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 張榮
油橄欖(Olea europaea L.)是木樨科(Oleaceae)木樨欖屬(Olea)常綠喬木,亞熱帶著名果樹和重要經濟林木,其栽培品種因含豐富優質食用橄欖油而具有廣闊市場前景。主產區為地中海國家,我國引種始于1964 年,經過50 多年發展,全國栽培面積已達到10萬公頃,已成為中西部亞熱帶干熱區特色產業。我省隴南市作為主要適生區之一,近年來油橄欖栽培常規品種在當地得到廣泛應用,但仍然存在該區域種植品種單一、常規品種果實產量和出油率無法滿足當地大規模發展需求等問題,發掘和收集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新品種成為了油橄欖發展的必然趨勢。
植物臘葉標本是鑒別不同植物品種,直觀保存植物種質資源的一種重要方法。通過采集帶有花、果實的植物的一段葉枝,或帶花帶果的整株植物體,經在標本夾中壓平、干燥后,裝貼在臺紙上,供植物分類學研究使用。該方法在藥用植物、草本植物、膜質和草質葉片植物中得到廣泛應用。油橄欖由于葉片呈革質,細胞壁厚度較高,角質層發達,質地堅韌、厚實,制作臘葉標本難度較大,在該樹種中制作臘葉標本至今仍未見報道。因此,依托種質資源庫項目,開展油橄欖不同品種臘葉標本制作,對探索革質葉片標本制作新方法,鑒別不同品種油橄欖形態特征,直觀保存種質資源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制作工具:包括數碼相機、采集箱、標本夾、修枝剪、吹風機、吸水紙、草紙、報紙、瓦楞紙、臺紙、鑷子、毛刷、固體膠、針線、鉛筆、標簽、鑒定簽、標本盒等。
(二)采集方法:油橄欖屬于喬木,果實為漿果,整株帶根、帶果采集壓制不可能實現,因此盡量選擇采集葉片完整且帶花的枝條,使之具有典型代表性。5 月初采集不同品種油橄欖帶花芽的枝條進行標本制作,采集時間選擇晴天,避開晨露,一般以早晨10 點以后采集為佳。當天采集的標本材料當天整理壓制,不宜超過8 小時。枝條采集過程中,隨時掛好標簽,及時記錄采集樣地、樣號等,并暫時保存于采集箱。同時拍攝圖片,圖片要素包括油橄欖植株整株特性、局部特寫(枝條、葉片、花芽等具體特征)、周圍環境等重要信息。圖片可補充臘葉標本的不足,為植物鑒定提供有力的證明材料。
壓制前用毛刷清理干凈枝葉灰塵,剪去多余的枝、葉,羽狀復葉剪短葉軸一側的小葉,保留小葉基部和復葉頂端小葉。枝條進行斜剪,下端削出45°光滑平整斜面,壓制時斜面向上,避免葉片重疊,每份標本要保留少數葉片背面朝上,葉片舒展平鋪,壓平后進行干燥定型。
干燥定型是革質葉片臘葉標本制作的關鍵環節,一般而言較厚而老的革質葉材料需1 個月才能干燥,但較長的干燥時間容易造成標本顏色褪色,因此會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快速干燥,常見的干燥方法有干燥劑法、微波法、烘箱法、熨燙法、電熱法、鋁制波紋板法、粘臺紙陰干法等。本實驗借鑒其他樹種干燥方法,設置自然風干法、熱風烘干法、冷熱交替烘干法、冷風烘干法對比進行干燥處理。
自然風干法:按瓦楞紙板-報紙-吸水紙或草紙-標本材料-吸水紙或草紙-報紙-瓦楞紙板-報紙-吸水紙或草紙-標本材料……方式疊置適量標本,吸水紙上下各放2~4 張,上下用標本夾捆緊,一個標本夾大概夾10 份樣本,白天放在通風透氣的室外進行風干,晚上收回室內,24 小時換一次吸水紙,5 天之后葉片不同程度出現黑色,但枝葉仍有較多水分,持續觀察15 天葉片完全風干后,葉片完全由綠色變為黑色。
熱風烘干法:標本疊置方式與自然風干法一致。上下用標本夾捆緊,豎直標本夾使瓦楞紙氣孔豎直向上置于烘架上,架下置暖風機。架下高10 厘米左右,以能夠安放暖風機為度。設定暖風機距離標本夾50 厘米左右進行烘干,6~8 小時后發現,葉片已經出現不同程度黑色。經過熱風連續烘至枝葉全部風干,葉片完全由綠色變為黑色。
冷熱交替烘干法:標本疊置方式與自然風干法一致。上下用標本夾捆緊,豎直標本夾使瓦楞紙氣孔豎直向上置于烘架上,架下置冷熱風機,架下高10 厘米左右,以能夠安放暖風機為度。設定暖風機距離標本夾10 厘米左右進行烘干,先用冷風吹12 小時,接著設定暖風機距離標本夾50 厘米,換成熱風吹12 小時,冷熱風交替烘干3 天后,標本葉片出現不同程度黑色,經過連續8 天冷熱交替烘干后,枝葉完全干燥,樣本50%變黑,標本成功率達到50%。
冷風烘干法:標本疊置方式與自然風干法一致。上下用標本夾捆緊,豎直標本夾使瓦楞紙氣孔豎直向上置于烘架上,架下置冷風機。架下高10 厘米左右,設定冷風機距離標本夾10 厘米左右進行烘干,室內每天24 小時持續烘,每24 小時換一次吸水紙,連續烘6天,用手折疊葉片發現,葉片大量脫水,持續觀察6 天后,葉片完全干燥,并且仍然保持綠色,標本制作成功率達到100%。
由此可見,對于油橄欖的革質葉片采用自然烘干法和熱風烘干法制作臘葉標本,耗時長,成功率低,而采用冷熱交替烘干法和冷風烘干法,大量縮短了標本干燥時間,且成功率較高,尤其冷風烘干法,標本完全干燥后,所有樣本的枝葉均能保持綠色不變,因此,冷風烘干法最適合油橄欖臘葉標本的制作。
油橄欖標本收集過程中葉片往往附帶蟲卵、細菌以及真菌孢子等,存放時間長了可能導致標本被蟲蛀或細菌侵蝕,因此在標本封存前需進行消毒工作。常見的消毒方法有消毒液噴霧和藥物熏蒸等。消毒液消毒是將標本放入1%升汞酒精溶液中浸泡10~30 秒,或將消毒液直接噴灑在標本上。藥物熏蒸消毒是在消毒箱內放置二硫化碳或其它藥劑,利用氣熏法殺蟲,24小時后開箱取出標本。本實驗采用消毒液噴霧和藥物熏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消毒,將消毒液直接噴灑在油橄欖臘葉標本上,然后放置在裝有二氧化碳的消毒箱內,24 小時后取出。最后將消毒好的標本重新壓制脫水,固定裝訂。
標本固定是指將壓制、干燥、消毒好的標本固定在臺紙上的過程。油橄欖枝條標本比較大,一般選擇規格為40 厘米×30 厘米的白色臺紙為宜,標本固定時,所選位置既要考慮標本形態美觀,又要盡可能展現油橄欖枝葉的真實形態及特點,因此固定位置選擇應左偏上,留出粘貼標簽的位置。標本放置好后用線先固定幾個點,再將葉片、花芽等附件用固體膠定在臺紙上。標本固定好后,在右下角貼上標簽,標注完整的標簽內容,包括拉丁名稱、科屬、采集地、采集時間、采集人、周圍環境及伴生植物等信息,注意核對標簽上的信息與標本的信息必須一致。
標本保存需要專門的標本盒和標本柜,標本盒規格同臺紙相同大小,最好選擇白色透明盒子,便于觀察標本特征。標本柜要求結構嚴密、防潮效果好,并在存放前提前打掃、晾曬、消毒,放置樟腦丸、干燥劑。由于隴南市武都區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多雨空氣潮濕,制成的油橄欖臘葉標本很容易出現發霉變質現象,因此標本在消毒干燥后應及時裝入標本盒,并將標本盒一一登記、編號,整理標本數量,便于今后查閱、管理。將整理好的標本盒置于標本柜內,并將標本柜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此外,要定期檢查標本室,及時熏蒸消毒,避免標本損壞,取出觀察時輕拿輕放,保證標本長期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