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杏珠,付萍
患者,女,48歲,因“四肢關節疼痛,伴紅斑、眼瞼紅腫3個月余”于2017年1月入院。患者3個月前接觸農藥后出現四肢遠端多關節疼痛,同時伴有關節腫脹、雙眼瞼紅腫,頸部、雙側大腿外側大片紅斑。既往無特殊病史。入院查體:T 36.7℃,P 102次/min,R 20次/min,BP 114/78 mmHg。雙側眼瞼紅斑伴腫脹,頸部、雙側大腿外側可見大片紅斑,伴結痂、脫屑,雙手近側指間關節、左手掌指關節、雙踝關節壓痛,右踝腫脹,皮溫不高,雙膝關節骨擦感(+)。實驗室檢查:hs-CRP 0.83 mg/L,ESR 28 mm/h,Alb 30.2 g/L,Hb 107 g/L,血鈣1.97 mmol/L,血尿酸347 μmol/L;抗SSA弱陽性,抗-Ro-52陽性,肌炎抗體譜MDA5陽性,ANA 1∶100陰性,Jo-1抗體陰性,類風濕因子陰性。皮膚活檢示海綿水腫型真皮淺層血管周圍炎改變,肌活檢未見明顯異常,診斷為無肌病性抗黑色素瘤分化相關基因5抗體陽性皮肌炎,予環磷酰胺、甲潑尼龍治療后,患者紅斑、關節痛癥狀明顯好轉。出院后繼續規律免疫抑制劑、激素、抗骨質疏松等治療,后患者因“發熱”頻繁住院治療,原因大部分考慮肺部真菌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療后好轉出院。2021年6月患者自訴2020年開始出現硬結,初始為臀部,后逐漸累及腋下,查體發現患者腋下、雙臀可觸及大小不等散在硬結,無觸痛等不適,患者肌肉萎縮明顯,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超聲檢查示:雙側臀部皮下0.15 cm處均探及一稍強回聲結構,左側大小2.6 cm×1.1 cm,右側3.0 cm×1.1 cm,邊界清,形態規整,其內均未見明顯血流信號,診斷為廣泛皮下鈣質沉積。予以間斷阿侖磷酸鹽(70 mg/周)治療,后續轉歸有待繼續隨訪。
討 論皮肌炎是一組病因不明、以橫紋肌為主要病變的非化膿性炎性肌病,以兒童多見,其臨床特點表現為對稱性四肢近端肌無力,特征性的皮疹(包括眶周的水腫性紅斑,可擴展至面部、頸部、后背“披肩區”、前胸上部),另一種是關節伸側稍高出皮膚的鮮紅色鱗屑性皮疹[1],極少數出現鈣質沉積。抗MDA5抗體皮肌炎屬于皮肌炎中的一種類型,是指皮肌炎患者血液中存在抗MDA5抗體,此類患者多出現快速進展的肺間質病變。皮肌炎除了容易并發惡性腫瘤,還可并發軟組織內鈣質沉著[2-4],皮膚鈣質沉著是指皮膚和皮下組織中不溶性鈣的沉積,以青少年多見,成人較少見。皮膚鈣質沉著癥根據病因可分為4種:轉移性、營養不良性、醫源性及創傷性鈣質沉著癥,皮肌炎的皮膚鈣質沉著多為營養不良性鈣化,是指變性、壞死的組織或異位鈣鹽沉積,可發生在玻璃樣變的結締組織[5-6]。本例皮膚鈣質沉著癥有以下特點:(1)年齡及部位、時間特殊,皮肌炎并發皮膚鈣質沉著癥以兒童多見,且多為局部沉積,此例發生于中年女性,為多發鈣質沉積;(2)抗MDA5抗體通常在肌病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性糖尿病中觀察到,此類患者以皮膚潰瘍和間質性肺病多發[7-9],在大多數情況下,肌肉病理被描述為輕度或非特異性變化,而此患者除肺部病變外,肌肉萎縮嚴重,肌力正常,在臨床比較少見;(3)患者有多次感染發熱入院病史,大多為口腔、呼吸道感染,此特點在一些文獻上也有報道[10],多次感染是否為皮肌炎患者并發鈣質沉著的危險因素,需要加強隨訪及提前預防性治療,有待進一步大樣本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