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遠 曲 彭
(1.大連海事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遼寧大連 116026;2.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大連 116026)
宿舍矛盾是高校學生事物管理中常見的問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視的問題。宿舍是一個集合體,涉及人際交往、生活習慣、生長環境等諸多因素,而宿舍矛盾的激化非一人、一時、一事形成。高校輔導員如何從系統論的視角全面地、系統地、精準地把握矛盾點,如何在矛盾處理中從角色的視角把握好輔導員的定位,對于學生管理工作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學生A因個人生活習慣與其他三名舍友產生寢室矛盾,三名舍友逐漸遠離學生A。學生A與學生B在一次開窗換氣問題上產生分歧而激化矛盾,二人在宿舍爭吵并互相推搡,班長發現后第一時間阻止并報告了輔導員。
這個案例反映的是大學生宿舍矛盾下學生的人際交往和集體關系的問題。問題的關鍵點在于:一是厘清宿舍交往中彼此存在的問題;二是化解學生A與學生B、其他舍友的矛盾;三是引導宿舍集體共同建立良好的宿舍生態系統。
從系統論的視角分析該宿舍矛盾的根本原因,以醫學“望聞問切”的方法厘清內部關系,對個體和整體進行系統性分析,找出矛盾原因并引導學生重塑宿舍生態系統,其中規避矛盾則是以調換宿舍的方法解決目前矛盾,但并非最優方案,具體結構詳見圖1。

圖1 宿舍矛盾系統分析結構圖
圖2為宿舍系統的生態系統[1],分為宿舍良性生態系統和惡性生態系統。宿舍良性生態系統指的是宿舍四人愿景一致,共同營造和諧的宿舍環境;而惡行生態系統指的是宿舍四人愿景很難達一致,缺乏共情和溝通,導致宿舍矛盾不斷激化。
多方了解矛盾的起源,系統性理順矛盾的原因。通過與班長、同學、舍友的談心談話,從當事人和非當事人兩個視角了解學生A和學生B以及宿舍內部的矛盾問題,對宿舍的個體和整體情況有了全面的掌握。從性格上看,學生A偏內向,說話的方式方法被其他舍友認為“沖”,而在生活習慣上,由于個人衛生腳臭問題而被其他舍友孤立;學生B性格外向、愿意出頭,但由于晚上趕作業椅子移動聲音和鼠標敲擊聲音大,學生A與其發生爭執并相互推搡。從心理上看,雙方因為生活的細枝末節存有“底火”,導致二人的矛盾逐漸積累放大,失去溝通和解決的耐心。

圖2 宿舍生態系統環境
對主要矛盾方進行逐一談話,以情感認同-矛盾否定-情感認同的思路,傾聽各自內心的苦楚和委屈,并指出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在談心談話中,學生A表示每天晚上勤洗腳以避免對舍友造成影響,但舍友B晚上熄燈后的聲音嚴重干擾他的作息,他認為自己很委屈并沒有錯。學生B指出舍友A每次踢完球的鞋很臭,而且舍友A說話的語氣很“沖”,這些讓他無法接受。在情感上,分別認同學生A為融入宿舍集體做出的改變和學生B對舍友A的包容,同時指出二者溝通不暢和帶有“底火”交往的問題所在,最后情感上感同身受理解學生A和學生B的苦惱,感謝學生A和B愿意與輔導員傾訴和溝通。
第一步驟:升溫。引導學生A和B分別坦誠不公地發泄“底火”情緒,打破學生A和B的“無效溝通”,讓彼此之間的“不滿”得以宣泄和袒露。第二步驟:降溫。認可學生A和B的品行和為人,圍繞營造共同愿景,教育雙方因為生活摩擦而否定彼此,是對個人和集體的雙向傷害,而共同解決困難方為正道,讓學生A和B從心理認識到激化和逃避矛盾只是兩敗俱傷。第三步驟:過濾。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破除矛盾的根源,引導其他舍友三人幫助學生A改進其與人溝通的方式方法,與此同時學生教育B更換無聲鼠標并將椅子包裹上隔音板,學生A承諾注意個人衛生,由班長進行監督檢查,從思想和行為引導該宿舍成員共同營造和諧與包容的集體氛圍。
在化解雙方矛盾后,告誡學生A和學生B在處理問題時要學會冷靜和換位思考,不能以冷暴力、爭吵或武力的形式解決問題,而雙方推搡的行為觸碰到學生管理的處分條例,考慮到二人態度良好且愿意共同努力化解矛盾,讓二人寫下檢討書和承諾書作為警醒和反思。與此同時,通過多途徑關注該宿舍的情況,定期找到班長、學生黨員、班委和宿舍成員了解該宿舍的狀態,經常提醒學生A要注意和舍友的相處之道,虛心接受和改進舍友指出的問題,同時建議其他三位舍友要學會寬容,加強與舍友A的交流。最終,矛盾得以解決后,該宿舍四人時常一起吃飯和學習,恢復到正常的大學學習生活。
宿舍矛盾發生的主體具有差異性和多樣性的特點,而該特點由學生的生長環境、教育背景、家庭條件等種因素導致[2],這使得新形勢下大學生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慣各不相同,在集體生活中各自容易追求個性發展而產生分歧。而導致宿舍矛盾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彼此間缺乏“有效溝通”,與之對應的為“無效溝通”,即缺乏溝通或溝通方式不當,宿舍的矛盾由小積大,由淺入深,各自帶著“底火”相處,將矛盾不斷激化。同時,大學生正處心理和生理不成熟階段,加之缺乏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處理問題容易偏激和沖動,導致矛盾不斷惡化。
構建良性的宿舍生態系統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第一,宿舍的當事人或矛盾人是主要對象和力量,一致的愿景是構建宿舍良性生態系統的重要前提,有效溝通、彼此包容是構建和諧宿舍關系的重要方式,而學生發自內在的改變是促進系統良性發展的動力;第二,學生骨干在宿舍矛盾的反饋、調節和跟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發現同學間矛盾應及時主動作為,向指導員如實匯報情況,協作指導員做好跟進和反饋[3];第三,指導員在學生矛盾的發現、處理和解決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指導員需要沉入學生群體,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從情感上得到學生的信賴和尊敬,而當矛盾發生時,需要第一時間與學生“在一起”,抓住矛盾關鍵點引導為學生化解矛盾。
宿舍矛盾的化解之道在于堅持解決學生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相統一。一方面,輔導員需要在矛盾處理中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領工作,從個人與集體、規則制度、人際交往、共情能力、為人處事等多個方面教育和引導學生,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并從心理上自覺維護宿舍生態系統的建設;另一方面,指導員需要真真切切、實實在在解決學生矛盾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解決學生實際問題也是在強化解決學生思想問題,指導員可以從矛盾關鍵點入手,切實幫助學生或者引導學生解決生活習慣、溝通交流等實際問題,從實際問題點削弱或切斷矛盾的產生。
輔導員在宿舍矛盾問題中要扮演好“知心朋友”的角色,既要做到以理服人,又要做到以情動人。解決學生宿舍矛盾問題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矛盾的解決過程中,一方面,輔導員在談心談話中的真情實感會獲得學生的信任[4],使得學生主動向輔導員表達內心的想法;另一方面,輔導員在分析矛盾時的有理有據會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愿意接受輔導員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這兩者為矛盾的化解奠定了和諧、包容、尊敬的基調。
輔導員在宿舍矛盾問題中要扮演好“調解員”的角色, 既要做到公平公正,又要做到調的和諧。學生宿舍矛盾的主體一般是兩人以上,當涉及多個學生時,矛盾的關鍵點也不止一個。這要求輔導員要站在整體和局部的高度,做到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并熟悉矛盾的“來龍去脈”,“一碗水端平”地分析每個矛盾主體的問題和整體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做到處理問題公平公正,不摻雜輔導員個人感情,穩定好處理矛盾的和諧情緒,引導好同學們具有一致的宿舍愿景。
輔導員在宿舍矛盾問題中要扮演好“審判員”的角色。既要做到堅持原則,又要做到引導規范。當矛盾發生時,往往涉及到矛盾主體學生沖動或偏激行為。作為學生工作管理者,首先要第一時間解決好學生矛盾問題,其次在處理問題時要得到學生的認可和信任,最后從規章管理方面[5],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存在問題,從心底里反思到其行為的錯誤。同時輔導員根據相關管理辦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和教育,旨在引導和警示其他學生正確面對和處理宿舍矛盾。
高校學生宿舍矛盾是一個涉及諸多因素的復雜系統,從角色的角度分析,輔導員在學生矛盾中扮演“調解員”、“審判員”、“知心朋友”的多重身份,一方面,輔導員需要堅持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和思想問題相結合;另一方面,需要引導和教育學生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網,從而建設良性的宿舍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