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徐新悟
(慈溪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衛生監測科,浙江 寧波 315300)
學生常見病作為學校衛生工作的重點,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是社會重點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學生常見病主要包括肥胖、視力不良、齲齒等,近年來,我國加大對學生衛生工作的投入,取得了一些成效。慈溪市作為全國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危險因素監測點之一,為更好了解慈溪市中小學生身體狀況,評估中小學生群體的健康及生長發育水平,現對慈溪市2020年中小學生常見病及其健康行為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1 資料 隨機抽取慈溪市2所小學、2所初中、1所高中,共5所學校作為監測點。按照分層整群抽樣原則,每個年級隨機抽取2~3個班級,各年級至少80名學生,之后參照學生重點常見病監測表(中小學生版)開展健康體測,包括視力、齲齒、身高、體質量、脊柱彎曲等相關檢查。再對被抽中的小學4—6年級、初中和高中學生開展飲食、運動行為的問卷調查。
1.2 研究方法及質量控制 采用健康體測和問卷調查。由醫院專業人員入校為學生進行體測,視力不良和近視診斷標準參照《兒童青少年近視篩查規范》,脊柱彎曲診斷按照《兒童青少年脊柱彎曲異常的篩查》(GB/T 16133-2014)標準進行評定,營養不良診斷參考標準《WS/T 456-204學齡兒童青少年營養不良篩查》,超重和肥胖診斷參考《WS/T 586-2018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現場質量控制由衛生健康部門負責,同時隨機抽取每天5%的體測學生進行現場復核;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學生的健康行為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常見病在不同年齡段的發病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問卷內容包括:刷牙情況,喝飲料頻率,進食甜食、油炸食物、新鮮水果、蔬菜和早餐的頻率,以及參與中高強度運動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Epidata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運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卡方檢驗,相關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中小學生常見病基本情況 參與本次體測的中小學生1 886人,其中小學生1 086人,初中522人,高中278人。結果顯示,中小學生常見病患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視力不良74.34%(1 402/1 886)、齲齒69.41%(1 309/1 886)、近視60.55%(1 142/1 886)、超重14.53%(274/1 886)、肥胖11.88%(224/1 886)、營養不良7.48%(141/1 886)、脊柱側彎0.85%(16/1 886)。
2.2 不同年級中小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 近視、視力不良、超重、脊柱側彎檢出率隨年級升高呈現遞增趨勢,齲齒檢出率隨年級升高呈遞減趨勢(均<0.05),營養不良和肥胖檢出率各年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級中小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n(%)]
2.3 不同性別中小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 結果顯示,視力不良和齲齒的檢出率男生低于女生,營養不良、超重和肥胖檢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均<0.05)。近視和脊柱側彎檢出率不同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中小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n(%)]
2.4 中小學生常見病與健康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將性別、年級及常見病作為因變量,健康行為作為自變量開展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級、性別、進食水果頻率、進食甜食頻率和開展中高強度運動與視力不良檢出率有關,年級、性別、進食甜食頻率與齲齒檢出率有關,性別、進食水果頻率與營養不良檢出率有關,性別、刷牙頻率和進食甜食頻率與肥胖、超重的檢出率有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0.05)。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年級、女性是視力不良檢出的危險因素,高年級是齲齒檢出的保護因素,女性和進食甜食次數多是齲齒檢出的危險因素,女性是營養不良檢出的保護因素,進食水果次數多是營養不良檢出的危險因素,女性、刷牙頻率高和進食甜食次數多是超重、肥胖檢出的保護因素,均<0.05。見表3。

表3 中小學生常見病與健康行為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次調查研究發現,中小學生常見病中視力不良檢出率占首位,這與國內部分研究一致。隨著年級的升高,視力不良檢出率呈上升趨勢,和學業的不斷加重,用眼時間延長,戶外鍛煉時間減少有關。男生視力不良率低于女生,與黃艷麗等研究一致,可能是由于男生的戶外活動時間多于女生,對于學習的認真程度不如女生有關。提示相關部門要關注中小學生視力防控工作,加強戶外活動的時間,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齲齒的檢出率隨著年級的升高呈現下降趨勢,這與余夕梅等研究一致,可能與年齡越小越偏愛甜食,刷牙不規范有關,應倡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對齲齒的發現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男生的齲齒檢出率低于女生,可能和女生更偏愛甜食有關。分析發現齲齒和一周內進食甜食頻率相關,這和劉成軍等研究相一致。營養不良、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男生高于女生,男生中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并存,需要加強對健康飲食的宣傳,調整膳食結構,呼吁學校和家庭共同關注。同時分析發現刷牙習慣與超重和肥胖有相關性,這和日本研究結果一致。而一周內進食甜食次數多是超重肥胖的保護因素,這可能和學生本人的約束有關,已超重肥胖的學生會針對性地減少甜食進食次數。同理發現水果攝入頻率高是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這和學生根據自身狀況有意識地加強水果營養的攝入有關。脊柱側彎檢出率隨著年段的升高呈上升趨勢,要加強對身姿、坐姿的重視程度。此次調查提示學校衛生健康工作需要建立“學生-家庭-學校-醫療”四位一體的防治模式,以個性化管理為基礎,建立學生個人健康檔案,做好隨訪監測和三級預防。同時,加強健康父母行動,對家長傳授常見病的防控知識和技能;積極鼓勵學生增加戶外活動或鍛煉時間,縮短靜坐、看視頻和校外培訓時間,正確引導學生站姿和坐姿。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咨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