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孫志翰
于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
——《作庭記》
一批批匆忙的旅客
在廊檐下打坐,捫心
車馬喧囂中答不出的真諦
貧瘠之問、樸拙之問
物是人非之問
從桃花島到第七層煉獄
從石到山,從山到蓬萊
方丈、瀛洲
我羨慕道場的法度
不進與不退,半步即有城府
內省是意識流的固化劑
穿過松枝教會我陰影和寂寥
那些律動都依律而行
寬基座而尖冒頂
這一過程嗅覺極少參與
不聞生的芬芳,死的醉意
塵中人盡管起身
咬合的關節發出風的嘶鳴
動中取靜算不得修行
半山聽雨,些許恍惚執迷
些許靜后的動因
掩笑的神情
巖石青苔,寂之所生。
——《平家物語》
在婦產醫院的樓頂
設計師制造了一方凈土
同時安放一處禁忌
五斗米的懸疑
來自士大夫的底氣
觀景玻璃后舉手無措的夫君
哪里還有片刻寧靜
“男主外”定理成立
男主人攫來風暴
帶著明察秋毫的心機來去
不動聲色的悲傷曰枯
瑣事紛擾曰枯
生無熱愛、一潭名利曰枯
紅葉不染庭院曰枯
數列白沙經過扭曲曰枯
現狀與來日之狀有何兩樣
石上青苔
從都市熱島的罅隙中枯竭
但若宅地廣闊,則成馬車之通道,喧囂非常。
——﹝日﹞松尾芭蕉
當我盤膝入定,放下欲想
安于現狀,安于午后的一束陽光
沙場同時入定
盆景松發出冥想
楝樹的一天消磨于斷裂
葉的成長必分道揚鑣
經過非左即右的十字路口
后山的暮色滯重難留
矮墻染上一身赭紅的霞光
冷雨洗過的黑瓦檐下
黑石階油滑光稀
苔蘚方陣貢獻著規矩方圓
挽起啞白門簾,海藍花紋半遮面
鐵觀音的余香繞出褐釉盞
棗核正在冷卻
我在馬一角的畫中獨釣江雪
誰在歌詠這片克己的山水
如果不是五彩斑斕的世中隱士
在五味雜陳中沉吟
哪有訪客錯過
大略如行云流水
——﹝宋﹞蘇軾《答謝民師書》
前輩一樓的小院亟待綠植
我對石榴旁的葡萄藤頗為不敬
世上佳木何其多
文人所思的竹、菊
仕女之寂寞鎖清秋
識人認樹,物色草木非難事
紫葉李、連翹、杜梨
都像馴養的家奴
撞進我銹跡斑斑的植物之心
現在,我終于確信何為執迷
反差鮮明的唯有
東坡窗下那片竹林
聽風、聞驚雨
從中汲取愉悅的全部秘密
沙盤的隱喻已失能
水聲潺潺,時光橫渡
——致雪鷹
我不會貿然闖入詩人的廳堂
那里簡樸,卻湮沒于世態炎涼
相遇就別管今夜過不過景陽岡
你端來烙餅、煮鴨蛋、醬牛肉
這些絕非本地風味
故土的風物拒絕移民
你已沒有胃口思鄉
閑談中境況大不如前
又一片大好
美人一笑值千金
誰還不趁幾個臭錢
你的馬林酒、野山茶是匠心造
卻并不因桃花標簽而溢價
好漢有凜冽,有鋒芒
可是你再也不在詩里握刀
李太白多寄人籬下
美國烏鴉更不比愛倫坡潦倒
你究竟飛不飛,遁入山林
或者干脆拎著一對翅膀向虛空
你說詩人不堪俗世厚重
當你伸出大手遛貓
六毛總是躡手躡腳,蹭著墻角
而我東躲西藏
繩子尚未掙脫就躥到谷垛后
從不真講:誰要嫌我窮酸
請斷絕與我往來
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戰國﹞莊子《山木》
殘夢的粉碎機
一小缽牛雜、一對老油條
二兩散裝白云邊
枸杞醉得發福
荊州人喝“早酒”
此中的滋味漂泊確實要趁早
歸來時不免心如止水
以家為萬有引力
以思明月為掙脫
常常夢到伸手去摸柴門的鐵環
門外漢總是焦躁,不著邊際
躑躅的真相在清貧內部
雨天悶熱,你想打開窗戶透透氣
一杯熱酒下肚
志在風雅
就沒有言之鑿鑿的醉意
話盡癡迷與風流
柔光向灰暗的暮晚偏移
楸木糙的詭異
修補想象間的斷裂
是詩人一門對抗叛逆的手藝
風靡或者失傳
沒有完美的比例
進退失距,折腰式的矛盾模型
在浮躁的球面上
銅釘敢勉強為之否?
鋦一處草庵而居
山水
多乎哉,不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