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鑫 陳子帥 柳玉鵬 陳康 陶短房 劉海生
(上接第一版)“中國朋友是不好拿下的談判對象——當然,在談任何交易時,出于本國利益考慮是非常正確的,但他們是穩定可靠的朋友,中國市場很龐大?!?/p>
中俄合作不受干擾挑撥
東方經濟論壇會議期間,'西方媒體拼命渲染中俄合作“對世界的威脅”。美聯社稱,北京和莫斯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雙方加強關系是為了對抗美國。西方擔憂中俄合作可能“破壞國際社套對俄的制裁”。
與此同時,西方媒體又企圖分化中俄合作。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實際上“中國很難堅定支持俄羅斯應對西方制裁”。報道稱,貿易之外,中國對俄羅斯沒那么重要。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中國累計對俄投資要遠遠少于西方國家,甚至少于塞浦路斯、巴哈馬等國家和地區。俄羅斯2月份在俄烏沖突爆發前向中國出口的然氣也不到向歐洲輸送的1/3。
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對《環球時報》稱,對中俄合作進行抹黑和歪曲是西方的慣用伎倆。西方一方面渲染俄對歐洲和世界的“戰爭威脅”,同時企圖把中俄“綁在一起”,把中俄正常軍事合作抹黑成“中俄軍事聯盟”,另一方面又搞“陰謀論”,企圖分化中俄,破壞亞太和平穩定。張弘說,中俄經濟合作是基于市場準則和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的。中俄安全合作是為了雙方的安全互信和地區的和平穩定。中俄關系具有獨立自主價值,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上,更不受第三方干擾挑撥。
“今日俄羅斯”網站稱,與其他國家一樣,俄一切外交政策的終極目標是確保本國的發展。俄傳統上是歐洲國家,但西方的混合戰爭迫使俄轉向亞洲。報道坦承,盡管俄很早就提出“轉向東方”,也得到最高層級的支持,但當年要讓俄精英相信有必要加強與亞洲國家的關系面臨客觀障礙。相比之下,俄依靠與歐洲數百年來建立的聯系,那里的物質利益很容易獲得。而現在,在西方國家對莫斯科發起大規模經濟戰的背景下,俄“轉向東方”、發展與亞洲國家的關系已成為必然而非選擇。報道還稱,莫斯科和北京的關系是戰略性的,共同的愿景是建立一個不受狹隘國家集團支配的更公平的國際秩序?!?/p>
環球時報202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