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虹
茶葉是我國傳統的一種特殊的產品,對“互聯網+”背景下茶產品電商物流配送路徑進行創新與研究,本文會以較為真實的背景為基礎,獲取相關的配送發展數據與信息,同時,結合茶產品的發展方向以及種植地域,劃定更為具體的配送路徑,并構建完整、全面的電商配送計劃,在“互聯網+”的背景之下,建立更加穩定、靈活的配送路徑,進一步細化相關的配送環節,實現“互聯網+”的新型配送途徑,為后續的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4]。
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條件之下,電商物流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這也使得傳統的銷售模式發生了意識形態的變化。電商物流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分別是國內電商物流、跨境電商物流、類別電商物流等[5]。不同的電商種類以及地域,對應的物流配送模式也是不同的[6]。舉例來說:杭州電商物流便是一個最為典型的代表,這主要是因為杭州電商物流多是以電商試點為基礎的分段式物流配送形式。
2.1 配送成本過高。通常情況下,普通的物流配送的成本幾乎是固定的,同樣的路線,同樣的貨物,對于配送的成本是可以很好地控制的,但是,與其他商品不同的是,茶產品的運送環境以及限制條件的標準是相對較高的,對于成本的控制也更加困難。再加上電商物流配送的模式以及結構不成熟,導致最終的配送成本無法控制,過高的成本給電商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也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另外,在發展初期,部分企業對于物流車隊以及人員的管理也并未形成固定的模式,這也使得配送制度較為松散,成本控制較難,造成成本逐漸提升。
2.2 配送制度不完整。其實,對電商物流這一類新興起的行業,在發展初期,由于市場較大,導致發展效果較好,但是經過情況的變化以及傳統模式的變更,會給相關的管理控制制度造成一定的影響,進而形成對應的問題和缺陷。此處以茶產品電商物流配送工作為例。由于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大數據技術的輔助與支持,推動電商物流行業飛速發展,此時傳統物流配送制度已經無法滿足如今的配送量,需要構建新的配送模式,而在大環境的影響之下,新的配送形式還需要不斷創新與磨合,才能形成更加穩定、全面的配送模式。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部分企業的配送工作便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制度的不完整會拉低日常的工作效率,配送人員對于茶產品的防護和運輸也并不規范,造成經濟損失,不利于配送路徑的創新與優化。
2.3 防護措施不全面。這部分主要和配送企業的管理制度以及配送人員的專業素質存在極大的關聯。一些電商物流配送企業雖然完成轉型升級,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之中,還是會沿用傳統的配送方式,對于茶產品的防護與控制效果也是較差,十分不利于未來的創新與完善。
3.1 設定動態網絡茶產品配送目標。所謂動態配送目標,與傳統的茶產品電商物流配送目標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是傳統的茶產品配送目標一般是固定的,運輸人員一般會依靠自身的經驗,進行配送路徑的規劃與運輸,所以,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對于配送成本的控制也是較難的,有的企業還會因為成本過高造成發展困難,最終影響未來前景的擴展。
3.2 構建多渠道茶產品配送業務處理架構。這部分主要是針對部分特殊產品所構建的網絡規劃配送交流渠道。將傳統的配送架構作為基礎,在上述的條件之上,融合互聯網以及大數據處理技術。形成一個基礎的配送架構,具體如下圖2所示:
根據圖1,可以完成對多渠道配送業務處理架構的設計。結合實際的配送目標,對上述的架構進行更為細節化地處理,本文以茶產品為例,可以在運輸工具上設定定位監控裝置,在配送的過程中對于茶產品進行監控,避免出現損壞、丟失的問題。

圖1 多渠道配送業務處理架構圖示
3.3 制定茶產品網絡配送監管機制
對于網絡配送監管機制,主要指是對配送人員與配送茶產品的定時、定位、定期、定量監督與管理。首先,是定時管理,這部分是針對配送人員是否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將貨物運送至目標地,并驗證貨物是否完整、無損的一種監督模式,一般是通過GPS定位裝置、車載監控設備等來實現的,管理人員會為每一個配送人員建立專門的電子業務記錄檔案,會將每一次的配送情況以及配送結果進行詳細的記錄,留存照片、收據作為電子依據。其次是定位監管,部分企業對配送人員的監管是較為嚴格的,一般會對人員進行編號,每一個編號會作出定位處理,這樣在日常的配送工作中便可以利用定位裝置更好地了解到員工的具體位置,便于管理人員安排工作與配送任務,可以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最后是定期,定期監管指的是對運輸車輛的監督與管理,結合互聯網與智能化技術,對每一種運輸工具進行掃描,定期網上預約及維護,完成之后,在管控平臺逐一記錄。最后是定量監督。由于日常的運輸工作對于茶產品的重量、高度、大小等指標的要求也是較為嚴格的,所以,企業可以在平臺中錄入定量的實際標準,依據網絡審核目標任務的可行性,如果超出配送的標準,可以與客戶及時溝通,進行修改與調整,如果在合理范圍之內,則可以結合配送需求,完成目標任務。
3.4 建立智能一體化茶產品配送平臺。智能一體化茶產品配送平臺的構建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電商物流配送行業的再次升級與轉型。其實,這一類網絡處理平臺在時代的社會環境中是相對較為普遍的,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可靠性,但是,部分平臺的功能相對不齊全。一些平臺僅是以銷售、交易為主,并不具備配送監管的功能,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升整體的配送效率,實現各類型產業的信息化融合,需要構建智能化一體化的茶產品配送平臺。具體的環節模式如下圖2所示:
根據圖2,可以完成對智能一體化茶產品配送平臺環節的設定與規劃,根據上述的環節,可以在平臺中進行一系列的茶產品交易,并且還可以設定配送的時限與要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可調整性。其實,智能化的茶產品配送平臺實際上也是對配送工作、一種監督和管理,結合互聯網技術,可以達到更好的監管效果,對于提升行業整體工作效率也是一種推動。

圖2 智能一體化茶產品配送平臺環節設定圖
3.5 打造多層級茶產品配送網絡鏈。傳統對于茶產品的物流運輸一般是區域性質的,也就是說,運輸的模式是呈現出地域性、區域性的狀態。這種形式雖然可以完成預期的配送任務,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對于茶產品的保護以及裝配均存在較大的漏洞和缺陷,極有可能造成茶產品的漏氣、丟失、損壞等。結合互聯網技術平臺,依據配送的實際需求,打造一條專屬于茶產品的多層級配送網絡鏈。客戶可以在平臺下單,配送企業接單之后,可以利用網絡配送鏈,查詢定制最佳的配送路線,并結合平臺路線處理,對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費用、事故、損壞等問題作出核定,搭配配送計劃,形成一整套合理完整的配送方案,可以幫助配送人員避免大部分的上述問題,合理科學地控制成本,為未來的發展營造更為高效的環境。
綜上所述,便是對“互聯網+”背景下茶產品電商物流配送路徑的創新與研究。與傳統的電商物流配送模式相對比,本文所設計的新型配送路徑以及模式相對更加完整、靈活,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實現多層級式的茶產品配送,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電商物流配送架構以及模式的成型也具有較強的積極作用。不僅如此,在“互聯網+”的實際背景之下,茶產品這一類的物品在配送的過程中,對于環境的要求也是極高的,所以,面對這種情況,互聯網的輔助與支持也提升了整體的工作效率與質量,對于配送的路線、人員的調配以及物品的管理也是更為有益的,起到了擴展未來發展前景的目的。
引用出處
[1]嚴雪晴,周修嵐.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問題研究——以廣東肇慶市為例[J].中國儲運,2022(02):126-128.
[2]汪歡歡.以新消費促新發展格局的路徑研究——基于杭州市的實踐[J].江南論壇,2022(01):28-31.
[3]韓盼盼,湯敏婷.電商模式下社區物流“最后一公里”優化策略研究——以廣州市翡翠綠洲社區為例[J].對外經貿,2022(02):108-111.
[4]馬倩倩,何夢琴,王秀紅.基于DEMATEL/ISM集成模型的農村電商物流阻滯成因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1(02):57-59+65.
[5]汪小龍,唐建榮.農村電商物流布局與農村居民消費——基于農村淘寶的跟蹤[J].商業經濟研究,2021(23):77-81.
[6]張楊波.服務合同約束軟化:一個快遞配送模式經驗觀察——以安湘市速安快遞公司橋東點部為例[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8(01):23-35.
[7]梁雅瓊,郭學偉.近五年國內物流配送研究熱點的演變——基于Cite Space V的可視化圖譜分析[J].物流技術,2020,39(07):28-33.
[8]陳阿興,呂飛.我國電商物流與互聯網發展的關系——基于協整檢驗的實證分析[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0,37(05):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