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雪瑞(浙江歐視電科技有限公司)
20世紀全球范圍內出現的各大企業財務方面的重大事件,使得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引起了行業經營者和諸多學者的特別關注。但是對于我國,各大企業和學者對內部控制的實踐研究起步較晚,多數企業大都直接套用最基礎的、具有共性的內部控制框架,并沒有根據各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和業務特點制定合適的內部控制框架,導致實際框架運行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弊端,影響整體內部控制效果,也阻礙了企業正常經營發展。而制造業企業日常經營規模較大、產業結構也越來越復雜,所以與之相匹配的內部控制建設工作也應該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照搬照抄其他企業建設框架。因此,本文主要從制造業企業自身特點著手進行內部控制建設方面的研究,力求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提供更高的社會價值。
為了探究設備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對K制造企業內部員工進行了相關調研。為了保障所調研數據信息具有代表性和有效性,主要采用各層級、各部門隨機抽樣的方式,一共收回有效樣本200份。整理調研報告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企業內部控制問卷調研結果匯總
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制造業企業僅僅有5%占比的人數認為內部控制實施狀況良好,幾乎不存在問題;剩余95%的人員都認為存在缺陷,其中有29%員工認為內部控制活動執行力度存在問題;有27%員工認為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缺陷;有21%員工認為內部控制信息與溝通渠道不暢;剩余17%則認為內控監管不到位,總之企業實際內部控制建設存在著很大問題,需要改善,下文主要對其具體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設備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組織架構設置不合理、價值觀樹立不正確、人力資源管理不當等層面進行分析。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方面存在問題主要是:其一,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內部控制思想薄弱,對新時代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也沒有對其投入一定的時間精力。可能是因為多數企業經營者思維固化現象嚴重,傳統經營管理理念根深蒂固,無法快速接收內部控制理念,依舊把更多工作重心放在可以產生利潤的生產和營銷環節。其二是外部政治、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使得企業內部經營環境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傳統的內部控制管理框架已經無法適應當前企業發展需求。其三是部分企業經營者雖然重新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但是并沒有考慮到實際業務經營情況,僅僅是照搬照抄其他企業制度體系流程,所以最終內控效果很差[1]。
制造業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內部控制活動方面的管理側重于職責分離管理、績效考核管理、資產管理、經營管理、重大風險預警和應對管控等。制造業企業實際業務活動經營中,涉及的管理層級眾多,而且較復雜,只有這些具體環節能夠共同協作、相互幫助,才能幫助企業實現內部控制具體活動環節的管控,但是從調研結果看,企業根本無法有效落實內部控制活動。發生內控執行不到位的原因有:企業采購、收付款、庫存管理等環節沒有制定完善的制度體系和審批流程,導致實際操作中太過混亂,經常出現賬實不符、采購盲目、存貨積壓嚴重、現金流不足等的現象,也無法查出相關責任人和疏忽環節;還有些環節僅僅是由部分負責人個人主觀意識太強,權限太大,進行審批執行時缺乏深入的信息調研,只是負責簽字,存在著決策錯誤的情況;還有營銷和收款環節,企業對于退貨退款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導致經常配貨賠錢的現象發生[2]。對于一些大型設施設備的分期回款管理不當,造成資金流量的不足,甚至引起嚴重的資金鏈斷裂風險。對于庫存方面的管理,會因為實際生產技術、設施更新換代速度較快,從而造成大量舊設施配件積壓,從而造成資源、資金等的浪費。
制造業企業涉及業務活動流程眾多,對其所有業務經營環節進行監督管理,工作量很大,所以很多企業都會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進行業務活動監管。而且設置的內部審計部門,隸屬于內部控制負責人領導,所以無法獨立、公正地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另外審計人員缺乏一定的執行權限,其他部門人員根本不會主動配合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所以審計方面的監督管理效果較差。而領導層作為內部監督管理的一部分主體,根本沒有認真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整體來看,企業內部控制監督管理、審計都存在著嚴重漏洞,內控效果如只依靠崗位員工的個人自覺性,遠遠不足以完成內控目標[3]。而且企業信息化建設水平低,各部門間也缺乏良好的溝通交流渠道,導致不同部門間員工根本無法實現快速的信息共享,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對于內部控制方面的執行也是閉門造車,比如對于同樣的財務部門提供的數據信息匯總,各部門都要單獨執行一遍,既增加了業務活動經營成本,也降低了員工工作效率。
改進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是促進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首要步驟,內部控制環境方面的完善可以幫助企業構建合理的內部控制框架,也能為內控框架設計提供一定保障。制造業企業在建設初期制定的經營管理理念和企業文化,都會隨著業務活動范圍的擴大、經營規模的增大而有所不適應,所以為了順應現代化發展需求,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企業實際經營管理理念、內部管理結構設置、戰略目標、崗位分工等都要有所改變。
(1)從戰略管理目標角度講,合理的戰略目標是企業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的航向,有了正確的航向,無論外部經營環境如何變化,內部業務活動如何變化,都要以戰略目標為核心,并且以戰略目標為基礎制定內部控制管理制度體系。
(2)從企業組織架構角度講,企業內部各領導層級、各部門員工都在組織架構建設體系中,為了保障內部控制環境的良好,企業要設計合理的組織架構。設計組織架構前,要對各層級、各部門具體工作內容、職責有準確的了解,并制定完善的崗位制度體系,以此來約束和引導員工日常工作行為。為了保障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要設置獨立于任何職能部門的審計部門,直接隸屬于領導層管理,全面公平的負責內部控制活動的審計工作開展。還要成立一個單獨的信息管理部,為各部門人員了解更多企業經營活動信息提供平臺和渠道。
(3)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講,當代企業競爭本質上就是對人才的競爭,所以企業擁有人才的綜合高素質與企業未來發展前景有著極大關聯,所以企業要重視對人才的引進、應用、培養、提拔等。需要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從崗位招聘環節就適當提高門檻,對應聘員工的綜合素質與崗位需求進行匹配,盡可能選取匹配度較高的人員,也便于后期進行專業化的培養。為了鼓勵各崗位員工主動學習崗位專業知識技能,可以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獎懲制度和日常行為約束機制,讓員工極大地發揮個人潛能,為企業發展奠定扎實的人才基礎[4]。
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必須要對各業務活動環節流程中每個關鍵點進行精細化管理,可以分別從采購環節、生產環節、銷售環節和資金管理環節進行控制。
(1)采購環節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的基礎性的首要環節,是后續一系列活動能否正常進行的起點,所以采購環節的內部控制工作也至關重要。采購環節內部控制可以分別從采購計劃制定、供應商選擇、采購最終定價、采購驗收、采購付款等方面加強控制。為了避免庫存管理不當,造成舊設施配件的大量積壓,采購前要進行各種配件使用量的合理預估,加強庫存管理。(2)生產環節是制造業企業基礎的業務活動環節,是企業能否獲得更多利潤的重要環節,可以分別從生產計劃、成本控制、產品質量控制方面加強管控。(3)營銷環節是可以產生利潤的直接相關環節,這部分的控制可以有效實現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可以分別從產品預售預測、營銷方案、收款控制和追蹤客戶等方面進行控制。同時還要加強對銷售的大型設施設備的分期回款管理。(4)資金管理環節可以為企業正常經營業務活動提供強有力的后盾保障,企業要提高資金利用率,合理調配資源是內部控制中的重要部分。企業加強資金方面的控制可以從籌資環節、投資環節和運營活動環節三方面考慮[5]。具體各環節關鍵控制點的控制措施簡述如表1所示。

表1 各環節關鍵控制點的控制措施簡述
1.建立內部控制信息化系統軟件平臺
制造業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建設,必然需要先進的信息化內部控制系統。如果企業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可以自行設計、開發適合本企業業務經營活動的特定的內部控制信息化軟件系統。也可以引入大眾的信息化系統,并在此基礎上完善功能、流程,實現企業內部業務和財務部門完整的信息化系統。對于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信息化系統,一般分為內部信息共享模塊、外部信息共享模塊、信息監督模塊。其中內部信息系統中包含物資供應部門信息、生產部門信息、營銷部門信息、庫存管理信息、財務部門信息等;外部信息模塊包含供應商信息、投資者信息、合資者信息、客戶信息等;信息監督模塊有運營信息監管、財務信息監管、人力資源信息監管和審計信息監管等。
2.加強企業內部員工橫向和縱向溝通交流及信息傳遞
首先,為企業內部上下級之間溝通交流提供良好的平臺。從上而下,領導層要制定完善的制度體系,讓各部門、各崗位員工都對自身崗位職責有清晰的了解,并能積極落實;從下而上,企業要給員工提供可反饋問題的渠道,比如建立匿名信箱、匿名舉報等制度,讓領導層可以真正了解各業務活動情況。其次,為企業內部員工進行橫向交流提供合適的平臺,讓跨部門間員工能夠進行有效信息溝通。最后,內部工作人員要與崗位相關聯的外部關系保持一定的信息溝通,比如和供應商、客戶、銀行、政府人員等,積極交流業務情況,及時了解國家相關行業政策,并認真解讀其內涵,便于及時作出應對措施。
3.加強內部控制的監督管理力度
首先成立獨立于任何職能部門的審計部門,并制定嚴謹的審計工作流程和制度體系,賦予審計人員一定的權力和權限,確保各環節人員能夠積極配合審計人員開展日常審計工作。其次提升審計部門人員招聘門檻,審計人員任職要具備與崗位相匹配的技能,并且在任職期間,不斷學習先進理論知識,豐富自我認知,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最后對各環節內部控制執行效果進行合理評估,及時發現各環節中潛在的問題,并進一步分析其問題存在的原因,與相關聯崗位人員商議提出改進措施。相關工作人員還要對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保持高度警惕,實時進行內部控制監督管理流程的完善、改進,便于內控監督工作能夠真正發揮其作用,對內控工作形成反向督促[6]。
總而言之,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從目前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未來企業內部控制方面的研究仍然有很大進步空間。本文主要對設備制造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探討,也經過大量查閱相關研究文獻,以借鑒其他企業成功建設內部控制經驗,提出了本文中的幾點建議。希望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可以幫助更多類似企業解決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促進企業提高內部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環節工作效率和質量,為順利實現企業戰略管理目標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