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白登文 鄧亞娟 黃 文 張 綱 方 駿
蕪湖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位于安徽省蕪湖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褐山路271號,距市區12km,毗鄰長江,水資源豐富。補給水系統設有一套出力100m3/h的美國GE公司EDI裝置及三臺3000m3的除鹽水箱。近年來隨著供熱用戶增加,傳統的離子交換除鹽已不能滿足制水量的需求,經綜合論證采用全膜系統制水。本文參照DL/T1260-2013《火力發電廠電除鹽水處理裝置驗收導則》和相關技術資料,優化調整運行參數、跟蹤記錄檢測數據、結合運行狀況綜合分析[1]。
該公司EDI裝置共由22個模塊組成,設計回收率為90%。配備有滿足產水量和產水水質所需的整流器、各模塊、在線儀表、控制系統、閥門、管道等。同時,該裝置配備有進出口流量變送器、出水電導率表、硅表,在進水母管上安裝有壓力變送器、進水pH表。裝置采用MS1000A系列直流控制器單元模塊,分為電源控制模塊和工藝模塊。每個模塊均可單獨顯示電流、電壓值,且單個模塊可單獨調整電流。每個模塊具備直流電源保護功能[2],可保證任何一個模塊過熱時自動切斷該模塊電源,維持系統中其它模塊正常運行。
EDI裝置極水采取室外管道排放方式,濃水以DN50的排水管直接排放至超濾水箱重復利用,整個EDI系統流程如下:長江水→反應沉淀池→重力式空氣擦洗濾池→清水池→超濾裝置→超濾水箱→一級反滲透裝置→預脫鹽水箱→二級反滲透裝置→二級淡水箱→EDI水泵→EDI保安過濾器→EDI裝置→除鹽水箱→除鹽水泵→……

表1 EDI水質指標
該公司原水水源采用長江水,冬季和夏季長江水部分水質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長江水水質分析結果
冬季到夏季水質中,電導率、化學耗氧量、總固、溶固、懸固、鈉離子含量有所升高。說明近夏季時氣溫上升,水流動速率加快,水中含鹽量略高于冬季,在夏季時需加強殺菌,防止水中微生物生長過多。而水中總硬度、活性硅、陰陽離子總量等差別較小,相對穩定[3-5]。總體上,長江水離子總量較低,均值約低于200mg/L,屬于低鹽水。且水的硬度均值約1.35mmol/L,屬于軟水。為確保EDI裝置的進水水質必須重視原水預處理和預脫鹽系統的有效運行[3]。
該公司原水預處理系統共設有3臺500m3/h反應沉淀池,兩用一備。設有4座240m3/h重力式空氣擦洗濾池。原水經反應沉淀池與重力式空氣擦洗濾池混凝、沉淀、過濾處理。可去除水中懸浮物、膠體、部分有機物等對超濾、反滲透裝置膜組件造成危害的雜質。
經長期優化調整,采用在反應沉淀池搭設遮陽棚減少藻類在斜板、斜管附著生長,并控制殺菌劑的使用。對重力式空氣擦洗濾池延長反洗、正洗時間,徹底清除濾料層中積聚的雜質。使反應沉淀池出水濁度達到1~4NTU,余氯≤0.1mg/L,重力式空氣擦洗濾池出水濁度降至≤1.5NTU,確保符合預脫鹽系統的進水水質要求。
該公司預脫鹽系統由超濾和反滲透所組成。超濾系統設有超濾裝置4套,#1、2超濾裝置采用了錯流單通式過濾,產水匯入超濾產水箱,濃縮水按一定的比例排放,設計利用率90%,每套裝置出力88m3/h。#3、4超濾裝置采用全流式過濾,產水匯入超濾產水箱,每套裝置出力160m3/h。反滲透系統設有4套一級反滲透和1套二級反滲透。#1、2反滲透裝置采用了一級二段式,排列為9:5,回收率≥75%,每套裝置出力65m3/h。#3、4一級反滲透裝置采用了一級二段式,排列為21:12,回收率≥75%,每套裝置出力132m3/h。
二級反滲透裝置同樣采用了一級二段式,排列為10:6,回收率≥85%,每套裝置出力112m3/h。預處理后的水經超濾與反滲透系統預脫鹽處理。可去除水中大部分懸浮物、膠體、有機物、溶解鹽、細菌、CO2等對EDI裝置造成危害的雜質。
經長期優化調整,對超濾裝置進行定期CEB清洗,加強清洗水pH值的監督和調整。對反滲透裝置進行定期化學清洗,同時加強日常的沖洗保養。對各加藥泵定期進行流量校對,加強預脫鹽系統運行參數的人工分析比對,確保各系統設備的加藥量和運行參數均維持在設計偏差之內。使預脫鹽系統出水濁度<0.5NTU,總氯<0.02ppm,活性硅<0.8ppm,總硬度降至≈0ppm,出水pH達到7.0~7.5,確保符合EDI裝置的進水水質要求。
電流。EDI模塊底部電流很高,是受進水中主要離子遷移所致。濃水具有較高的電阻特性,電導率一般為2~20μs/cm,由于EDI模塊上部濃水中充滿了離子交換樹脂中收集來的離子。當回收率達到90%時,濃水的電導率一般為20~200μs/cm。一般電流越大,產水水質會越好。電流增大時,大量鹽類離子由淡水室遷移至濃水室,使參與遷移的離子增多,H+、OH-的遷移率也更高,樹脂再生效果更好[4]。當電流太大時,產水電導率則無法繼續降低。過大的電流會使過量水電離并產生離子反擴散現象,產水水質會變差。經長期跟蹤監測EDI裝置各模塊電流,EDI裝置單槽電流控制在1.8~2.2A之間為宜。
電壓。EDI每個模塊都有一定的電壓范圍。當電壓低時驅動力減小,不能使足夠多的離子由淡水室遷移至濃水室中,且不會使足夠多的水發生電解,從而使離子交換樹脂不能有效再生。當電壓高時,會有過多的水發生電解,驅動力效率降低,表現為在極水中產生多余氣體,隨后濃水中也會產生一定的氣體。過高的電壓會產生濃度反擴散現象,使離子將被迫從濃水室擴散到鄰近的淡水室以保持電中性。經長期跟蹤監測EDI裝置各模塊電壓,槽電壓反饋值在50~70V之間為宜。
進水pH值。pH值較低時,多余的H+會作為反離子擴散到進水流中的陰離子,進水中的陽離子將不能有效去除。進水pH值一般控制為7.0~7.5,pH值較高時,H+不再扮演反陽離子的角色。CO2帶電量、即碳酸氫鹽將增加,遷移率也增加,此時SiO2的帶電量和遷移率也會增加。經長期跟蹤監測EDI裝置進水pH值控制在7.0~7.5,考慮到pH值較高會使SiO2、碳酸氫鹽等鹽類離子遷移率增加,最佳進水pH值控制偏下限接近7.0為宜。
產水電導率。電導率適用于表征溶解于水中各類電解質含量,各類微量鹽在水中解離成正、負離子,使產水具有一定的導電能力。產水電導率一般≤0.01μs/cm,當電導率高時會影響產水水質,嚴重時會不符合鍋爐補給水進水要求。當電導率低時,趨近于理論純水電導率時會增加設備能耗、損耗及影響產水流量。經長期跟蹤監測EDI裝置產水電導率,采用標準電導表與在線電導表同時檢測產水母管電導率,兩者相差極值為0.002μs/cm,說明在線電導表準確度很高。同時,EDI各模塊產水電導率均基本優于產水母管電導率,考慮到EDI裝置出力及能耗等,最佳出水電導率≤0.080μs/cm為宜。
其它控制指標。EDI裝置會受進水溫度、壓力、流量、電導率,各產水、濃水、極水流量、壓力,回收率及EDI進水泵、保安過濾器運行壓差等多因素影響。最終反映在產水品質、設備出力、排水控制等方面。如當濃水的流量降低,其含鹽量會升高,離子膜兩側的濃度差會隨著流量降低而升高,該濃度差則會影響產水品質。
從該公司EDI裝置進水水質來看,裝置前水處理系統優化調整已滿足EDI裝置的進水水質要求。采用優化調整措施后,當EDI裝置出水母管電導率穩定運行時,基本能達到≤0.080μs/cm,低于廠方技術資料所要求≤0.10μs/cm。
綜上,經優化調整EDI裝置最佳運行控制參數,如表3所示。

表3 EDI裝置最佳運行控制參數
在實際運用中,不難發現EDI裝置具有很多不可比擬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EDI與傳統離子交換技術相比,具有運行操作維護簡便,結構緊湊占地空間小,省去了混床與再生裝置及附屬設備等,不再單獨需要酸、堿再生;采用原水預處理+超濾、反滲透預脫鹽+EDI電除鹽工藝處理長江水。當EDI裝置進水水質穩定時,能實現連續制取高質量的除鹽水,可直接作為鍋爐補給水;EDI裝置安全性高。極水排放管設置在室外,產生的有毒易燃易爆性氣體不會在室內發生積聚危險,電源柜內增設的排風扇有效提高散熱效率。不用酸、堿再生,不需酸堿儲運和再生設備,無需停機即可連續再生,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EDI裝置經濟性高。該裝置運行費用較低,節約了大量的酸堿消耗、再生和沖洗用水、廢水排放處理、降低設備折舊等費用;EDI裝置環保效益顯著。由于節約了大量的酸堿消耗、再生和沖洗用水及后續環保處理,且除鹽過程無廢酸、廢堿排放及處理,使得環保效益明顯。
綜上,本文針對EDI裝置應用,根據技術資料、通過跟蹤監測和實際運行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嚴格控制EDI進水水質、模塊電壓、電流、進水pH值等,動態調整運行參數,可有效提高EDI裝置出水水質,滿足電廠鍋爐補給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