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大飄 (華東交通大學)
近年來隨著環境保護理念的提出,傳統汽車制造企業積極進行轉型,新能源汽車行業迅速發展。BYD作為較早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上市公司,積累了一定的經營經驗。本文采用哈佛分析框架,拋棄僅依賴財務報表信息的傳統財務分析方式,將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相結合,從企業戰略、會計信息、財務狀況和發展前景等方面進行分析,并選取同行業企業進行橫向對比,深入剖析BYD的經營現狀,希望可以為同行業企業提供參考。
經過多年快速發展,BYD已經形成強大的核心競爭優勢。首先,BYD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擁有全球領先的電池、電控及整車等核心技術,以及全球首創的雙模技術和雙向逆變技術;公司開發的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電池解決了電池壽命短、續航里程低的全球性難題,建立了成本優勢。其次,布局全球市場,公司的純電動汽車遍布全球6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個城市。最后,公司業務橫跨汽車、電池、IT等多個領域,不同領域相互協同,共同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
首先,科技創新難度較大。公司在進行技術創新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投入回報卻不能保證;同類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也會使得企業要源源不斷地投入資金。其次,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充電樁的數量少也是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汽車電池后期的維修更換成本較高。最后,新能源汽車的售價并不占優勢。雖然BYD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但是整體上相同車型下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的售價不相上下,甚至更貴,會制約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
世界各國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關注,為BYD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新能源汽車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受到人們的追捧,并且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較傳統汽車更低。我國也推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等扶持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國外市場同樣潛力巨大,國際零排放車輛同盟曾宣布,德國、英國等18個成員國預計在2050年實現傳統燃油汽車的禁售工作,此舉更有利于BYD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
首先,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激烈。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紛紛崛起,如歐拉好貓、小鵬汽車等成長迅速,許多傳統汽車企業也加入新能源汽車的行列,如五菱汽車、長安汽車等;憑借著車型多樣、外觀時尚的特點,吸引了較多消費者。國外老牌汽車如特斯拉、豐田等,也在積極搶占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行業內競爭異常激烈。其次,補貼退坡導致銷量減少。新能源汽車發展日漸成熟,各項政府補貼逐漸減少,降低部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另外企業收到的政府補助降低,同樣會給企業帶來資金壓力。
如 表1所 示, 2019-2021年 間BYD三項主營業務的收入占總營業收比重相對穩定,其中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約占50%,在BYD整體業務中占據半壁江山。從營業總收入來看,2020年,BYD實現收入約為1565.98億元,同比增長22.59%;2021年實現收入2161.42億元,同比增長38.02%,其中,2021年三項主營業務的收入同比分別增長了33.93% 、43.99%、36.27%,公司的營業收入狀況不斷改善。
企業能否實現盈利,成本和費用的管理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營業收入的增加必然伴隨著營業成本的提高,但是BYD2021年的營業成本為1879.98億元,同比增長了48.91%,嚴重超過了營業收入的增幅。并且營業成本的大幅增長壓縮了公司的利潤空間,如果此時不注重成本管理,就會加劇公司的虧損,給公司帶來不利影響。
從表2中還可以看出,在BYD近三年的期間費用中,銷售費用在穩步增長,這是職工薪酬的提高以及加大廣告費用導致的;管理費用的大幅增長也是由于職工薪酬顯著增加;財務費用的波動最大,其中2020年是由于匯兌損失的增加,導致財務費用大幅增長;而2021年財務費用同比降低了52.51%,這是因為本年利息支出大幅減少,并且利息收入增加。從研發費用的增加,可以看出BYD越來越重視對技術的研發和創新,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增加,掌握核心技術,建立技術壁壘,是公司長遠健康發展的重要策略。

表2 BYD2019-2021年營業成本及費用表 單位:億元
在短期償債能力方面,從表3中可以看出,BYD汽車2019-2021年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分別在1和0.75上下波動,變化幅度不大;現金比率從2019年的12.69%迅速上升到2021年的30.17%,公司持有的貨幣資金增加,直接還債能力提升。與同行業企業相對比,BYD的流動速率在2021年位于最后,并且近三年的速動比率、現金比率均低于長城汽車、江淮汽車。從長期償債能力來看,BYD公司與江淮汽車近三年的資產負債率在緩慢下降,長城汽車則逐漸上升,在2021年三者的資產負債率均在65%左右。

表3 BYD2019-2021年償債能力指標表
從表4中可以出,BYD的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凈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在2020年相較于2019年有小幅度上升,2021年又出現了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2021年BYD各項產品的成本增加,壓縮了利潤空間,毛利率大幅降低。橫向對比來看,BYD的三項指標均明顯低于長城汽車,但是高于江淮汽車,并且長城汽車的指標更加穩定,波動幅度小于BYD和長城汽車。總體來看,BYD的盈利能力較弱,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成本控制,提升利潤創造能力。

表4 BYD2019-2021年盈利能力指標表
從表5中可以看出,2019-2021年BYD的四項營運能力指標在近三年均呈上升趨勢。其中應收賬款周轉率由2.74大幅升到5.58,說明BYD實行了較為緊縮的財政政策,減小了賒銷力度,促進銷售回款;存貨周轉率的上升幅度也較大,說明其存貨周轉周期縮短,存貨周轉變現的能力增強;固定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也小幅度增加,整體資產運營效率有所提升。但是與長城汽車和江淮汽車相比,BYD的四項盈利指標大都處于末位。長城汽車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在29%左右,BYD最高僅為5.58%,差距尤為明顯;江淮汽車也明顯優于BYD,說明BYD的流動資產的使用效率較低。從資產總體的使用效率來看,BYD在三者中處于中等水平。

表5 BYD2019-2021年營運能力指標表
從表6可以看出,2019-2021年BYD的主營業務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呈上升趨勢,且2021年的增幅較大。從主營業收入增長率來看,BYD和長城汽車均大幅上升,BYD的增長幅度較大,而江淮汽車的主營收入逐年降低。BYD的凈利潤增長率從2019年的-40.42%迅速上升到183.83%,接著2021年又出現了大幅降低,與江淮汽車的變動趨勢一致。另外,三者總資產規模均在擴大,BYD在2021年的增長幅度最大,達到了47.17%,顯著高于長城汽車和江淮汽車。

表6 BYD2019-2021年成長能力指標表
首先從汽車行業來看, 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全年產銷量分別占中國汽車產銷量的13.6%和13.4%,同比均增長約1.6倍。國產品牌百花齊放,不斷崛起,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國外市場需求也進一步擴大。其次,我國還積極出臺了各項政策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2021年1月,《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正式實施,使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補貼政策更加透明;“雙碳”目標的提出,社會各界更注重低碳環保,從而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因此,對行業總體來說,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較好。
電池的安全性和續航能力作為新能源汽車的賣點之一,是消費者的重點關注對象,而BYD以電池研發出身,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其他企業短時間內難以超越。但是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BYD電池自產自用的模式,很可能降低企業市場競爭力。其次,BYD采用多元化經營戰略,除汽車工業以外,還涉及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光伏產業等,可以分散企業的經營風險。另外,作為新能源汽車企業,BYD對于政策補貼具有一定的依賴性,補貼退坡使公司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出現下降,因此,BYD應當注意提升受外界影響的能力。總而言之,BYD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挑戰。
本文通過在新能源時代下對BYD公司進行戰略、會計、財務和前景分析,得出BYD仍存在償債能力較低、盈利能力較差、資產運營效率較低等問題。在未來的經營中,公司可以采取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產使用效率,加大研發力度、擴大成本優勢,提升企業的盈利水平,同時注重公司風險的識別和應對,提升綜合實力。隨著經濟的發展,作為新能源行業的先行者,BYD仍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通過本文的分析,希望可以為同行業企業借鑒BYD的經營優勢、吸取經驗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