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佳 李琴霞 劉漢國 李慧榮
2022 年4 月,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黃河流域8 省區82 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工作中榮獲“第一”佳績,被評為“優秀”等級,受到省林草局的通報表揚。這既是國家林草局、省林草局對蓮花山保護區多年來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蓮花山幾代務林人秉承初心、持之以恒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進程的真實寫照。
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是西北乃至全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黃河流域重要水源涵養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黃河上游高質量發展和黃河文化保護傳承方面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多年來,蓮花山管護中心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目標,切實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提升保護區管理水平,強化保護管理措施,不斷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資源管護成效顯著,生物多樣性持續增強,物種種群數量明顯增多,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2002 年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原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自然保護區先進集體”;2006 年被原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林業系統51 家國家級示范保護區建設單位之一;2010年被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列為“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單位;同年12 月被甘肅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2015 年被原國家林業局確定為首批“全國林業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設單位;2016 年被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分會授予“中國瀕危雉類研究基地”;2018 年被中國林學會授予第四批“全國林業科普基地”;2020 年被共青團甘肅省委、甘肅省生態環境廳、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甘肅省青年聯合會命名為“甘肅省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2021 年被中國林學會授予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2022 年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主持的黃河流域8 省區82 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工作中,保護區基礎保障、管理措施、管理成效、亮點工作與特色經驗、負面影響等5 個方面26 項指標優良,排名第一,被評為“優秀”等級。
砥礪前行四十載,春華秋實踐初心。在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近40 年的發展歷程中,一代又一代蓮花山人堅守初心使命,與大山相依,與森林為伴,穿梭在山梁溝壑之間,將青春和熱情融入保護區建設發展,用心血和汗水守護著蓮花山這片綠色沃土;將忠誠和擔當寫在了蔥綠的森林,鑄就了蓮花山保護區高質量發展的里程碑,譜寫了新時代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蓮花山保護區自成立以來,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監管制度,制定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加強對涉及保護區開發建設項目監管,主動提前預警介入,加強行政許可項目事中事后監管;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努力創新,根據保護區自身特點,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了覆蓋保護區全面工作的資源監管、巡護、監測、生態工程建設等業務工作制度、黨建工作制度、行政管理辦法共57 項,形成了以制度理財、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在具體工作中,始終堅持制度的規范性,強化制度的約束性,堅守底線思維,扭住紅線不動搖;始終圍繞業務職能抓制度、圍繞日常管理抓制度、圍繞機關運行抓制度、圍繞隊伍建設抓制度,努力探索建立規范高效的管理運行新機制。如今,“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全管護中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健全規范的制度體系,有力地保障了保護區持續健康發展,為保護區管理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為切實保護好蓮花山的生態環境,保護好甘肅南部的這片綠色,蓮花山保護區新一屆領導班子立足新時代新起點,齊心勠力、開拓奮進,團結帶領全體干部職工埋頭苦干、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的擔當作為,堅持以資源保護為中心,全面推動蓮花山保護區高質量發展。
以林長制為抓手,全面貫徹實施林長制,積極主動協調當地政府,健全林長制工作機制和制度體系,推行林長制和治安林長制有機融合,建立執法行刑銜接機制;開展打擊毀林、森林督查、綠盾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活動。全面落實天然林保護和國家級公益林管護措施,層層落實管護責任,確保“山有人管、林有人護、火有人防、責有人擔”。
注重常態化抓好巡護監測,在保護區布設28 條巡護線路,近5 年來共巡護4441 次,出動巡護人員15170 人次,記錄野生動物實體18866 只(次),累計拍攝照片2253 張,實現了對自然保護區的全覆蓋巡護。積極推進保護區內生態環境問題整治,自查發現的25個生態環境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通過省、州兩級驗收;進一步加強社區監管,密切關注地方重大項目建設實施動態,積極做好提前預警介入,加強行政許可項目全流程監管力度。建立森林防火聯防聯控機制,形成“區地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新格局,扎實落實各項森林防火措施,實現了蓮花山管護中心39 年無森林火災的好成績。持續加強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至今未發現野生動物異常死亡現象;全面落實防控責任,主動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防治減災、應急反應等工作,重點落實松材線蟲病普查監測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措施,確保了保護區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為保護區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
40 年初心不改,40 載篤行致遠。蓮花山人始終堅守護綠人的初心,堅持在科研監測中探索、在交流合作中促進發展,用科研成果提升保護區管理水平。
為做好野生動物保護與監測工作,充分發揮野外監測先進技術手段與科技含量,有效監測好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資源動態,2014 年保護區啟動紅外線監測工作,在保護區6 個保護站布設21 臺紅外線相機,對野生動物種群、分布動態進行監測。截至目前,拍攝到國家Ⅰ級野生保護動物雪豹、斑尾榛雞2 種,國家Ⅱ級野生保護動物狍、血雉、藍馬雞、豹貓4 種,國家“三有”野生動物環頸雉、豬獾、黃鼬等10 種,為保護區今后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為全面提升保護區森林資源動態管理能力,先后建成了以保護區管護中心為中心,六個保護站為分中心的森林資源視頻監控監測預警系統,引入“無人直升機+森林資源巡航監測”新技術,保護區與省林業和草原局視頻監控監測設備實現實時對接,有效提升了對森林資源的監控水平,實現了森林資源的動態預警監控。
高度重視與科研單位的合作,先后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蘭州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高校聯合開展科研項目。2011 年以來,共同完成了蓮花山保護區森林資源二類調查、自然環境及生物多樣性調查,編制出版了《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及生物多樣性調查評價》《甘肅蓮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植物圖譜》。組織實施“GEF 蓮花山珍稀鳥類棲息地的研究與管理”、UNDP/GEF“利用生態方法保護洮河流域生物多樣性”“甘肅蓮花山自然保護區主要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技術示范推廣”“鉛筆柏育苗與栽培技術推廣”等科研項目12 項,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確定為生態定位研究站。目前,保護區已成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的科學研究、教學實習和科普教育基地。通過合作交流,給保護區生態保護帶來了新的理念,保護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可持續融資渠道拓寬,為保護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綠色,既是蓮花山的美麗容顏,又是它的精神內核。多年來,保護區管護中心致力于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把珍惜生態、保護資源、愛護環境等內容納入保護區宣傳教育中,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時機,運用多種宣傳手段,積極拓寬宣傳領域和渠道,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保護的良好風尚。
依托“全國林草科普基地”“甘肅省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平臺,加強宣傳陣地建設,通過管護中心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LED 顯示屏、互聯網+森林防火督查等多種載體,對保護區野生動物紅外線監測、科技推廣、森林防滅火等方面工作進行宣傳報道,展示保護區保護成效,不斷提升保護區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利用“3·12”植樹節、“世界野生動植物日”、“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愛鳥周”、森林防火宣傳月、科技宣傳周、“6·5”世界環境日等宣傳節點,通過懸掛標語,發放宣傳單、知識手冊、紀念品,開展咨詢講座等多種方式,近3 年來組織開展“守護綠色家園”“環境保護我們在行動”“愛鳥護鳥、萬物和諧”“嚴防林業有害生物、維護生態環境安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主題宣傳活動86 場次,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并在微信公眾號、快手、抖音等新媒體推介,通過甘肅電視臺、康樂縣融媒體進行專題報道,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提升了社會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組織參加全國科普講解大賽預選賽暨甘肅省第六屆科普講解大賽,省林草局舉辦的“綠水青山新隴原”書畫攝影展活動、“同講紅色故事·共建綠色家園”演講比賽、“永遠跟黨走·綻放林草情”——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文藝匯演等各類活動,并取得優異成績。利用報紙、期刊雜志和網絡媒體,拓寬宣傳渠道。先后在《中國綠色時報》《甘肅日報》《甘肅經濟日報》《甘肅林業》等報刊雜志刊發專題報道、通訊20 余篇。
蓮花山在全國的自然保護區中面積雖小,但是管護難度卻很大。由于保護區原住居民較多,在日常工作中林農、林牧矛盾異常突出,制約著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發展。因此做好政策宣傳至關重要。從起初的進村入戶宣傳,通過張貼標語、懸掛橫幅、進校園開展宣傳工作,到現在的森林資源視頻監控預警系統啟用、無人機巡航、手機移動巡護終端監測等林業信息化設備的投入使用,從源頭上確保了自然資源安全。近年來,保護區不斷加大林業信息化建設力度,對保護區網站建設平臺進行多次升級改版,通過拍攝制作《印象蓮花山》科普宣傳片,對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自然景觀、文化傳承、保護區建設成效等工作進行全方位展示,大力宣傳蓮花山物種資源與多年來生態保護成效。積極爭取資金實施管護中心科研宣教中心改造維修及科普宣傳建設項目,建設保護區電子和實景沙盤,將立體再現蓮花山保護區自然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以及建設發展歷程。多渠道,多層次提升保護區的影響力,為保護區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啟航新征程,譜寫新篇章。如今的蓮花山保護區已駛入了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正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今后,管護中心將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繼續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管理,強化對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進一步規范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用執著和信念描繪綠色畫卷,用忠誠和擔當打造生態藍圖,用責任筑牢黃河流域甘肅南部生態安全屏障,為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