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格

小澤征爾的童年是在中國度過的。
1935年9月1日,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出生。小澤征爾的指揮風格簡潔明快、熱情洋溢,富有藝術感染力。他是第一位活躍在歐美樂壇并獲得廣泛聲譽的亞洲指揮家;他曾憑借指揮歌劇錄音作品獲得美國格萊美大獎;他與指揮家祖賓·梅塔和朱輝一起被譽為“世界三大東方指揮家”。
近幾年,因為健康狀況小澤征爾不得不居家休養,很久沒有登臺演出。但在古典樂和歌劇界,他的存在是一種傳奇。
小澤的童年是在中國度過的。小澤的家庭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就來到了中國。當時,他的父親小澤開作是名牙科醫生。“九一八”事變發生以后,他們全家便搬到了沈陽。1935年,小澤出生在中國沈陽。小澤出生第二年,他們便舉家遷到了北京,一直居住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前夕,他們全家才回到日本東京。
小澤學音樂起步比較晚,并不是所謂“音樂精英”。5歲時,母親送了他一個手風琴作為圣誕禮物,小澤才第一次接觸音樂。而開始學鋼琴,則是在他10歲的時候。1941年,小澤舉家回到日本,定居在東京郊外的立川。當時家里沒有鋼琴,后來親戚轉讓給他一架鋼琴,哥哥們花了3天時間,用兩輪推車將鋼琴從橫濱運到立川。
為什么從學鋼琴轉為學指揮?兒時的小澤身體瘦弱,常常患病,所以臉上很少有笑容,為此,少年時期的小澤打了兩年英式橄欖球。據他回憶:“我們踢得很較勁。有一次,把一位同學的耳朵都扯掉了,血流不止。于是我們就暫停比賽,一起在大雨中幫他找耳朵。到現在他的一只耳朵還比另一只小。哈哈哈……”而小澤自己也在球賽中折斷過兩根手指,所以斷了做鋼琴家的想法,專心學指揮。
1952年,小澤進入杰出音樂教育家和大提琴演奏家齋藤秀雄參與開辦的桐朋學園音樂系。幾年后,小澤以優異的成績從桐朋學園畢業,這時,他已經是一位頗具才華的青年指揮家了。但是,擁有更高志向的小澤并沒有滿足已經取得的成績,他希望到更廣闊的領域中去加深學習和展示自己的才華。在齋藤的指揮課上結識的指揮家兼作曲家山本直純得知小澤的想法時,鼓勵他說:“如果有一座音樂金字塔的話,我做的是拓展底座的工作,你去歐洲攀登頂點吧。”
行動力極強的小澤,二十多歲就乘上裝載摩托車的貨輪只身遠赴法國學習音樂。當時,小澤一貧如洗,經常要為第二天的飯食發愁。他曾因為沒錢回家而患上了嚴重的思鄉病,精神抑郁,又持續發著低燒,醫生給他開的藥方是到諾曼底修道院呆上3個月。那里靜得怕人,又冷得要命,讓小澤終于認識到世俗世界的可愛和溫暖,對生活和音樂又煥發起熱情。1959年,小澤參加貝桑松國際指揮比賽一舉奪冠,一夜之間成了當時歐洲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至此,小澤走上了自己的藝術騰飛之路。
1960年,經樂壇大師、比賽評委之一的查理·明希推薦,小澤參加了波士頓交響樂團每年夏天在美國麻省舉辦的坦格爾伍德樂展。以此為契機,1961年,小澤被選拔出任了伯恩斯坦率領的紐約愛樂樂團的副指揮,而且還在卡拉揚的弟子選拔賽中勝出。小澤有幸在20世紀下半葉受到指揮界兩位最偉大的指揮家卡拉揚和伯恩斯坦的熏陶。擁有這種經歷的小澤,可謂是古典樂界的傳奇。
但學成歸國的小澤卻遭到了日本交響樂團成員的抵制。經歷過這段不愉快經歷之后,小澤放棄日本,將目光投向了廣闊的世界舞臺。從1973年開始擔任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后,小澤躋身世界最優秀的指揮家行列。在波士頓近30年的指揮生涯中小澤創造了古典樂壇的奇跡,使樂團成為國際上最優秀的交響樂團之一。
出生在沈陽的小澤曾多次訪問中國,有很強的中國情結。在母親去世后,小澤選擇將其一部分骨灰埋在北京胡同的院子里,那是他兒時的家。小澤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用中文說“新年好”向全世界問候;也曾指揮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交響樂團在人民大會堂和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辦過音樂會;他創建的“小澤征爾音樂塾”曾在中國招生,將他們帶到更廣闊的國際舞臺……

最近十多年來,小澤征爾飽受病痛折磨。
在沈陽與遼寧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時,小澤傾注了很大的精力和耐心。當時第一遍排練還沒結束,小澤就決定對沈陽交響樂團成員進行個人演奏過關訓練。這絕不是大師級指揮家該做的事,小澤則說他想送給沈陽市人民一臺滿意的交響樂。每天訓練6個鐘頭,疲勞過度的小澤先是蹲在地板上指揮,后來干脆就跪在地板上指揮。遇到因難以過關而生出放棄念頭的小提琴手,他也沒發火,只是一次次地請她再來一遍。當第一小提琴手過關時,小澤大口喘息接過毛巾笑著說:“你們都行,誰也沒有理由泄氣……”
獲得過眾多榮譽的小澤并不是天才,他的成功靠的是努力,他的生活方式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日本作曲家武滿徹曾經在小澤寓所住過一段時間,目睹過大師的勤奮,他說:“每天清晨4點鐘,小澤屋里就亮起燈,他開始讀總譜。真沒想到,他是如此用功。”
今年9月的第一天,小澤征爾將迎來87歲生日。近十多年來,他一直飽受病痛折磨,患過肺炎、食道癌和背部疾病。動過數次手術,甚至在鬼門關前走了好幾遭,但他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從未改變。“我的肚子里裝滿了藥,身體里都是抗生素,但能重返舞臺還是很幸福。”小澤征爾曾經在某次復出后這樣說。與病魔斗爭的他,依然期冀創作出“震撼世界的歌劇”,追求“以往不曾企及的高度”。
中國婦女運動領袖向警予出生。
影星英格麗·褒曼出生。
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出生。
“奧運之父”顧拜旦逝世。
越南革命家、政治家胡志明逝世。
離婚后的英國戴安娜王妃因車禍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