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惠,劉萊萊,劉緯華,杜 琳
職業認同(professional identity)是指個體清晰地認識和明確個人的職業目標、能力、興趣和價值,對所從事職業的肯定性評價[1]。研究表明,雖然我國本科護生人數逐年增長,但其職業認同感普遍較低[2-3],并導致其工作后離職率呈逐年增高趨勢[4]。本科實習護生作為護理行業的新生力量,其職業認同水平不但直接影響個人的職業發展[5],而且對護理隊伍的穩定和護理質量的提升至關重要[6]。有研究發現護生的職業認同度越高,其工作投入程度越大[7],而另有研究報告工作投入程度與自我超越水平呈正相關[8],據此推測護生的職業認同水平可能與其自我超越能力存在相關關系。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本科護生職業認同感的關鍵期。本研究對本科實習護生的職業認同水平與自我超越能力進行調查,并對兩者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探索分析,以期為本科實習護生職業認同水平的提升提供科學依據。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橫斷面調查法,選取2022年2月10日—2022年3月15日于河南省3所三級甲等醫院實習的175名本科護生進行調查。納入標準:①全日制本科護理學專業;②實習時間≥3個月;③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調查期間請假無法填寫的護生;②實習期間請假時長≥1周的護生。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查閱文獻并結合研究需求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性格、健康狀況、已實習時間、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就讀護理專業的原因、家庭所在地、家庭人均收入、實習期間是否感受到醫院人文關懷、是否曾得到帶教老師主動幫助、畢業后就業意向等。
1.2.1.2 護生職業認同問卷 采用郝玉芳[9]編制的護生職業認同問卷(Professional Identity Auestionnaire for Nurse Students,PIQN),包括職業自我概念(6個條目)、留職獲益和離職風險(4個條目)、社會比較和自我反思(3個條目)、職業選擇自主權(2個條目)和社會說服力(2個條目)5個維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很不符合”到“很符合”分別用1~5分表示,其中第12題為反向計分題。得分越高,表明護生職業認同感越強。該問卷共17個條目,總分85分,總分17~34分為不認同,35~68分為一般認同,69~85分為高度認同。該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827,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本科實習護生職業認同感的評定。
1.2.1.3 自我超越量表 自我超越量表(Chinese Self-Transcendence Scale,CSTS)由Reed編制[10],本次研究使用張晶[11]漢化后的量表。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92,共包含15個條目,不劃分維度。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進行評分,一點也不計4分,僅有一些計2分,有一些計3分,非常多計4分,無需反向計分,總分為60分,分數越高表明護生的自我超越水平越高。
1.2.2 調查方法 本研究通過騰訊問卷電子平臺進行數據收集,在取得各醫院本科實習護生負責人同意后,將問卷鏈接轉發至各班級群,同時使用統一指導語向各實習護生解釋研究的目的及填寫注意事項,實習生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寫問卷。為避免重復填寫,將問卷設置為每個IP地址只能提交1次。問卷收集結束后剔除答案高度一致的問卷以及答案缺失的問卷。本次研究共發放、回收問卷180份,有效問卷175份,回收有效率為97.22%。
1.2.3 統計學方法 問卷回收導出數據后,采用SPSS 26.0進行數據的整理與分析。采用頻數與構成比描述人口學特征資料;采用均數與標準差描述職業認同與自我超越能力得分情況;采用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較各組間職業認同得分差異;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分析本科實習護生的職業認同與自我超越能力之間的相關性;采用多元線性分層回歸分析本科實習護生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175名本科實習護生。其中82.3%為女性,17.7%為男性;41.1%來自城鎮,58.9%來自農村;54.3%護生性格為內向,45.7%護生性格為外向。實習時長大于8個月者占44%,6~8個月者占49.1%,小于6個月者占6.9%。
2.2 本科實習護生職業認同與自我超越能力評價量表得分情況,見表1。

表1 本科實習護生PIQN與CSTS評價量表及各維度得分 單位:分
2.3 不同特征本科實習護生職業認同感得分的單因素分析t檢驗與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格、不同健康狀況、不同就讀護理專業原因、不同就業意向,是否能感受到實習所在醫院的人文關懷、是否曾得到帶教老師主動幫助的本科實習護生職業認同感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本科實習護生職業認同感得分的單因素分析 單位:分
2.4 本科實習自我超越能力與職業認同感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本科實習護生自我超越能力得分與職業認同感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呈顯著正相關(P<0.001)。見表3。

表3 職業認同與自我超越能力的Pearson相關分析
2.5 本科實習護生自我超越能力與職業認同的回歸分析 為檢驗自我超越能力對職業認同感的具體影響程度,以性格類型、健康狀況、就業意向、就讀護理專業原因、是否能感受到醫院人文關懷、是否曾得到帶教老師主動幫助為控制變量作為第1層,在第1層的基礎上引入自我超越能力作為第2層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感受到醫院人文關懷不同與不同就讀護理專業原因、不同就業意向背景下本科護士自我超越能力對職業認同產生顯著正向影響關系,且影響程度為11.4%。見表4。

表4 自我超越能力與職業認同的分層回歸分析(n=175)
3.1 本科實習護生自我超越能力與職業認同感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科實習護生自我超越能力為(46.93±6.56)分,處于中高水平,與張穎等[12]研究報告的(46.15±6.00)分結果相似。本科實習護生的職業認同感得分為(55.89±12.16)分,處于中等水平,這與相關研究的調查結果一致[13-14]。職業認同各維度得分最高的是職業自我概念這一維度,表明本科實習護生對自身職業的價值與意義較為認可,這與以往的研究[13,15]結果類似。同時,本研究發現,本科實習護生的社會說服力、社會比較和自我反思兩維度得分較低,說明本科實習護生的職業信念不夠堅定,對職業規劃亦不夠清晰。分析該結果主要與本科生所處的職業環境有關,由于本科實習護生正處于由學校到臨床的過渡期與職業發展的探索階段,思想尚不成熟,實習環境中極易受到他人言論的影響,導致其職業態度不穩定,目標不明確。對此,學校及醫院應尋找針對性策略以提高實習護生的職業認同感,如設置職業認同相關教育課程[16]、請護理專家圍繞護理職業發展規劃的主題進行講座授課等方式,帶領護生了解護理領域優秀前輩的事跡進而樹立典范[17],幫助其找到努力方向,樹立前進目標,做好職業規劃,引導護生逐漸提升職業認同感。同時,應結合不同層次護生的職業認同需求與擇業意愿,開展個性化職業認同教育[18],幫助護生盡早建立護理工作的信心及職業歸屬感,促進其職業認同感的提升。
3.2 本科實習護生自我超越能力與職業認同感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科實習護生自我超越能力與職業認同感總分及其各維度得分均呈正相關,表明自我超越能力的提升可促進職業認同感及其所包含的職業自我概念、留職獲益、社會比較和自我反思、職業選擇自主權和社會說服力5個方面的正向改善。較高的自我超越能力可使個人認知和行為方式得以調整, 從而促使其以積極的心態和方式應對各種挑戰, 獲得更多個人成長[19-20]。同時,具有較高自我超越水平的護士具有較強的專注力和奉獻精神,工作投入感與使命感較強[21]。因此,自我超越水平較高的護生可產生較強的由個人成長和付出所帶來的工作成就感與價值感,從而使職業認同感得以提升。分層回歸分析顯示,本科實習護生就讀護理專業的原因、就業意向、是否能感受到實習所在醫院的人文關懷及自我超越能力是職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其中自我超越能力對職業認同產生11.4%的正向影響。據此,學校與醫院管理者應積極找尋提高自我超越能力的有效措施進而促進護生職業認同感的提升。相關研究表明,護生自我超越能力受其正向情緒、自我反思、成就動機等方面的影響,可通過反思與認知干預、創新性活動及正念訓練等對自我超越能力進行提升[22-24]。提示學校及醫院可定期開展自我反思相關講座與課程,促使護生更好地結合實習經驗,從中發現新的觀念和信息,不斷提升認知,幫助護生增強成就動機、自我反思與創新意識,進而促進其自我超越能力的提升。同時可嘗試將正念訓練用于護生的教學與培訓中,如組織護生參與正向情緒相關的講座或開辦心理分享小組會,并借助沙盤、角色扮演、靜坐沉思等方法抵消消極心理對于護生自我超越的負面作用,對護生的正向情緒進行引導,從而促進其自我超越能力的提升。
本科實習護生的職業認同感處于中等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自我超越能力可正向預測職業認同感水平,自我超越能力是職業認同感的重要影響因素。管理者可針對本科實習護生自我超越能力的提升采取針對性有效措施,進而促進其職業認同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