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 孫夢琳 秦永杰
(青島科技大學傳媒學院)
書法文化有漫長的歷史淵源,是歷史文化的傳遞和繼承的一種載體,具有很高的文化地位和藝術地位。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彰顯著獨特的魅力。但無可否認的是,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新的傳播媒介、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和多元化的內容對書法文化帶來了沖擊。
如何在時代變革中賦予書法文化時代內涵,借助新媒體平臺進行創意傳播,將其轉化為提高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強大的精神源泉,值得我們作進一步的探討。
書法有著淵遠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作為一項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幾千年來,書法承載著文化的傳承、美學觀念的形成與延續,具有很高的文化地位和藝術地位。在數字化技術日新月異的新時代,書法藝術以其深厚的文化、美學價值和強大的生命力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中國書法藝術,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書法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土壤,正所謂無漢字不書法、無文人不書法、無文化不書法。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體系,書法文化凝結著中國古代文人的智慧結晶,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價值。
漢字是中華民族記錄語言的書面符號,書法承擔著漢字的傳抄、記錄、發布和傳播等基本功能。中國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是因為中國文化始終是一脈相承的。在文化的傳承與延續中,書法作為文字記錄的形式載體,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書法藝術體現出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發展階段的歷史風貌。藝術與時代價值相輔相成。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書法的創作必然受到時代發展影響。留存下來的書法作品更為后世的歷史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據。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獨特形式,以其淳厚典雅的藝術內涵和生動玄妙的變化形式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是全人類的藝術文化瑰寶。中國人在勞動中創造了文字,并在對漢字的應用中逐漸孕育了中國書法藝術。書法以其“文”的稟賦與特色,具有文飾的文藝秉性,從而從一種文字記錄形式上升為藝術形式。
書法藝術為中國文人提供了一套中國特有的美學模板,通過書法,中國文人探得其藝術靈感,在書法中得以窺見中國人對生命情調和藝術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書法藝術同樣蘊藏著深厚的經濟價值和效益。隨著經濟的發展,書法藝術作品不再只具備藝術品的文化價值,而是逐步走向市場,具備了流通和收藏價值,成為一種值得投資的商品。自古以來,書法藝術作品就因其不俗的格調及人文價值被世人珍重。步入數字化時代,藝術品市場日益繁榮,藝術品信托、藝術品基金、抵押等新興形式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使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閑散資金投入到書法藝術金融領域。與此同時,在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下,部分企業從書法藝術中汲取靈感,圍繞傳統書法藝術進行文創產品研發、設計和企業形象的宣傳,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根據本文的分析,酒店想要降低員工流失率,一定要采取科學有效的解決辦法,酒店管理者應該首先從員工入手,以員工的角度考慮員工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從而對癥下藥,滿足員工對企業的合理需求。其次要認識到酒店自身的問題并及時加以改正,為員工提供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只有讓員工對酒店產生歸屬感,才能真正地留住人才,降低員工流失率。
在數字化技術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書法作為一種精神文化產物,以其“慢”和“靜”的力量,使書法具備了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美育功能甚至是心理治療的醫學功能。書法同樣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力量。在當今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物質需求得到保障、精神需求日益高漲的時代,筆墨丹青里所蘊含的思想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而一些書法收藏館的創建,同樣可以帶動地區文化氛圍,對于社會文化的進步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時至今日,由于各種文化的興起,技術革命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傳承數千年的書法文化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影響,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隨著電腦手機的普及,各種輸入法軟件的出現,機械性的拼音輸入代替了在紙上一筆一畫地書寫,由此導致了很多提筆忘字的現象。曾有機構調查發現,94.1%的人都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其中26.8%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尤其在年輕人中更加明顯。這樣嚴峻的形勢對書法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書法的鑒賞需要一定的美學素養和藝術涵養,而當下社會受眾欣賞水平高低不齊,書法文化被接受的范圍受到了限制。在我們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生活中,時間和精力的缺失使得對文字書寫實用性的關注已經超過了對其藝術化的追求,越來越少人能沉下心去欣賞研究書法之美,加之學校美學教育的缺失,人們對語言文字的敬畏和熱愛減退,文字越來越只成為一種表情達意的工具,而它蘊含的精神內涵愈發被人忽視。
由于全球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外來文化的傳入,特別是英語的傳入對書法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對外來文化的過度崇拜和跟風,勢必會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造成沖擊。國家語委有一項調查,就是說大學生他們把所有學習時間當中超過了四分之一的時間都用在外語學習上的達到了65%以上,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于漢語、對于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一種忽視和輕視。此外,淺閱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多元化的信息內容和傳播手段,例如短視頻等互動視頻的出現,在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傳統書法文化很難被大眾接受。同時由于市場和資本的炒作,使得書法藝術的傳播片面化,讓大眾視野中的書法文化愈發單薄,書法各種新媒體平臺商業化運營下產生的所謂“書法大師”對傳統書法藝術口碑和形象造成了破壞。現階段很多對于漢字的設計大多都是只關注于形態,對其背后蘊含的精神內核視而不見。
在新時代書法的發展中,與新媒體進行結合無可避免,但由于書法自身的特性,是需要靜下心去品味和創造的,不具備傳播優勢,而且有很多優秀的書法家與數字化時代的產物并不相融,不能也不愿助新興媒體去展示書法藝術。最重要的是,我們面臨的是一個信息時代,一個娛樂時代,一個消費時代,傳統書法文化的內容形式單一,在競爭激烈的文化市場中略顯吃力。
機遇與挑戰并存,科技的發展給書法文化傳播帶來了更多更新的手段,需求的變化給書法文化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方向。
書法文化的傳承要緊跟時代的潮流,在新的時期,書法要與新興自媒體平臺進行融合,豐富書法文化的表現形式和內容種類,如果還僅僅停留在書法的靜態之美,那無疑是固步自封。可以借助抖音、快手等受眾多的平臺,以制作短視頻、設計H5網頁等大家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進行傳播,增強大眾之間的互動性。除此之外,名人微博的轉發也會帶動大部分人群。另外,經濟效益會推動書法文化的傳播。鼓勵在廣告設計和產品設計中更多運用到書法元素,體現出書法的意蘊,這樣的設計也更容易贏得受眾的好感和共鳴。在書法文化的傳播中也可以利用名人效應,借助當下具有影響力的名人進行推廣宣傳,增加受眾范圍,帶動書法熱。同時也應注意在書法文化傳播中不能使其庸俗化。
國家可以撥出專項資金來在新時代背景下利用數字技術對現有的書法資源進行整合,對優秀的書法文化遺產進行搜集。例如,對歷史上有名的書法流派、書法家及其作品以及書法演進的歷史進行系統性的整理,并以短視頻、VR全景等新形式制成觀賞性、趣味性更強的藝術作品,從而依托這些內容打造線上書法數字博物館,構建一個專項的數據庫和推廣平臺,對這個平臺進行運營宣傳,吸引書法大家及社會各界書法愛好者進駐,供學習者和創作者進行分享交流,形成交互式傳播,更有力地促進書法文化的發展。
書法傳承并非一日之功,通過“書法+”創意構想,在當今時代中將書法文化與各個產業結合,形成新的盈利和傳播模式,使其產生書法文化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隨著國內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中國游戲產業仍存在廣闊的上升空間。在“書法+”產業的互動發展中,必須將游戲產業考慮其中。
中國傳統文化為游戲創意產業英雄造型的設計會帶來豐富的創新源泉和素材。因此,游戲產業的發展可以以書法文化為背景,深入挖掘書法文化背后蘊含的內容,從書法本身的特點出發,根據其字義字形來設計一系列的相關游戲,游戲的場景建模也應從書法文化尋找創意靈感,同樣在設計人物造型的過程中也貫穿一系列書法的基本知識,使得這類游戲既富有趣味性,又富含知識性。
近些年,網絡數字博物館興起,運用新媒體藝術、交互設計、影視制作等技術與各種主題文化結合,國家數字博物館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通過數字技術將博物館呈現在觀眾眼前,使得觀眾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
書法文化傳播中運用到這種技術,可以帶來一種沉浸式的交互體驗。傳統的書法文化呈現比較單調,打造一個書法文化數字博物館能使傳統書法文化資源得到一個整合,讓觀眾仿佛到了一座書法的博物館,將一幅幅優秀的書法,一段段書法歷史在觀眾面前一一呈現。通過對優秀書法作品的整理,把與書法相關的故事和書法演進的歷史制作成小視頻,然后將這些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整合,并且還可以將當下對書法文化的創意作品融入進去,也同時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交流的平臺使得書法博物館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古代,書法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藝術活動,與節日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我們所面臨的信息、消費、娛樂時代,書法+節慶,一方面有利于書法文化的創意傳承,另一方面可以讓傳統節日更具儀式感。每逢佳節,親朋好友之間可以通過對文字的創意造型排列,讓簡單的祝福語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中小學可以組織書法創意活動,“書寫端午”“書寫中秋”等,讓學生結合節日的歷史習俗等相關信息進行書法創意,如此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的同時,又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結合數字化手段,可以提供某種程序或APP供大眾使用,發揮用戶創造性對漢字進行創意變換,讓書法創意更加有趣、便捷、平易近人。可以結合微信、微博或者其他平臺,將書法文化變成一種有溫度的文化,借助手機用手寫出自己的節日祝福,然后生成二維碼發送給朋友。
近年來,旅游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在“旅游熱”與“書法熱”的激情碰撞之下,“書法+旅游”發展得如火如荼,使得書法藝術在當今時代得到了更有效的傳播。書法森林公園、書法主題公園等,書法元素不斷地被融入各地的旅游事業中去。
“文旅融合發展,項目是抓手”。各地區在憑借自身優勢的基礎上,要將書法等文化因素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將二者結合起來。比如蓬萊市,就運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先后進行了多項中國書法城主題項目建設,“文化+生態、康養、體驗、休閑”等文旅融合的發展模式,將書法作為主線貫穿始終。
隨著數字化傳播進入常態化,“書法+影視”這一跨界融合新業態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推出更多以書法為題材的影視作品。目前影視作品市場中已存在一部分反映書法藝術歷史沿革、講述古往今來書法家傳記或者以書法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例如早期的電影《墨香天使》、紀錄片《中國書法五千年》等。書法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在影視作品中的使用,發揮書法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在影視作品的字幕、海報字體和創意構思方面,使用書法字體或書法元素進行表達,帶來更符合作品、符合中國特色的視覺感受。
文化創意產業正逐步發展成為我國潛力巨大的新興經濟產業,由此衍生出的文創產品市場需求也正與日俱增。文創產品的創作為書法藝術的傳播提供新形式。現如今已有許多的書法文創產品,例如,將書法字體印制在扇面或是屏風上,以古色古香的風格,吸引古風愛好者的關注。現在書法文創產品的市場依然有很大一片藍海,我們仍可以創造新的有自身特點和書法文化底蘊的書法文創產品, 以及制作線上的書法文創產品,比如聊天字體、表情包等形式,讓消費者在線上交流中更頻繁地使用,更廣泛的交流會激起大眾對書法文化的興趣和熱情。
書法文創產品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同時也能成為書法精神文明的寄托,將書法藝術進行再創造,通過“書法+”文創的形式發揮書法藝術更大的價值。
書法文化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寶貴財富,絕不能空有寶山而不入,任其浪費。“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書法文化的傳播與利用也會推動與之融合的創意產業發展,帶來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大背景下,與時俱進,應結合新興自媒體平臺推動書法文化與文創、旅游等各個產業融合,賦予其時代特色,激發書法文化的當代生命力,讓書法文化能夠更好地傳承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