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卡?戈德斯坦
美國《華盛頓郵報》8月22日文章,原題:情緒低落? 沒關系:只是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7月的一個傍晚,在美國平價超市刷爆信用卡后,珍如?劉易斯感到很崩潰。于是她拿出手機,站在人行道上拍攝了一段郁金香從她手提袋里向外探望”的視頻,為它配上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玫瑰人生》背景音樂,然后發到TikTok上。“我不知道你們所有人現在怎么樣,但我正處于法式長棍面包、奶酪和鮮花的時代”,29歲的她如是寫道,“我正處于浪費金錢的時代、定價過高的農家食品的時代、無視信用卡債務的時代……”
劉易斯的TikTok帖子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部分,這是今夏席卷社交媒體的浪潮:人們以某種夸張的方式宣布自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以此來呈現他們生活中的變化。進入一個“時代”意味著什么?這是掌控你自己的故事的方式之甚至是亂作一團的部分。你可以猛然關上你人生中某個篇章的大門,然后堅定地大步邁向下一個篇章。
或許你正處于你的“完敗時代”,一段充滿屈辱、失敗和挫折的時期。這種說法出現于2008年左右,但近期又重新流行起來。或許你正處于你的“惡棍時代”,與其說是真正作惡,不如說是不讓^人的看法和期望左右你的行為。
一個隨意命名的“時代”可以改變你面對困難的心態:當你說自己處于“廉價旅社或睡袋時代”時,這感覺既新潮又酷,那么為何還要因悲傷或金錢問題而焦慮呢?美國媒體VOX的記者麗貝卡?詹寧斯說:"'這種說法存在故意游離于現實之外的一面,但這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我們自己。無論你正經歷什么,你都能通過稱之為時代來使之浪漫化。這有助于幫助你認為自己的生活可能比它本身更有意義。”
那么多“時代”聚焦在令人沮喪的現實,使這種網絡趨勢更有可能持續下去。互聯網評論家曲蒂?福斯特說:“你可以說,嘿,這不過是個'完敗時代,何必還要承受失敗的恥辱感?”在網上,百姓就像名人或是小說主角那樣行動。他們渴望擁有小說主角的能量,這讓他們的情緒的每次變化都構成一個新的“時代”。在疫情封鎖期間,各種“時代”及其每天帶來的興奮感尤其具有吸引力。
如果你不經常上網,用“時代”來描述新發型或新態度等日常瑣事可能聽起來很荒謬。但詹寧斯表示,夸張是互聯網話語的天然模式。“時代”象征著權威和宏偉但仍有期限,不像“萬古“好像意味著永恒。紐約市脫口秀演員姬拉?沙利文發現,將自己的失望稱為“時代”幫助她克服了一些痛苦經歷。她高興地發現此類“夸大其詞”有助于幫助人們認為這并沒有什么大不了。▲(作者杰西卡?戈德斯坦,丁玎譯)
環球時報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