“如意“,是一種手持用于指劃的器物,常用在和尚宣講佛經,經文可記于其上,以防忘記。音譯”如意“使它帶上了吉祥的色彩與寓意。與“瓶”“戟”“磬”“牡丹”等具象紋樣一起組合成為了如今廣泛使用的組成寓意為的“平安如意”“富貴如意”等吉祥紋樣經典組合。在服裝設計中,常作為圖塊的分界裝飾,在清晚期的龍袍中可見如意紋與云海水江崖紋組合作為袍邊紋樣。

圖1 方勝紋——織錦Fig.1 Fangsheng pattern from the brocade
動物紋樣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比較早,新石器時期的陶器上就已經存在大量動物的圖案。商周時期開始發展起來的動物紋樣即飛禽走獸,如加入了一些神話色彩,如麒麟送子、獅子鎮守太平等;仙鶴、蟬紋意味著人品高潔,鹿紋則是爵祿的象征,龍鳳呈祥意味尊貴、孔雀紋象征繁榮和對盛世的向往,雞紋則是勤勞的化身,蝙蝠諧音為福象征著福壽安康的意義,虎紋象征正義、勇敢,蝴蝶則象征忠貞的愛情,象紋代表萬象更新、喜鵲代表雙喜臨門、鴛鴦紋代表百年好合等。與各類紋樣組合,相輔相成,融匯貫通,,一些經典意象描述應運而生:太平有象、鹿銜靈芝、瑞獅戲球等。大象鼻子長可以吸水,故也象征著吸財的寓意,與寶瓶相結合,寓意平安,故有太平盛世之意。鹿本身有長壽的象征意義,故與象征治愈和健康的靈芝組合,便成為一種健康長壽的祝福象征,常應用于瓷器,元朝青花盤中心紋樣即為“鹿銜靈芝”。獅子為百獸之王,為驅邪之象征,而繡球色彩絢爛艷麗,多用于婚慶喜事中,故瑞獅戲球寓意著消災免難,后福降臨的寓意,常應用于木雕家具和器具的紋樣設計中,如明代中期的琺瑯碗具中心紋樣便為瑞獅戲球,與琺瑯的豐富色彩相呼應。
自唐朝時期開始,花卉草木的吉祥紋樣開始大量出現在服飾設計中,體現不同身份的人的祝福與希冀。各種花草紋如蓮花寓意高潔,水仙花寓意淡泊吉利,梅花寓意喜報早春,喜鵲立于梅枝則寓意喜上眉梢。月季花因四季常春,象征前程似錦,花繁葉茂的寓意。牡丹作為中國的國花,自古便有著豐富多樣的內涵與層次,有花王之譽,與百鳥之王相結合,象征榮華富貴、吉祥萬福的意義。牡丹花與公雞組合,公雞打鳴諧音“功名”,與牡丹組合則象征著功名富貴之意,與瓶紋結合則寓意平安安康。后來,因牡丹自帶的雍容華貴的特質,常與鳳凰紋樣相結合,成為歷代皇后鳳袍紋樣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圖2。

圖2 牡丹紋樣——清代皇后鳳袍Fig.2 Peony pattern from the Queen's Phoenix Robe ofthe Qing Dynasty
在宋代時期開始,各類綜合題材也開始出現,山水人物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清遠悠揚的意境描繪如山水畫一般體現著獨特而深遠的韻味。古典的紅木家具常以云紋、山水紋、人物紋為經典組合方式,體現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人與自然之間的美好聯結[5]。云紋常常作為底紋或者裝飾襯托主要的紋樣圖案,山水紋多渾然天成,山水相映、庭院田園、樓臺小閣,人物紋則多是樵夫、農夫、漁夫、書生的形象,經常寄托了淡泊名利、超脫自然的歸隱氣度與內涵。另外,八寶紋由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結八件佛教寶物組成,是一種佛教裝飾圖案,從唐宋到明清這個時期,發展為民間吉祥圖案,在各類宮廷服飾中廣為使用。
中國傳統紋樣在現代服飾中也得到了不斷地應用,隨著新科技、新機器和新工藝的出現,傳統紋樣也在以新的形式繼承和衍變,在國際和時代的舞臺上不斷綻放著新的風采。例如,傳統紋樣被應用于各種儀式場合的禮服紋樣裝飾,不僅給禮服整體增添多樣的設計元素,紋樣寓意與色彩的搭配,與場合氛圍和氣質相呼應,具有很強的實用氣質,同時也能體現出具有東方韻味特色的古色古香的藝術質感。例如,在2021 年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運動員隊服采用了經典的中國紅配色,中國女排運動員朱婷以一襲連衣裙套裝作為旗手亮相,紅色牡丹花作為主要紋樣應用于領口和裙擺,加之紅色純色的西裝外套,營造出了溫柔莊重、大氣有力量感的氣質,充分展現出了中國運動員的沉穩有力、積極昂揚的精神風貌。
除了牡丹花紋樣這類傳統紋樣外,青花瓷瓷器紋樣也是運用到現代服裝設計中帶有濃郁東方藝術氣質的代表紋樣之一[4]。青花瓷紋樣作為東方典雅極致魅力的代表,受到國內外各大品牌設計師的青睞,在國際時裝舞臺上備受矚目,展現著中國風的魅力,將東方魅力和中國傳統美學在世界舞臺上傳遞。在2009年迪奧春夏高定秀場上,青花瓷系列禮裙備受關注,圖3 即為其中之一。在2019 年巴黎時裝周,中國高定女裝品牌“蓋婭傳說”以中國風為主題,完美融合古今時尚,設計出一系列國蘊華服,驚艷耀眼,戲韻·夢浮生的主題下,圖4 為與瓷器大師合作,青花瓷片分解,又參考京劇戲服剪裁設計,為服裝增添了濃郁的中國文化元素,使服裝更具文化魅力。

圖3 2009 年迪奧春夏高定秀場Fig.3 2009 Dior Spring/Summer Haute Couture Show

圖4 2019 巴黎時裝周“蓋婭傳說”Fig.4 2019 Paris Fashion Week-HEAVEN GAIA
中國傳統紋樣作為中國藝術創造的重要素材源泉,象征著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展現了歷代人民勤勞創新、熱愛生命的民族精神品質,也展現了歷代匠人們高超精湛、巧奪天工的工藝創造和對于設計的精彩構思,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的珍貴結晶,為人們帶來美的啟蒙、美的傳承和美的創造。從石器時代原始社會簡潔的幾何紋開始,發展到封建社會精美繁復的花卉草木、飛禽走獸、人物山水等,不通過時期的服飾紋樣反映出了不同時期人們的風俗習慣和民俗特色,吉祥紋樣也象征著中華民族對美好和幸福的追求,是歷史長河里閃耀的熠熠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