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泳
刷劇(binge-watching),是按需點播流媒體網站和社交媒體的產物。在此之前,觀眾必須在電視劇集播出時逐集消費,或是購買盒裝DVD實現一次觀看許多劇集,但這往往意味著要等待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現在,電視網正在將整季節目一次性推送到Netflix等平臺。
網絡公司正在為較小的觀眾開發利基節目,并通過新的平臺進行分銷和再分銷,從而擠占傳統電視市場獲得發展。Hulu、Netflix、YouTube和HBO GO開創了新的觀看形式,成為創新商業交易的催化劑。
這改變了電視內容的性質與結構。在電視中,敘事一直是內容交付機制的產物。為什么要制造懸念?因為你將在下周收看。為什么節目多為半小時或一小時?因為實時觀看需要可預測的時間表。為什么情節具有多幕結構?因為需要為廣告留出空間。
打破了這些限制,編劇們得以開發出比以前更深入、更復雜的故事情節。過去,冗長而繁復的故事情節屬于電子游戲的范疇,而現在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這種類型的故事。像《朽木》(Deadwood)這樣的HBO劇集,拋棄了電視網的廣告時間和內容限制,就好像狄更斯的連載小說。甚至可以說,觀看流媒體劇集更像是閱讀一本書,打破電視的“時間暴政”,完全按自己的時間安排來觀劇。
但它也類似于視頻游戲,因為刷劇是沉浸式的,完全由用戶控制。它創造了一種被卷入節目并讓它在你身上沖刷數小時的麻醉感。觀看默認設置為“播放下一集”,操作非常簡單,甚至可以變成一場比賽:你的朋友們每小時都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他們的刷劇進度,每一集似乎都變成了一個解鎖關卡。
這一切的起始都是因為Netflix于2007年創新性地通過互聯網對電影和電視節目進行流式傳輸。Netflix開始在其無限的貨架空間中存放似乎每一張問世的 DVD,吸引了最熱情的電影愛好者。隨著它漸漸轉型為一家互聯網公司,曾經不過是向它授權的媒體公司發現自己成了它的競爭對手。該公司靠打破常規贏得了用戶的忠誠度,其整體收視率持續增長,而美國付費電視家庭用戶的數量自 2015 年以來下跌15%,且這種流失還在加速。到2019年,這家流媒體巨頭已在全球190個國家擁有約1.67億用戶。
2013年,Netflix一次性推出政治驚悚片《紙牌屋》的全部十集,開創了“狂歡式觀看”也就是刷劇的概念。此后,動畫、兒童節目、真人秀——所有類型都成為Netflix的目標。一家單一公司在全球娛樂業的異軍突起讓許多好萊塢人士深夜難眠,更不用說影院所有者、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提供商以及其他傳統從業者了。
在早期階段,Netflix制作自己的原創內容之前,關鍵性的東西并非是它提供什么內容,而是它提供內容的方式。訂閱者無需等待數月即可在自家客廳觀看工作室品質的電影。他們不必坐下來看廣告,或苦熬一個星期來讓新節目系列的每一集點亮自己的屏幕。他們可以跳過節目的開場白,或點擊按鈕進入下一集。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提供商從未向觀眾提供過這些無摩擦的功能,使得付費電視落后流媒體平臺許多年。
此外,觀眾如何參與電視節目,以及如何圍繞電視進行互動,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電視發展的最初幾十年里,觀看電視是一項被安排好的活動,在私人住宅和公共場所都能吸引到一群人。節目是這種聚會的推動力,而看電視是那些坐在客廳里或面對酒吧電視機的人的主要活動。電視節目曾經是一個備受期待的社會事件,現在變成了一個無處不在的環境因素。
隨著這些新機制的發展,電視與觀眾之間建立了新的關系。傳統的電視假設你的時間很匱乏,而且你基本是在睡前會花費幾個小時看電視。流媒體服務的假設完全不同:它們想要隨時隨地擁有你的空閑時間(旅行,假期,周末)。也因此,流媒體電視不僅僅是一種新的觀看方式,而且是一種新的文類(genre,此處借用文學批評術語,意指某一媒介樣式遵循一套相對固定的慣例或者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