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 霞
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幼兒園課程應該是游戲化的課程,與游戲活動密不可分的,游戲是課程的內容,是課程實施的背景,也是課程實施的途徑。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激發幼兒學習熱情的重要途徑,教師應深入學習課程游戲化理念,并將主題教學活動與游戲緊密結合,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探索與發現,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知識與經驗,進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筆者從自身實踐經驗出發,闡述了課程游戲化在幼兒主題活動中的運用,以供參考。
所謂課程游戲化,指教師在確保基本活動時間的前提下,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和需要,將游戲融入課程。課程游戲化以幼兒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為主要特征。課程游戲化的目標是讓課程更加符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課程游戲化理念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強調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知識。
課程游戲化不是將教育活動統統變成游戲,而是使教育活動具有趣味性,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得到全面發展。在課程游戲化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開展更具有創新性和實踐性的主題活動,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和自由創造,以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和創造力,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經驗,讓幼兒在游戲中釋放天性,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活動,課程游戲化豐富了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為幼兒搭建了一個有趣、生動、自主、和諧的學習情境,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在愉悅中掌握知識,從而實現身心的健康成長。因此,課程游戲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
首先,課程游戲化真正體現了游戲的教育功能。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幼兒對游戲活動的參與度不足,不能獲得良好的游戲體驗,游戲中蘊藏的教育價值難以發揮作用。在課程游戲化教學中,教師采用游戲的方式推進課程教學,達成課程目標,課程與游戲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關系。其次,突出了幼兒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傳統幼兒教育中,教師占據課堂主導地位,幼兒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在課程游戲化教學中,幼兒成為課程的主體,從而獲得自主性發展。最后,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游戲化教學增加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激發了幼兒的學習熱情。在課程游戲化過程中,幼兒主動參與游戲活動,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獲得知識和經驗,有助于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
在教師開展的主題教學活動中,游戲化的教學手段是激發幼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游戲化教學以游戲為手段,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和任務隱藏并融入各種游戲之中,通過游戲與主題活動相融合的方式,把“學”與“玩”有機地結合起來,把五大領域的知識點滲透其中,將生活經驗融入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知識,習得技能,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把游戲與課程相結合,開展了以下主題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課程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提高幼兒的音樂審美意識,陶冶幼兒情操,發展幼兒的各項感知能力。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教師對音樂課程進行游戲化設計,在課程中融入游戲環節,讓幼兒在音樂游戲活動中聆聽音樂、關注音樂,有助于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專注力。
在“貓和老鼠”音樂游戲化活動中,筆者根據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了兒童音樂《在山魔王的宮殿里》作為游戲中追逐環節的配樂。筆者將該音樂分為三段,分別對應故事的三個情節。其中A段音樂對應的故事是老鼠出門。在這段音樂中,幼兒要扮演小心翼翼的“小老鼠”,一邊行走一邊觀察,準備拿取食物。B段音樂對應的故事是老鼠拿到食物后快速奔跑。在B段音樂中,“小老鼠”拿到了食物,它們互相協作配合,交替完成取食物、遞食物、將食物傳遞回家的動作,盡量不要發出任何聲音。C段音樂對應的故事是貓追逐老鼠。當這段音樂出現時,“小老鼠”需要快速放下手中的食物,迅速跑向“家”中,要避免撞到各種障礙物,不要驚動貓。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隨時關注音樂節奏的變化,惟妙惟肖地完成了表演。只見“小老鼠”們在音樂響起之后悄悄地潛入廚房,拿取食物,互相傳遞食物,隨著音樂節奏的加快,“小老鼠”手上的動作變快,并且繃緊了自己的身體。C段音樂節奏驟然加快,貓被驚醒,“小老鼠”在疾風驟雨般的音樂節奏中迅速跑回“鼠洞”中。本次音樂課程游戲化過程中,幼兒們一邊表演,一邊聆聽音樂,并且隨著音樂節奏的變化隨時調整肢體動作。這豐富了幼兒音樂課程的教學形式,讓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音樂本身,提高了幼兒的音樂素養和專注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需要在幼兒園教學與活動中讓幼兒認識生活事物,形成生活常識,拉近幼兒園教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幼兒在愉悅玩耍中認識生活,培養幼兒觀察生活、探索生活、熱愛生活的品質。教師將課程游戲化理念融入主題活動時,要從幼兒日常生活中提取主題,設計具有趣味性、游戲性的主題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生動豐富的體驗。
筆者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奇妙的管子”主題游戲化活動。小班幼兒的活動以用管子吹泡泡為主,中班與大班幼兒的活動以管子拼圖、管子手工畫、管子迷宮為主。筆者還將大量吸管放置到美工區,鼓勵幼兒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吸管開展游戲,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在主動玩耍中提高認知能力。在大班“奇妙的管子”游戲化主題活動中,筆者設計了三個環節,分別是“認識生活中的管子”“你了解生活中的管子嗎”和“展開你的想象,管子還可以做什么”。首先,筆者帶領幼兒到美工區域,向幼兒展示各種各樣管子的圖片,同時引入管子主題的繪本,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繪本故事中了解管子。其次,筆者引導幼兒尋找隱藏在美工區域中的各種管子,當幼兒發現了一根管子時要大聲說出它可能出現的場所,如衛生間、廚房、餐廳、可樂杯等,只有正確說出管子可能出現的場所,才能進入下一個游戲環節。這個游戲環節活動時間為3分鐘,以收集管子最多的幼兒獲勝,獲勝者可以在下一環節自主選擇隊友并且成為小隊長。最后,筆者要求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找出不同管子在生活中的用途。在這次生活教育游戲化課程中,筆者靈活搭配繪本、故事、趣味情境和生活材料等元素,設計了契合幼兒實際生活、具有較強自主性的游戲活動環節,讓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游戲。幼兒在游戲化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生活認知參與游戲,完成闖關,豐富了生活經驗。
數學課程是一門較為特殊的課程。幼兒園教師組織數學課程的目的是幫助幼兒建立系統的數字認知,啟發幼兒的數學思維。
為了更好地達成數學教學目標,培養幼兒的數學興趣,筆者根據中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了“神奇的數字”主題活動。活動中,筆者將香蕉、蘋果、橘子隨機分發給每一名幼兒,請幼兒統計手中水果的整體數量。幼兒在統計過程中,通過數一數、畫一畫的方式,加深了對數字1至10的了解,對數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數字在幼兒眼中不再單一、枯燥,而是變得立體和生動。幼兒能夠清晰地知道“3比2大”“2個比1個多”,形成對數字的系統認知。同時,生動有趣的數字游戲活動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數學興趣,為幼兒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幼兒園游戲化課程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在課程中融入游戲化理念,可以起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教師要合理設計游戲化課程內容,搭建豐富多樣的游戲環境,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熱情,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鍛煉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此外,教師以游戲為手段開展活動,實現了主題活動的教育目標,符合幼兒園的教學教育特點,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有助于實現游戲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