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君君,陳和珍
癡呆病程緩慢,病人常出現智能減退、認知功能受損等特征,降低日常生活能力,病人需長期依靠家人照料生活,給癡呆病人照顧者帶來一定壓力,導致照顧負擔較重[1-2]。照顧者負擔主要體現在焦慮、抑郁及社會活動減少等心理、社會性負擔,照顧負擔越重,照顧者自罪感、抑郁等負性情緒越重,影響其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質量[3-4]。因此,制定可有效減輕癡呆病人照顧者負擔的干預措施十分必要。心理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護因子,能夠幫助機體減輕負性情緒帶來的影響,促進良好的心理品質,進而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減輕身心負擔[5-6]。推測心理彈性與照顧負擔可能有一定聯系。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照顧負擔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醫院接收的89例老年癡呆病人的照顧者為研究對象。89例老年癡呆病人中男40例,女49例;年齡60~92(82.76±5.57)歲;主要照顧者為配偶18例,子女45例,兄弟姐妹11例,其他15例。病人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病人符合2018年診治指南[7]中癡呆的診斷標準,且經病史、認知功能檢查、實驗室檢查等確診;②病人年齡≥60歲,由1名主要照顧者進行照護,照顧時間超過6個月,兩人一起生活;③主要照護者年齡≥18歲;④主要照顧者精神正常,可配合調查。排除標準:①病人合并惡性腫瘤;②病人家庭雇傭的照顧人員,需支付勞動報酬;③病人在養老機構;④病人合并其他精神疾病;⑤病人先天性殘疾;⑥病人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⑦中途因各種原因退出研究者。
1.3 調查內容及工具
1.3.1 照顧者照顧負擔 采用Zarit照顧負擔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8]評估癡呆病人照顧者照顧負擔情況,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79,重測效度為0.833,共包括個人負擔、責任負擔2個維度,22個條目,每個條目計0~4分,總分88分,得分越高表示負擔越重。其中得分≤20分表示沒有負擔;得分21~40分表示輕度負擔;得分41~60分表示中度負擔;得分≥61分表示重度負擔。
1.3.2 照顧者心理彈性 采用心理彈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9]評估癡呆病人照顧者心理彈性,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47,重測效度為0.851,共包括堅韌性(13個條目)、力量(8個條目)及樂觀性(4個條目)3個因子,共計25個條目,每個條目計0~4分,共計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彈性越好。
1.4 基線資料采集內容及質量控制 調查人員均經統一培訓,培訓合格后對病人家屬進行一對一問答,主要采取訪談式調查方法,詢問并記錄照顧者相關資料,主要包括病人性別、年齡、主要照顧者與病人關系等。本次共發放問卷89份,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為100%。

2.1 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照顧負擔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89名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ZBI量表總分為(52.87±3.58)分;其中個人負擔維度得分為(21.36±2.58)分,責任負擔維度得分為(31.51±2.77)分。89名照顧者中,無/輕度負擔21人,ZBI得分為(34.63±3.15)分;中度負擔48人,ZBI得分為(54.63±3.21)分;重度負擔20人,ZBI得分為(68.45±4.02)分。
2.2 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心理彈性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89名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CD-RISC量表總分為(62.83±5.47)分。中度、重度負擔照顧者CD-RISC各維度得分及總分低于無/輕度負擔者,且重度負擔照顧者CD-RISC各維度得分及總分低于中度負擔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程度照顧負擔的照顧者CD-RISC各維度得分及總分比較 單位:分
2.3 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照顧負擔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癡呆病人照顧者照顧負擔(ZBI總分)與心理彈性(CD-RISC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呈明顯負相關(P<0.001)。見表2。

表2 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照顧負擔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分析
老年癡呆病人性格及認知能力存在一定異常,照顧者無法與病人進行有效溝通,長期照顧任務加重照顧者負性情緒;且癡呆是慢性疾病,隨著疾病進展,病人精神癥狀加重,照顧者日常活動時間受到限制,進而增加照顧者不良情緒,導致社會心理負擔加重[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89名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ZBI量表總分為(52.87±3.58)分,處于中度負擔水平,可見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照顧負擔水平較重,采取有效措施減輕其負擔至關重要。
心理彈性是個體在不良事件中可保持良好適應及發展的能力,心理彈性水平越高,個體抗壓能力越強,在不良事件中負性情緒較輕,可快速從不良情緒中恢復,進而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12-13]。因老年癡呆病人病程長,照顧者不僅要照顧病人,還需面臨工作、社交等事務,進而影響照顧者心理彈性水平[14]。本研究中,89名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CD-RISC量表總分為(62.83±5.47)分,處于中等水平,可見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心理彈性水平較低。研究顯示,心理彈性水平越高,個體可承受的生理及心理壓力越大,利于減輕負擔[15]。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度、重度負擔照顧者CD-RISC各維度得分及總分低于無/輕度負擔者,且重度負擔照顧者低于中度負擔者;相關性分析發現,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ZBI總分與CD-RISC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呈明顯負相關(P<0.001),表明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心理彈性水平越高,照顧負擔越輕。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心理彈性水平較高的照顧者在照顧癡呆病人過程中,可通過查閱資料、詢問醫護人員等方式增加自身對疾病照護知識的了解,懂得積極尋求社會支持可提高自身照護技巧,可與其他家屬建立親密聯系,利于緩沖應激反應,利于減輕社會負擔;此外,心理彈性水平較高的照顧者對照顧行為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接受目前生活狀態,緩解焦慮情緒,進而減輕情感負擔及照顧負擔[16-18]。反之,心理彈性水平較低的照顧者不懂得如何更有效率地照顧病人,不愿與他人溝通,進而增加照顧任務,加重焦慮情緒,導致照顧負擔較重[19-20]。對此建議護理人員可幫助照顧者選擇針對性的調適方式,如通過改變病人應對方式、提高社會支持等方式增強其心理彈性水平,進而減輕照顧負擔。
綜上所述,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的心理彈性與照顧負擔存在一定聯系,心理彈性越強,照顧負擔越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