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川
就現代音樂創作而言,一名作曲家如何創作現代音樂,并合理應用記譜法體現,是目前音樂領域重要的問題,也是現代音樂作曲家需解決的問題。
傳統調性音樂、嚴肅音樂、流行音樂、爵士樂等音樂的區別,可簡單概括為:傳統音樂采用有效切分,注重體現節拍的規則節奏;而現代音樂為避免規則節奏,多采用切分。我國基本樂理中關于節拍、節奏的定義有待更新,因為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講,目前現行的樂理體系中,關于這兩者的定義都已遠遠落后于國際節奏理論,與國際節奏理論存在較大差異。
現在所流傳的樂理節奏概念中存在的錯誤,不僅影響了中國作曲家掌控現代音樂節奏,而且也不利于初學者理解現代音樂節奏以及對部分西方音樂節奏論述進行嘗試性解讀??梢哉f,將古典音樂中節拍運動視為參照物,多次應用切分是現代音樂中音樂節奏的主要特點。這句話看似易理解,但卻易出現理解偏差。
例如,美國著名音樂理論家羅伯特·奧特曼在其《高級和聲——理論與應用》(第五版)的第十五章論述了現代音樂節奏,他引用了《春之祭》中的一個片段(見圖譜1),提到在這二拍子音樂中有著大量的切分。那么根據我國現流傳的樂理對切分音的定義,你能發現多少切分音?《春之祭》的作者根據什么原理而控制了音樂的節奏?

圖譜1 《春之祭》片段
若按照國內流傳的樂理概念,此圖譜中沒有切分。在以前,國內與國外的樂理概念都有一個共同問題,即很多音樂術語的定義比較模糊,大部分都是由簡單注釋取代具體詳述定義,可查找、瀏覽人民音樂出版社1958年引進出版的蘇聯音樂理論家伊·斯波索賓的著作《音樂基本理論》(汪啟璋譯)中切分音的定義:在弱拍開始并在下一拍上持續著的音,叫做切分音。
若將伊·斯波索賓對于切分音的定義作為標準,那么便會產生新的疑惑,圖譜2中的切分音都是從弱拍開始的?若并非是從弱拍開始,是否是因為翻譯有誤而稱為切分音的?

圖譜2 《音樂基本理論》中切分音示例
除切分音定義問題外,還有為何示例中下方有箭頭的是切分音,而其他音卻不是?現在所探討的大多音樂材料中都沒有給出解釋,大量的工具書中也未對切分做出清晰的解釋?!锻鈬魳吩~典》中關于切分法的記錄是:將一個或幾個重音放在小節中通常沒有重音的地方,可以不同的方式出現。例如,在非強拍或一拍的細部表明重音(見圖譜3)。

圖譜3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加強某一拍或者某一分拍的音量,即為重音,重音可分為以下四種。
1.力度重音。音符上、下方做有“>”重音符號標記的叫做力度重音(見圖譜4)。

圖譜4 力度重音
2.長音重音。在節奏演奏、旋律演奏中,出現較長時值的音,就會有特別濃重的重音效果,這樣的重音稱之為長音重音。常規樂譜中并沒有重音符號,但在演奏時會適當加強。
3.節拍重音。有序是樂音節奏的特點之一,它在規則性的強弱循環律動中出現。節拍重音,顧名思義是有拍子運動中有規則的重音,無序重音則無法構成拍子。
4.音調重音。在音樂鑒賞中,可清晰地發現某一個音的強度比其他音要高出許多,這個強音便稱為音調重音。
切分音需要多層分拍以及并拍概念的支持?!痘緲防怼分嘘P于分拍、并拍的闡述是:將拍劃分為短時值的音符,叫做分拍,分拍又可分為兩種,即單純分拍、符合分拍。將音符作為單位對拍進行細分稱為單純分拍,而將音符時值自然分為兩部分稱為首次分拍,將音符時值細分為四個部分,稱為二次分拍,以此類推還有三次、四次分拍。把兩拍并合一拍,稱為首次并拍,四拍并為一拍,稱為二次并拍,根據樂曲速度判斷是否需要并拍。分拍和并拍中都存在“節拍重音”??傮w來看,關于重音的出現規律可確定為“前強后弱”。
以分拍概念為支撐,做出切分音定義“打破正常的節拍重音流動的、出現在弱拍或弱位的重音叫做切分音。當力度重音、音調重音和長音重音與拍子重音不一致時,就會產生切分音”。非強拍上的長音慣用的一種切分音,因為它可將強拍的重音轉向弱音,或者是強位重音轉向弱位重音。切分音時值可利用休止符縮短(見圖譜5)。

圖譜5 分音時值
以上文論述的切分音定義為基礎,面對不同的音樂節奏、風格,可通過切分音進行區分。嚴肅音樂與爵士樂、流行音樂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傳統調性音樂、現代嚴肅調性音樂及無調性音樂有著不同的特點,而流行音樂、爵士樂同樣如此。
1.傳統調性音樂有很強的規律節拍,通過強拍的長音重音來實現節拍律動,或利用音型重復方法實現節拍律動。
2.在不影響節拍運動總的特點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利用切分音。
3.正常情況下,旋律音使用切分音,而伴奏中不會出現切分音,切分音的使用有兩種情況,即偶爾出現與規律性出現。
4.旋律與伴奏和弦同步采用切分,一般會產生局部換拍子的效果,如hemiola節奏手法。
嚴肅調性音樂節奏主要表現形式是節拍的不規則運動,依據拍號用法進行概括,可將其分為以下四種。
1.有括號,拍號較少改變,但多處使用切分音,如《春之祭》。
2.有拍號,拍號不斷改變,如《阿帕拉契之春》。
3.無拍號。
4.復節奏,不同聲部使用不同拍號。前面三種節奏之間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有記譜法的差別和節拍不規則程度高低的區別。
《小宇宙鋼琴教程》的六首《保加利亞舞曲》的拍號都以八分音符作為單位拍,作者采用不規則循環的方式設計小節單位,為避免節拍以單一的節奏呈現(見表1為《保加利亞舞曲》的拍號)。

表1 《保加利亞舞曲》的拍號
hemiola原意是3:2,在節奏層面中,它表示一種節奏方式,將兩個三音組演奏成三個兩音組,hemiola的本質就是引進切分音。例如,《大圓舞曲》中使用的hemiola節奏手法,這段音樂十分經典(見圖譜6)。

圖譜6 《大圓舞曲》片段
1.旋律、和聲多使用切分音,即正常節拍重音或強位重音被先現或延遲,節拍感主要通過打擊樂來體現。
2.主體是樂器演奏,即興演奏與預先編曲相結合。
3.演奏或歌唱均使用特別的演奏方式、歌唱方式,如慣用的滑音。
4.采用獨特的和聲進行。
搖擺爵士樂節奏特點。搖擺節奏和搖擺化的切分是主流爵士樂的主要特點,主要選擇4/4拍,三連音是基本律動,樂譜開始會有“swing”字樣。演奏者若要演奏出搖擺風格,必須依照搖擺節奏規律讀譜。
現代流行音樂又稱為大眾音樂,是20世紀國際上廣為流傳的一種涵蓋范圍極廣的音樂風格,多是抒情歌曲、通俗易懂的音樂。流行音樂的節奏特點主要在切分音方面,可概括為:拍內和弦音切分;多使用跨拍和弦音或者弦外音先現切分;多采用跨拍的整體和弦先現切分。通過對大量音樂節奏的研究,發現在19世紀的歐洲便已出現這種節奏手法。上文圖譜3中方框標注的音符,便是先現式切分。
肖邦《圓舞曲》中某片段采用單三部曲式手法,中間抒情旋律手法很有特點,弱起拍音符像是先現音,但并沒有與一般的先現音一樣與后面被先現的音斷開,這也構成了19世紀音樂領域中極為少見的先現式切分節奏。
現代流行音樂中,不但旋律多采用先現式切分,并且伴奏與和聲中也多有先現切分出現。例如,《回家》一曲中,標后B后的前面4小節與前面段落相似,其中有較多的切分音,在后面的5、6、7節,除旋律切分外,每小節第三拍的和弦都在實際演奏中提前半拍出現,形成了旋律與和弦同步先現切分(見圖譜7)。

圖譜7 肯尼《回家》片段
綜上所述,從音樂節奏的運動特點來看,傳統調性音樂的節奏運動總是與其采用的拍號所代表的節拍強弱規律相吻合,而后來發展的嚴肅音樂,多為無規律切分?,F代流行音樂、爵士樂體現的則是另外的節奏運動形式,通過采用旋律切分、和聲節奏與旋律的同步切分實現節奏律動。具體而言,通過各類切分手法賦予音樂不同的節奏,是現代音樂的共同特點,不同的切分手法是區分音樂風格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