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岡桂子

日本《朝日新聞》9月3日文章,原題:為何日本科學家接連前往中國、胸懷大志與對日本的危機感最近,前往中國大學任教的日本科學家逐漸增加。《朝日新聞》一采訪了7年前從東京大學前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服部素之先生(圖中)。服部教授說:中國大學學習美國.高校的運營模式,重視年輕人的自主性,在中國能比在日本更早進行科研,評選上教授的時間也更短。雖說年收入與在日本相差無幾,但校方給予的科研經費豐厚。”他說,目前他所在的研究室有7至8名研究生,“在中國想讀博的學生很多,競爭很激烈。跟日本不同,中國企業在招聘時看重學歷。”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大學入學人數20年增長10倍左右,對大學教師的需求隨之增加。服部教授說:“我所屬的生命科學學院,這10年來教授人數翻番。日本研究人員來華的一大理由是有編制。據我所知有十多位日本學者都因為這個理由。據說此種現象在理論物理、天文、生命科學等基礎領域突出廣數次獲諾貝爾獎提名的日本著名科學家藤島昭及其科研團隊去年加盟上海理工大學。盡管一日本國內紛紛表示惋惜,但尋求真好的,研究環境才是最佳選擇。
根據日本的《科學技術指標2022》從2018至2020年的平均值看,中國的論文數量和受關注度排名前10%、受關注度君既前1%的論文數量超過美國躍居音位。而日本分別排名第5、第12、第10,排名持續下跌。在研發費用總額方面,中國是日本的3倍。即使在中美對立的背景T;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外國人中仍是中國人最多,是日本人的50倍。
雖然在論文等方面中日差距顯著,但日本社會仍看輕中國科技水平,仍存在許多針對中國的毫無根據的誹謗中傷。但與此同時,日本國內也擔憂人才向中國流出。服部教授說,中國為招攬學術人才而實施的海外計戈此前遭到日本抨擊,“而我來到中國后也享受到相關政策的福利。”近年中國還加大對各地區大學的扶持力度。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不僅北大、清華等頂尖中國高校排名上升,上榜的中國高校也在增加。▲(作者吉岡桂子,嚴格譯)
環球時報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