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肖峰

摘要:作為奠定士官學校學員學習基礎的應用數(shù)學課程,實施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程改造,能夠使該課程與思政類課程形成協(xié)同效應,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應用數(shù)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應該以提升教員對課程思政功能的認識、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激勵機制、提高教員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挖掘應用數(shù)學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為著力點,以提升任課教員育人意識、重新明確課程定位及課程目標、挖掘和設計思政元素、靈活設置課程為改革措施。
關鍵詞:課程思政;應用數(shù)學;教學改革;士官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1;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4-0034-03
為遵循新形勢下士官人才成長與培育規(guī)律,士官學校積極開展體系化課程改造,推動先進教育理念和改革要求落實到課程、進入到課堂,整體提升教學質量,聚力培養(yǎng)備戰(zhàn)打仗需要的新型軍事人才。作為奠定學員學習基礎的應用數(shù)學課程,實施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程改造,能夠使該課程與思政類課程形成協(xié)同效應,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做出重要指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道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發(fā)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該綱要對“課程思政”提出具體要求: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梳理各門專業(yè)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在全國各高校大力掀起課程思政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各門課程也在積極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應用數(shù)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它的內容雖然沒有思想政治理論課那樣明顯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但任何教學內容都離不開價值立場的選擇,都貫穿著哲學理論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蘊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意識形態(tài)內容,也能實現(xiàn)知識與價值的統(tǒng)一。因此,應用數(shù)學課程應創(chuàng)新性地探索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路徑,實現(xiàn)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
1.部分教員的思想政治素質不高
當前,士官學校重視專業(yè)教學、輕視思政教育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部分教員對思政教育的概念及內涵認識得不清楚,對黨史和國家相關政策了解得比較片面,對于課程中涉及的哲學方法論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偏弱,這對課程思政的實施造成了阻礙。
2.對提高學員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的研究較少
隨著士官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斷改進,學員的生源結構和文化基礎層次呈現(xiàn)出多樣化,部分學員缺乏自主學習意識,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此,教員大多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著力于培養(yǎng)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但是對提高學員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的研究相對較少,這使得課程思政改革的基礎相對薄弱。
3.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沒有充分挖掘
由于應用數(shù)學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因此教員沒有認識到數(shù)學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的關系,忽略了課程的育人功能,沒有將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透徹,且教學大綱、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計劃中的育人要素也體現(xiàn)得不具體。
1.著力提升教員對課程思政功能的認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員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其課程思政的意識、素養(yǎng)和能力對于課程思政改革至關重要。因此,提升教員的思政意識是課程思政改革的關鍵。立德樹人是每名教員的責任,即使是非思政課教員,也應有意識地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發(fā)揮專業(yè)課程的隱性育人功能。應用數(shù)學課程教員不僅是傳播數(shù)學知識和培養(yǎng)學員邏輯思維能力的引路人,也是培養(yǎng)學員優(yōu)良思想品德的引路人。教員只有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積極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能力,積極進行課程思政改革的研究和實踐。
2.著力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激勵機制
考核是指揮棒,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能激發(fā)教員立德樹人的積極性及創(chuàng)造性。政治工作和教務工作等部門可以將教員進行課程思政改革的工作情況與授課質量評估、年終考核相掛鉤,促使教員將教書育人要求轉變?yōu)樾袆幼杂X,形成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良好氛圍。
3.著力提高教員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
課程思政采取的是“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相結合的形式,因此教員需要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通過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方針政策、黨史國史、國家法律法規(guī)等,著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這樣,教員才能改變傳統(tǒng)的說教模式,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踏踏實實做設計,實現(xiàn)以行導人、管理育人、以事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在點滴之間影響學員,靈活施教,潤物無聲。
4.著力挖掘應用數(shù)學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
(1)充分認識課程的特點,找準挖掘的思路。比較而言,軍政類課程的思政資源多于科學文化類課程,因此在挖掘思政元素方面,教員要善于結合數(shù)學學科特點,因勢利導,著力從培養(yǎng)學員數(shù)學思維、科學態(tài)度、探索精神、哲學思想、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進行挖掘,引導學員將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運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2)應用數(shù)學教員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員密切合作。為更好地挖掘應用數(shù)學的思政元素,教員不能孤身奮戰(zhàn),必須在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的同時,借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員的指導和幫助,將挖掘點上升到一定的政治理論高度,使表述的觀點更加科學正確。
(3)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工作需要與時俱進。教員要認識到課程思政工作不是一次性或一個時期的工作,而是一項持之以恒、與時俱進的工作,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不斷充實課程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持續(xù)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專業(yè)課教學。
1.提升任課教員育人意識
教員要想挑起“思政”擔,課程上出“思政”味,就必須增強育人意識,明確“三個不是、三個是”。即:不是為了完成課程改造任務,而是為了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培養(yǎng)高素質士官人才;不是將思政教育與課程教學進行生拉硬扯,而是結合數(shù)學課程特點挖掘思政元素;不是每一節(jié)數(shù)學課只講“思政”,而是將思政教育與數(shù)學教學有機結合。
2.重新明確課程定位、確立課程目標
教員應從課程的頂層設計出發(fā),在制定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人才培養(yǎng)方案時,重新明確課程的定位———一門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通識課程。這個核心素養(yǎng)具體是指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顯然,這六方面內容可以融入“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三位一體課程教學目標,并細化到課程實施方案中。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革新課程內容體系,充實教學內容。
3.挖掘和設計思政元素
應用數(shù)學課程的基本框架是數(shù)學的概念、定理和方法等,但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設計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課程所蘊含的數(shù)學文化、數(shù)學思想和數(shù)學精神;二是課程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即進行唯物辯證法教育。具體見表1(見后頁)。
4.靈活設置課程
隨著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應用數(shù)學課程的課時不斷被壓縮。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靈活設置課程的形式來豐富教學內容。具體做法如下。一是開設“數(shù)學建模”選修課。士官學員離開學校走上工作崗位,面臨最多的是軍械使用和維修等相關工作,而建模課程最大的作用是提高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將數(shù)學建模融入數(shù)學課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員的科學精神、學會學習、責任擔當和實踐創(chuàng)新等核心素養(yǎng),育人效果明顯。二是增設“數(shù)學文化”選修課。數(shù)學文化是指數(shù)學所蘊含的思想、精神、方法、語言,內涵豐富。將數(shù)學文化融入數(shù)學課程是課程思政改革的主要舉措,但因融入的內容有限,且課堂上不宜展開講解,因此開設“數(shù)學文化”選修課有助于傳承人類文明,有助于學員理解數(shù)學文化的價值,提高學員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總而言之,課程思政教育模式是我國教育體系改革的一項重要突破,它踐行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夠使專業(yè)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對課程進行思政改革是每一名教員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相信所有課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守好自己的“責任田”,必能打造學校“三全育人”的良好局面。應用數(shù)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應該以提升教員對課程思政功能的認識、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激勵機制、提高教員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挖掘應用數(shù)學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為著力點,以提升任課教員育人意識、重新明確課程定位及課程目標、挖掘和設計思政元素、靈活設置課程為改革措施。
參考文獻:
[1]中共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Z]. 2017.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Z].2018.
[3]李艷午.基于課程思政的大學數(shù)學課程體系重構[J].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01).
[4]鄭奕.大學數(shù)學“課程思政”的思考和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2019(01).
[5]張敏,肖峰.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應用數(shù)學》“課程思政”的思考[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05).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Applied Mathematics" Course in Sergeant School
Zhang Min, Xiao Feng
(Ordnance Sergeant School, Arm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Wuhan 430075, China)
Abstract: As an applied mathematics course that lays the learning foundation for cadets in sergeant schoo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imed a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form a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the cours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build a whole curriculum education patter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applie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unction of the curriculum, formulating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ing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level, and exca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applie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The reform measures should be to improve teachers awareness of educating people, redefine the curriculum positioning and curriculum objectives, excavate and des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set up courses flexibly.
Key words: curriculum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applied mathematics;reformin education;sergeanttal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