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五采油廠第七作業區,黑龍江 大慶 163000)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設備管理工作總體部署,推進經營效益型建設工作要求,以“保障有力、運行高效、服務優質、追求卓越”為目標,精準定位、重責擔當、創新管理、提質提效,持續提升設備管理工作水平,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為生產提供堅實有力的資產設備保障。目前,設備管理不完善,存在有的單位設備使用時率不飽和,有的單位設備不夠用,設備保養不專業等情況。為有效利用現有設備、合理增加生產設備、加強設備管理最優化、使設備產生效益最大化提供思路。
一是完善管理辦法。根據油田公司新修訂出臺的《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設備管理辦法》《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設備修理承包商管理辦法》結合我廠實際情況,制定我廠《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廠、礦大隊、小隊各級職責和管理標準。同時,強化規章制度宣貫和監督執行,確保各項管理工作依法合規。
二是開展設備管理相關內控流程修改工作。嚴格按照公司及油田公司內控要求,結合我單位工作實際,逐環節修訂,確保設備管理各項工作合理、合規。
對業務范圍內的各項管理制度和流程進行梳理,結合各級部門相關規定和要求,修訂完善《設備管理辦法》,制定《資產設備系統HSE管理考核細則》,進一步明確安全環保在設備管理過程中的重要性,明確直線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完善了采購管理、承包商管理、改造變更管理、閑置與待報廢設備管理等內容,確保各項設備管理工作依法、合規、有效。
一是建立健全設備技術檔案,逐步實現設備檔案由紙質化轉向電子化;二是認真梳理、優化資料,減少設備基礎資料的重復填寫,減輕資料填寫人員的負擔;三是將必要的信息及時、準確的錄入到ERP管理系統,定期做好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工作。
我們對ERP系統數據進行梳理,通過對15114條數據規范性和準確性核對、修改,達到了ERP系統中數據查之有效,用之可信。并對ERP設備模塊用戶進行了梳理,相對于其他模塊,設備用戶人員多、流動性大,對設備模塊人員逐一篩查,對離崗人員權限進行刪除,對崗位變化頻繁單位合并權限,達到了設備管理人員免權限混用或離崗人員權限仍被使用現象發生。
通過以上方法,基本能實現有章可守、有度可行、有據可查。
面對采購設備資金緊張,我單位年裝備資金需求在5000萬元左右,而年度上級下達裝備計劃資金在3000萬元左右,這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單位活動設備報廢更新進度。國家規定強制報廢設備較多。2020年底強制報廢車輛87臺(轎貨車39臺、客貨車27臺、面包車16臺,隨車起重機3臺、卡車2臺),由于公司沒有批復,這部分車輛沒有補充。
現有的裝備資金與實際生產需求出現矛盾,按照計劃資金總數還得大大壓縮報廢更新數量及老隊伍補套數量,這將嚴重影響設備在安全生產中應發揮的作用。緊緊圍繞“優化資產結構、提升資產效益”這個中心,按照公司要求,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向管理要效益。通過盤活低效資產,進行科學規劃,優化裝備組合,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降低裝備資金的投入。
推行專業化維修模式,保證修理質量,提高維修效率,縮短維修周期,保障設備運行時率。
遵循放眼未來、立足現有,有理有據安排裝備資金。針對裝備現狀及生產工作量情況進行橫向結合、縱向溝通,壓縮非生產性設備投入,加大生產性設備購置。認真論證,確保新增資產創效;嚴格控制低效資產投入,提高存量資產質量;優化裝備結構,確保優良資產向重點業務、重點領域流動,切實解決資源不集中、規模實力不突出等問題。合理設備資金最大化利用,為生產提供了必要的設備支撐。
通過開展存量資產現狀分析工作,對逾齡老化資產進行及時報廢,減少存量,提高新度系數,減少基層工作人員工作量。資產人員在本單位范圍內開展固定資產報廢清查工作,通過清查,掌握待報廢資產實際情況,并組織現場鑒定,對可以利用的資產進行調劑,對沒有利用價值符合報廢條件的資產及時清理。規范《固定資產待報廢初審申請表》與《固定資產報廢鑒定表》的填寫,保證報廢資產數據真實可靠,有據可查。
節約運行成本,做好回收資產利舊工作,合理利舊資產解決生產亟需,節約生產成本。對各單位資產狀況進行調查,根據生產需要進行了調劑調撥,將利用效率較低的設備調劑到亟需的單位,與上級資產部門聯系,利用資產數據庫了解其他單位有無利用率低,但我單位亟需的設備,協調使用。通過合理的配置資產,全年節約成本200萬左右,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資產利用率。
針對臨時使用的,但不常用的設備,可以采取租賃的方式,節約設備購置費用,減少成本消耗。也可對本單位閑置的設備,對外進行租賃,為企業進行創收,增加企業效益。
按照單位裝備配備標準匯編的指導意見,根據各單位資產存量和使用情況,分行業調研,分類別測算,制定切實可行的專業裝備配備標準。對各單位資產狀況進行調查,根據生產需要進行了調劑調撥,將利用效率較低的設備調劑到亟需的單位,通過合理的配置資產,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資產利用率。從而提升設備配備合理性,為裝備計劃編制提供數據支撐。
針對承包商有維修質量不到位、現場安全環保管理不到位、敝帚自珍技術壟斷、選擇承包要優中選優的條件等情況。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落實屬地責任、直線責任、管理責任,汲取事故深刻教訓,組織從事設備維修的承包商按照《承包商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全面加強承包商專項管理,重點抓好承包商能力準入評估、施工現場監管,杜絕違章操作,著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計劃組織外部承包商維修質量分析會,綜合對比各外部施工隊伍施工質量,并予以評價考核,提高外部承包商施工質量。
深入調研學習相關企業標準,完善細化外部承包商管理細則,做到針對外部承包商的管理規定,有據可查,進一步提高管理細則適應性。
執行《承包商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及檢維修承包商“一書三表”管理制度。全面加強承包商專項管理,重點抓好承包商能力準入評估、施工現場監管,杜絕違章操作,著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對檢維修承包商進行入廠前安全培訓,講解高風險作業及作業許可相應知識,使其熟悉并能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方針,提高安全生產意識。
對承包商隊伍實行開工許可制度,對承包商人員的持證情況、保險情況、設備臺賬情況、應急預案、施工方案等進行詳細審核,全部通過之后,發放作業許可證,允許入廠維修。同時,做好檢維修現場管理,對承包商隊伍實行開工許可制度,對站內進行的設備修理,進行旁站監督,確保維修質量不打折,同時,要求員工學習修理。各項工作分級負責,層層把關推進,扎實開展承包商管理相關工作。
維修完成后,將系統總結各維修方的維修質量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按照實施的質量進行考評,為下步外部承包商準入提供參考。
通過以上工作即可保障了設備維修、安全管理、選擇優秀的承包商要求,又培訓了一批員工技能,也為下一次選商提供依據。
一是精心設備使用,向維護保養要效益。推行“重保養、控維修”理念,落實崗位責任,精心設備維護保養,延長使用壽命,減少設備故障。
二是精準故障鑒定,向現場監管要效益。提高修前鑒定準確率,避免設備過修、失修;強化現場監督,杜絕違章作業,保障安全效益。計劃把電器設備的回場檢查、修前鑒定工作納入到回場檢查站中,填補設備修前鑒定的空白,更加合理、有效的對出廠外修的電器進行監督把關。
設備現場管理,是確保設備安全經濟運行的重要保障。我們在加強現場管理過程中,以執行保養規程為前提,以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為宗旨,灌輸設備維護保養重于維修的理念,嚴格設備修理審批,規范設備維修費用的使用,通過轉變干部員工思想觀念,提高現場管理水平,推動設備管理實現被動維修向主動保養轉變。
結合現場設備管理實際情況,實現設備管理提升上檔目的,持續推進各級檢查站、保養站、潤滑站及監測站的基礎工作,配套完善管理標準、工作流程和考評體系,構建預防型、安全型和完好型管理機制。使其成為保證設備本質安全的重要支撐。全年提供設備服務6182臺次,成為保證設備本質安全的重要支撐。
開展設備年審活動,活動旨在有效消除設備安全隱患,提高設備現場管理水平。作為每年設備管理工作的重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了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有過程、有反饋、有結果、有落實。通過落實“四個評估”,確保達到臺臺設備全覆蓋、層層主體抓落實的目標要求。在設備年審過程中,所有單位全部參檢,共評估了13473臺次設備,發現問題1851個,及時整改1347個,陸續解決452個,上報設備維修計劃52個;共評估制度987個,需完善、修訂34個,基礎工作評估了117個小隊,有7個小隊需要提升,共評估操作手3791人,需培訓281人。
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既幫助基層單位找出了設備現場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和不足、找出了設備本身存在的問題,又幫助各單位實訓了現場操作人員,實現督促現場管理人員在設備管理思路上從重視修理向重視日常維護轉變,整體提高了設備現場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對合規風險的宣貫力度,樹立紅線意識,提高對合規管理重要性、違規操作危害性的深刻認識。
二是加大設備維修合規監督管理,對各項設備修理關鍵節點逐一核查,指導設備維修業務合理合規開展。
三是加大修理價格審核體系建設,完善三級審核體系,嚴把“維修工作量、工序、工時費”3個關口,規避不合理付費風險。
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提高政治素養、業務水平為重點,以提高領導力、執行力和創新力為目標,進一步拓寬視野,提高履職盡責能力,深入抓好管理、技術和操作三個層次人才隊伍的培訓工作,科學編制培訓計劃,優化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拓展培訓資源,確保培訓效果。
圍繞設備管理工作要求,深入抓好資產設備人員的培訓工作,側重檢查指導與培訓學習相結合,使經驗傳承更容易,學習理解更深入,現場結合更密切。全年組織新設備安全操作培訓4次,培訓28人次,現場指導操作9次,指導人數45人。提高操作人員對設備使用安全防范意識及規范操作。同時為保證新設備安全使用,針對130臺(套)設備進行驗收。針對新型設備,新編制了5種新車型的操作規程(抽油機檢修車、工程車、吸污車、洗井清蠟車、高空作業車),提高設備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對設備配置、設備使用安全防范意識及規范操作,同時為保證新設備安全使用,做到有章可依,規范操作。
做好設備精益管理,有效利用現有設備,合理增加生產設備,加強設備管理最優化,使設備產生效益最大化,就要加強管理、多方位并舉、統籌考慮、樹立好大局觀、全局觀,堅持以人為本,細節決定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