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李喆

家和萬事興。軍隊是個大熔爐,部隊是個大家庭,一個團隊要催生出強大的戰斗力,必須做到團結和諧、上下同欲。如果內部不團結和諧,官兵心氣不順,則百病叢生,嚴重制約戰斗力生成。面對部隊發展新形勢和備戰打仗新要求,營造風清氣正、人心順,官兵戰斗作風過硬、干事雷厲風行,朝氣蓬勃、充滿激情,人人有成長、有奔頭,團結友愛、和諧舒暢的部隊“健康態”,必須緊盯焦點、抓住重點、破解難點、形成特點,在“管理、制度、文化”三個方面持續用力。
習主席指出,“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結合,用心帶兵、用情帶兵,增強部隊凝聚力和戰斗力”。堅持嚴格要求同熱情關心相結合,把管理工作做得既有硬度又有溫度。嚴要嚴在法內、嚴之有據,寬要寬在理上、寬之有度。堅持“嚴”在“寬”前,才能使官兵在法治軌道上健康成長;堅持“寬”在“嚴”中,才能讓官兵在和諧環境中感受溫暖。一是思想認知同頻。軍心靠軍魂凝聚,行動靠思想引領,思想統一才能步調一致。通過凝聚思想共識,讓官兵認清嚴管就是厚愛、厚愛必須嚴管,引導官兵端正態度、轉變思想,由被動接受變主動作為,啟發官兵行動自覺。堅持嚴管厚愛有機統一,嚴管必須依法,遇到問題嚴格較真,剛性執紀不和稀泥,激濁揚清、較真碰硬,營造“嚴”的氛圍;厚愛把握原則,堅持官兵主體地位,發揚尊干愛兵、官兵一致優良傳統,廣泛開展尊干愛兵、兵兵友愛活動,調動官兵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官兵友愛、上下團結、目標一致。二是領導干部帶頭。“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充分發揮示范效應,領導干部必須以上率下、以身作則,做到嚴字當頭、嚴要帶頭、嚴在前頭,堅持執行規章不打折扣、從嚴自律不走過場,切實以嚴上帶動嚴下、以嚴己帶動嚴人、以嚴官帶動嚴兵,努力形成黨委帶機關、干部帶戰士、黨員帶群眾的良好局面。凝聚共識提升黏性,通過教育引領、利益整合、行為治理等手段,強化官兵對領導干部的認可度和依賴度,使其言行配合、互助合作,實現團隊效力的充分發揮,進而營造上行下效、你追我趕的團結和諧氛圍。三是細致入微知兵。知心方能知行,對待官兵必須做到“真理解、真尊重、真關愛”,訓練間隙、課余時間常態化開展談心,家庭變故、成長受挫及時組織交心,充分發揮“三互”“雙四一”作用,在政治上關心、工作上關注、生活上關愛、心理上關懷,通過拉近距離、增進感情、化解矛盾、靠前幫扶,有效促進團結和諧。主動幫難解困,在子女入學轉學、家屬隨軍就業、家庭涉法涉訴、困難救濟慰問等現實問題上開列清單逐項抓落實,積極為官兵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真正發揮組織暖心關懷作用。
制度是管長遠、管根本的,是團結和諧的保障。制度要有剛性,執行不打折扣、不搞變通,底線不容挑戰,起到“硬”的約束效果;制度要有柔性,尊重信任官兵,主動搭臺鋪路,體現“軟”的激勵作用。堅持把“剛”與“柔”融入制度的各環節,發揮官兵主體作用,尊重、信任、依靠官兵,在完善、執行、監督過程讓官兵充分參與,努力構建起官兵健康成長、部隊安全發展的“共同體”。一是制度完善做到“聽”。主動聆聽官兵心聲,樹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定期組織“我為部隊建設獻一計”“金點子評選”活動,全面接納鮮活思想,讓官兵想法融入黨委決策,確保官兵有話能說、有話敢說、說了管用,不斷增強官兵認同感、歸屬感、獲得感。堅持把上級要求、官兵期盼、實際需要和經驗做法結合起來,抓住主要矛盾、扭住關鍵問題,加緊制度完善創新,做到與上精準對表、與下有效銜接,不搞“層層加碼”、額外添設“紅線”,營造工作循于法、秩序統于法、忙亂止于法的嶄新氣象。二是制度執行做到“信”。充分信任官兵,注重啟發官兵自覺,引導官兵充分認識落實制度、執行規定與完成任務、維護權益、個人發展的一致性,不斷強化制度意識,在自覺遵守制度中提升凝聚力。堅持以學促用、以學促行,持續開展“強理論、強能力、強運用”練兵比武、條例法規大學習等活動,通過學習提升能力,促進法規制度執行的專業化、科學化。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堅持原則、一視同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雙重標準;堅持獎懲結合、公平公正,做到“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潛移默化塑造積極進取的行為規范和價值導向。三是制度監督做到“靠”。充分依靠官兵,暢通民主監督渠道,用好士兵代表日、雙向講評會、滿意度測評等監督方式,創新網絡信箱、調查問卷、微信平臺等監督載體,在評功評獎、入黨考學、晉升使用等敏感事務上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切實以公開除猜疑、以公平剎歪風、以公正服人心。用嚴肅追責念好“緊箍咒”,充分發揮風氣監督員、季度量化評比、網格化管理等監督制度,切實瞪起眼睛監督、挺直腰桿執紀、舉起板子問責,真正讓不擔當、不盡責、不落實無所遁形,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和諧軍營。
習主席指出,“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打造強軍文化是治軍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強軍興軍的軟實力,是構建團結和諧軍營的基礎。充分發揮文化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功能,既要用好文化的“張”,以使命任務為牽引,激發官兵戰斗精神、鞏固和提高部隊戰斗力,也要挖掘文化的“弛”,通過鑄魂聚氣、以文化人,提升官兵素養、純正部隊風氣、密切官兵關系,在“一張一弛”中鼓氣聚力、凝神聚力、催生戰力。一是用文化鑄魂育人。堅持用紅色文化鑄魂,打造官兵精神高地,注重提煉部隊特有的文化內核,推進強軍文化建設,堅持從思想上重塑官兵精神內涵,鑄牢聽黨話、跟黨走和能打仗、打勝仗的理想信念。持續開展黨史軍史教育,以弘揚紅色文化為主題,運用通道文化、陣地廣播等宣傳平臺,通過潛移默化的浸潤熏陶,啟發官兵自覺把相互認同、團結友愛、和諧融洽的情感根基凝聚到強軍目標上,持續煥發強大動力。二是用文化淬火強能。牢固樹立“文化催生戰斗力”思想,充分發揮文化的激發和牽引作用,緊貼任務、緊貼實際、緊貼官兵,深入挖掘部隊戰斗文化特點,凝練忠誠、勇毅、精武、善戰的戰斗品格,在文化熏陶中激發戰斗熱情,在精神培育中錘煉血性膽氣。把對抗文化、競賽文化等融入實戰化軍事訓練,廣泛開展“礪劍尖兵”“尖刀連”等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大力表彰宣揚訓練尖子、打仗能手,堅持每年80%以上的獎勵指標用于戰訓一線官兵,持續激發官兵練兵斗志。三是用文化礪志塑形。以文化“樹”人提升官兵品德,立起新時代軍人好樣子,大力構設櫥窗文化、石頭文化、長廊文化,將“四鐵”“四有”融入其中,把標準要求內化為官兵的道德標準、價值追求、行為準則,外化為官兵立身做事的行動自覺。注重引領官兵成長進步,大力營造學習風尚,樹立“選擇學習就是選擇進步,熱愛學習就是熱愛生活,投身學習就是投身未來”的鮮明導向,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強軍、軍職在線等網絡學習平臺,走開“互聯網+”路子,開展網絡晚會、線上講壇、微電影展播等活動,讓官兵在文化浸潤中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