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衡 張健光
軍人住房補貼,是指軍隊以貨幣形式給予軍官、士官等住房消費的經濟補償資金,其所有權屬于符合享受條件的個人。軍人住房補貼制度是軍隊住房制度的核心內容,新形勢下對它進行改革,有利于提升軍人購房能力和軍隊住房資金使用效率,與此同時,也有利于吸引社會高端人才進入軍隊體系,積極投身國防現代化建設;有利于推動軍人住房待遇保障落實,減少軍人后顧之憂,保障軍人地位和合法權益,推動讓軍人職業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特別是近20 多年,我國房地產市場迅猛發展,各地房價持續上漲,現行的軍人住房補貼標準已與高房價現實相脫節,再加之住房補貼制度設計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引起了對軍人住房補貼制度進行改革的新的思考。

現行的軍人住房補貼標準是相關部門在1999年左右依據調查研究數據科學測算得出的基礎標準,該接近當時經濟適用房基準房價。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不少大中小城市的房價已經遠遠高于該標準制定時2300 元/M2的基準房價。因此,該住房補貼標準已嚴重不符合現今軍人購房的實際需求。
此外,我國軍人的工資結構經過了多次改革,其中基本工資的占比逐漸下降,若按現行標準,將基本工資作為住房補貼的計算基數會導致偏低的問題,不足以為軍人提供充足的購房保障。我國軍人的住房補貼采用“基本補貼+地區補貼”的方式,兩者的系數分別以1999 年全國經濟適用住房平均價格與高房價城市經濟適用住房價格為計算基礎制定。在過去的二十年時間內,各地區的經濟適用住房的基準價格已經經過了多次調整,但是我國軍人住房補貼的計數標準并沒有及時地做出相應的調整,這就使得過去的標準不能滿足現在的購買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軍人的住房購買力。
現行軍人住房補貼資金采取掛賬運轉與計劃兌現并行的管理模式,對于可以領取住房補貼的軍人,根據相應計算標準將住房補貼以月為單位計入軍人的個人賬戶,并對其采取掛賬管理,經過批準才能支取賬戶內的資金。這樣的管理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住房資金管理部門的工作量,但是也會造成賬戶內住房補貼的價值貶損。眾所周知,貨幣是具有時間價值的,掛賬的管理方式限制了住房補貼資金的靈活使用。考慮到軍人的住房補貼不能及時劃歸到個人銀行賬戶,這就可能造成軍人錯失最佳購房時機。除此之外,住房補貼資金還會受到通貨膨脹、房屋升值、銀行利息等損失的影響,上述種種方面的損失來源都會導致住房補貼難以發揮其根本的保障作用及難以發揮補貼資金最大的經濟效用。
現行的軍人住房補貼標準定位于1999 年的軍隊經濟適用房,其測算依據當時國家經濟適用房。國家也在經濟適用房的保障對象和性質進行了明確,明確了它是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和援助制度。在國家大力推進軍人職業化的道路和提高軍人職業尊崇感的今天,軍人不論從學歷還是能力或者貢獻成果、奉獻精神哪個方面分析,都應該定位于中等收入階層。基于國家經濟適用房及軍人的定位來看,其住房保障標準定位應該為普通商品房。
現行的軍人住房補貼包含基本補貼和地區補貼。實施地區補貼是為了給高房價地區人員購房的住房消費補助。在制度設計上,沒有考慮全面軍人轉業安置等附加條件的影響。現行的地區補貼仍在1999年規定的城市及系數與社會的經濟發展不匹配。在制度的設計時沒有考慮動態更新動態調整上有失公平。
由于軍隊內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內容不同,因此在為軍人開立個人住房資金賬戶時,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不夠充分,再加上軍隊內干部的個人檔案是根據不同級別分別保管的,這就使得軍人的相關信息查找、資料核對以及賬戶管理等工作的難度被相應加大,最終導致部分軍人的個人賬戶基本信息不完整。并且,軍人的崗位有所調動,而其個人賬戶沒有及時跟隨人員進行調動,導致一次性算清基本住房補貼明細表中的相關內容與個人介紹信中內容不相符以及住房補貼計算標準脫節的情況,這都會對新工作單位計算與劃撥個人住房補貼的工作產生負面影響。
現有軍人住房補貼運行管理模式,既有非常大的積極作用,也有一定弊端。所以,可以適當考慮調整空掛模式。應該充分考慮我國經濟近年來較高速發展實際以及軍人住房補貼空掛的弊端,可以采取分步驟、有條件地支取軍人住房補貼。特別是要分層次、區分出重點人群,可以優先保障急需的,按照年齡、貢獻等因素,進行先行試點保障。比如,對于移交政府安置的離退休干部,在其住房已經保障落實到位的情況下,可以給予兌現。因為這類人員戎馬一生,年齡大,職務高,所以應該優先保障。還可以針對服役較長時間,比如可以規定服役年限20 年以上,加之可以考慮是否有長期服役意愿,目前,軍官職業化離我們越來越近,所以這方面問題將來或許不需要再考慮。因為這類人員已經在部隊服役時間較長,貢獻相比于其他人員大,而且這部分軍人大概率處在家庭負擔較重的人生階段,也需要優先保障。
住房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是為使軍人住房補貼標準能夠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房屋價格上升而隨之調整的一種調整機制。目前,軍人住房補貼已經和軍人本人工資待遇進行了掛鉤,所以需要軍人工資待遇能夠保持穩定的增長。通過近些年軍人工資待遇調整的過程來看,也基本上可以保證軍人住房補貼動態調整。這就需要軍人工資待遇建立定期增資機制,要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消費指數增長,適時調整軍人各項工資標準。軍人各項工資標準是軍隊住房補貼標準的基礎,住房補貼系數也是調整住房補貼標準重要方面,所以在軍人工資待遇沒有調整的情況下,可以視情調整住房補貼系數,這種調整可以有效彌補在房屋價格上漲而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不大,其消費指數沒有明顯上漲、工資待遇沒有調整的情況,這樣仍然可以保證軍人住房補貼適當提高。
軍隊經過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在各個領域信息化的應用,住房補貼管理手段也逐步實現了信息化,這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也降低了出錯率,提高了住房補貼計算、支取、預決算等管理工作效率。當然,目前住房補貼申領過程人工步驟仍然較為繁瑣,比如個人需要填寫申請表,需要經過相關部門審核蓋章,最后才能劃撥到個人。如果未來能夠通過信息化系統不斷提升和完善,實現各個部門數據庫聯網,并全過程自動審查監督,在網上進行操作審核,這樣不僅可以實現高效審核發放過程,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差錯和弄虛作假,提升住房補貼流轉過程,提高其工作效益。
要不斷提升從事具體工作人員素質,視情定期組織業務人員培訓,提高他們業務能力。要建立和完善培訓制度,形成定期輪訓與不定期培訓相結合、崗位練兵和專業培訓相結合、系統學習和專題講授相結合的機制。副大軍區以上單位,可以加強與專業院校聯系,爭取這些單位支持,把此項培訓納入到業務培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