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江 穎,丁金華,李 娟,王淑君,陳炬炬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科,重慶 400042)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第2位。我國每年新發宮頸癌病例達13.15萬,死亡人數每年約5.3萬,約占全部女性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8.4%,全球有超過80%的宮頸癌死亡病例來自于發展中國家。宮頸癌是危害我國女性健康與生命的重要疾病[1-2]。手術治療是目前根治宮頸癌的最佳方法之一。近些年隨著我國宮頸癌早期篩查項目的推廣及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宮頸癌患者的術后生存率在不斷提高[3]。廣泛性子宮切除術(RH)是早期宮頸癌的有效術式,絕大部分患者接受此手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87%~92%。但此手術范圍廣、創傷大,且尿潴留、淋巴囊腫、絕經綜合征等并發癥發生率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較低[4-5]。宮頸癌術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將嚴重影響其康復進程[6]。本研究調查分析了宮頸癌術后患者健康生活方式與習慣、疾病康復措施、膀胱功能管理、健康信念4個維度的居家康復依從性現狀及影響因素,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護理工作,針對性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措施。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6-12月重慶市某三甲醫院收治的50例宮頸癌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1)宮頸浸潤癌Ⅰa~Ⅱa期,已行廣泛全子宮切除術6個月;(2)有自主認知意識,可獨立完成問卷填寫且知情同意,積極配合此次研究。排除標準:(1)患有心、肝、腎嚴重軀體疾病;(2)既往有精神病史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3)智能障礙、聽力障礙或交流困難;(4)近半年內有引起情緒改變的重大生活事件;(5)有藥物、酒精依賴。
1.2方法 參照相關文獻自行設計問卷,采用德爾菲法,經過3輪修改,進行預試驗后形成最終調查問卷。問卷由一般情況和康復依從性調查兩部分組成,其中康復依從性包含健康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依從性(健康飲食、活動與休息、生活習慣)、疾病康復依從性(用藥、功能鍛煉、盆底康復、創口護理、性生活、病情觀察、隨訪)、間歇性導尿依從性(飲水計劃、導尿)、健康信念依從性(健康信念、家庭支持)4個維度,共26項。所有條目均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總分130分,評分越高表示居家康復依從性越好,得分率為實際得分占問卷總分的百分比。該問卷效度為0.892,信度非常好。問卷由研究者發放,現場指導被調查者填寫調查問卷,填寫完畢后及時檢查,盡量保證收回問卷的真實可靠。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2份,回收有效問卷50份,有效回收率96.15%。

2.1一般調查情況 50例宮頸癌患者年齡32~64歲,其中32~40歲19例,>40~50歲14例,>50~60歲15例,>60歲2例;Ⅰa期5例,Ⅰb期23例,Ⅱa期19例,Ⅱb期3例;鱗癌36例,腺癌10例,腺鱗癌2例,神經內分泌癌2例;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及中專12例,大專及以上14例;未婚1例,已婚42例,離異5例,喪偶2例;白領9例,自由職業8例,農民7例,個體戶6例,工人4例,服務人員4例,退休4例,其他8例;職工醫保23例,居民醫保19例,省外新農合8例。
2.2康復依從性調查情況
2.2.1健康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依從性 健康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依從性各項得分率均大于70.00%。見表1。

表1 健康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依從性調查結果(n=50)
2.2.2疾病康復依從性 疾病康復依從性各項得分率從高到低依次是用藥、隨訪、病情觀察、創口護理、功能鍛煉、盆底康復和性生活。見表2。

表2 疾病康復依從性調查情況(n=50)
2.2.3間歇性導尿依從性 50例患者中,僅8例在術后出現尿潴留,進行了間歇性導尿。間歇性導尿依從性各項得分率均較低。見表3。

表3 間歇性導尿依從性調查情況(n=8)
2.2.4健康信念依從性 健康信念依從性各項得分率均較高。見表4。

表4 健康信念依從性調查情況(n=50)
2.3不同特征患者康復依從性得分比較 不同婚姻狀態患者康復依從性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不同特征患者康復依從性得分比較分)
惡性腫瘤患者術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能促進術后康復,提高患者免疫力。宮頸癌患者營養狀況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在康復過程中,特別是術后早期,合理的休息與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宮頸癌手術患者通常需要避免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3個月至半年,以促進創口愈合[7]。本研究結果顯示,宮頸癌患者術后居家期間健康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依從性總體較高,其中健康飲食依從性得分率為79.47%,活動與休息依從性得分率為73.80%,還有增長的空間。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健康飲食、活動與休息方面的指導,進一步提高其依從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宮頸癌患者功能鍛煉、盆底康復及性生活依從性得分率均較低。術后適當的日常鍛煉能夠促進身體血液循環,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8]。下肢淋巴水腫作為宮頸癌患者手術治療后常見的嚴重并發癥,因缺乏根治方法往往會伴隨終身,因此預防是關鍵。進行規律運動能有效促進淋巴系統功能的恢復,建議醫護人員制訂詳細的規律運動方案,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規律運動,減少下肢淋巴水腫的發生率[9]。盆底肌肉鍛煉可有效預防和控制因盆底功能障礙引發的一系列排尿、排便等功能的改變。國內外較多研究表明,盆底肌肉鍛煉對宮頸癌術后產生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同樣有效[10-11]。加強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盆底康復鍛煉,可促進患者康復,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宮頸癌手術治療破壞了患者正常生殖系統的解剖完整性,會引起患者性行為的改變。此外,患者年齡、受教育程度及文化等原因也會影響患者性生活的恢復[12]。我國宮頸癌患者術后性生活恢復時間相對較晚,性生活質量不高,尤其是接受放、化療的患者[13]。因此應加強術后的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幫助患者術后逐漸恢復性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50例患者中,僅8例在術后出現尿潴留,進行了間歇性導尿,且患者間歇性導尿依從性各項得分率均較低。間歇性導尿操作要規范,要根據殘余尿量按時進行導尿,避免損傷尿道黏膜引起出血等情況,盡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14]。健康信念是人們接受勸導、改變不良行為、采納健康促進行為的關鍵[15]。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健康信念依從性較高。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對康復有信心,因此落實健康促進措施的可能性也越大。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婚姻狀態患者康復依從性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其他方面無顯著差異。其原因可能與樣本量小有關。
綜上所述,宮頸癌術后患者居家康復期間的疾病康復、間歇性導尿等依從性較低,醫務人員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居家康復依從性。在臨床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應從生理-心理-社會出發,關注患者每一個維度的需求,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加強包括功能鍛煉、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多方面的延續性護理,讓患者出院后有更高的居家康復依從性,從而促進患者身心康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