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泠一

認識吳菊玲,是因為去年4月調研徐匯區龍華烈士陵園周邊舊改項目。她以東道主身份即龍華新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名義出面介紹具體情況。龍華新村被居住地群眾稱之為“繁華大都市中的城中村”。
這里原來是個兵工廠,小區227套軍產使用權房得以拆落地改造,堪稱一場史詩級攻堅戰。小區居民特點為“四低”,即文化水平低、工資收入低、生活技能低、人均住房面積低,以及伴隨著貧困人群多、家庭矛盾多等情況。在推動舊改工作中自然矛盾突出,讓我印象極其深刻的矛盾案例就是某老年家庭沉迷保健品,且聽不進鄰居和親屬的任何理性意見。
這是一對如今80高齡的同歲夫妻,吃保健品居然長達15年,兩人退休工資每月合計9000元。由于深陷保健品旋渦,導致二人無法正常應對生活,各欠某銀行信用卡8.3萬和4.9萬元,當時已經被銀行起訴,老夫婦還借了鄰居和親屬5萬元。吳菊玲到任龍華新村第四天,戶主老伯就找上門說:“你是新來的居民區書記啊?你們要舊改,我沒錢出去租房子,到嘉興養老院要預付5萬元會員費。我現在連買保健品的錢都沒有,我可是堅決不搬的。”
吳菊玲二話不說,讓老人帶她去看看他家。只見家里除了一堆過期的保健品外,已是家徒四壁。“老先生,您為啥有那么多保健品啊?”吳菊玲直奔主題。“我是靠保健品續命的,我高血壓還腦梗一次,就是保健品吃好的。”“老先生您別急,只要您配合改造,5萬元養老院的保證金我私人借你,但你過渡費和房屋評估費到賬后必須還我。”隨意的一句話,讓老先生熱淚盈眶。原來,老人的兒子已經和他不來往了,82歲的姐姐為幫他還債和勸他們不要吃保健品,就在上一周與弟弟通話時因激動而突發重癥。這給老先生帶來沉重的打擊。看到素未謀面的新書記愿意幫他,一下子感覺找到了親人,打開了話匣子,慢慢和吳書記聊起了他的故事……
吳菊玲知道要徹底說服這對老夫婦就必須斷了他們對保健品的依賴。“鄭先生,你們明天去保健品公司聽課帶我去,就說我是你們干女兒,讓我看看到底什么產品這么好。”之后,吳菊玲就坐上保健品公司派來的車,和老人一起去保健品公司。但對方對突然出現的干女兒表示高度警惕,立即拿了一袋米和一壺油,把一行三人原車送回小區。吳書記以這件事為例,揭開了用保健品專騙情感缺失老人的套路。
接著,吳菊玲循循善誘:“老先生,我有個很要好的醫生朋友,我帶你去醫院看看血壓吧。”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高壓200低壓100。在場的每一位就醫老人都在替他擔心,都勸他不能再吃保健品了。老人淚流滿面,終于聽勸科學就醫,一周后血壓回歸正常。
然后,聯系上訴的某銀行,要求免去老人的滯納金,其他的款項找吳書記,她會在規定時間幫助老人還清。因為老人有政策性的過渡費,吳書記墊錢先還銀行,最后銀行撤訴。再之后,安置老人到嘉興養老院過渡,但要求老人上交工資卡給居委保管,居委記賬每月幫他支付各類費用,確保他不再被不良保健品公司忽悠。吳菊玲現在抽空就去養老院安撫老兩口;并積極牽線搭橋以緩解他們的父子關系,終于讓兒子慢慢地學會了關心父親。
就這樣的五步曲、尤其是在吳菊玲的親情感化下,老人把她當女兒了;在舊改中沒向政府提任何不合理要求,一切按照總體上的安排,在規定時間內簽約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