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紅 宦力律/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農村財務指導中心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立足區位優勢、資產資源稟賦,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強化創新引領,聚焦重點產業,聚集資源要素,探索具有海陵特色的多元化集體經濟增收模式,走出一條特色強村富民之路。全區現有8個鎮(涉農街道),下轄83個行政村(社區),截至2021年底,83個行政村均成立了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產權制度改革“回頭看”工作已基本完成,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健增長。2021年12月底,全區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2.35億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下的村2個、50萬~100萬元的村23個、100萬元以上的村58個。
鼓勵村(社區)整合集體資源,實現“資源變資產”。海陵區京泰路街道北馬社區于2020年將0.55萬平方米的綜合大樓對外出租,同時將社區工業園區內的一處閑置停車場白天時段給大樓租戶使用,夜間對社會開放,同時收取租金與停車費。北馬社區充分挖掘社區資源,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宣傳活動,將宴會大廳對外開放,吸引周邊社區的居民租用場地開展文化活動、演出等,形成對內公益、對外盈利的雙贏局面,截至2021年底,宴會大廳已辦30場宴席和5場文藝演出,服務居民5000人次,年收入約10萬元。目前,海陵區各村(社區)已基本實現閑置集體資源有效盤活利用的基本目標,農民增收、集體增效的局面初步形成。
鼓勵村(社區)深度推廣以城東街道、城南街道為發展典型的“物業經濟”。海陵區城東街道堅持以集體閑置資產資源為基礎、以社區規范管理為保障、以征地補償金為依托,全力發展宮涵社區特色產業,打造以高教園區為特色的“房東經濟”,讓三產服務業成為助力社區產業發展、經濟騰飛的助推器。宮涵社區憑借老街、桃園等地豐富的人流量及便利的市區交通等得天獨厚的商業區位優勢,9500平方米的營業用房固定資產總額達0.3億元,年租金收益高達581.47萬元,集體經濟收入673.57萬元。城南街道新蓮花社區是典型的城中村,地處商貿一體的黃金地段,該社區充分利用各項固定資產管理政策,突破資源制約發展瓶頸,實現閑置“土地資源”到拆遷“貨幣資金”再到物業“固定資產”躍升,社區賬面總資產1.5億余元。截至2021年底,社區共建設標準廠房約3.4萬平方米,購置商業綜合樓0.6萬平方米、沿街商鋪門面房約0.62萬平方米。同時制定合理的租金價格和收取制度,以客商的需求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打造有溫度的物業服務,廠房年租金達435.72萬元,投資回報率11.81%;商鋪門面年租金達405.06萬元。
鼓勵村(社區)大力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海陵區京泰路街道北馬社區以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利用原始積累資金1340萬元投資建成一棟5500平方米的綜合辦公樓,以每年168.5萬元的價格租給江蘇匯鴻中天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搭建共建框架,簽訂共建協議,打造“鴻悅薈”品牌,打開政企聯合新局面。截至2021年底,北馬社區創新政企聯合發展模式穩定增加固定資產投入,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935萬元,其中租金年收入627萬元。鼓勵村(社區)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海陵區農業農村局在完成產權制度改革“回頭看”工作的基礎上,全面建立完善村集體經濟收入分配制度,督促鎮(街道)、村(社區)按時反饋收入分配制度,并督促分配制度及時落地落實,分紅到戶。海陵區城西街道頭營社區以撤村建居為契機,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廣泛征求民意、結合村情,確立了“生不添、死不減”的集體經濟成員身份靜態管理原則,制定了按比例分配的分紅制度,實現群眾“心中有底、手中有錢、心里有希望”的目標。截至2021年底,頭營社區完成了540名成員身份確認工作,股金分紅達85.43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793.48萬元。海陵區城南街道新蓮花社區2007年首次成立經濟股份合作社時,確立了“五年一變”的集體經濟成員身份動態管理原則,制定了年收益人均分配的股份分紅制度,截至2021年底社區完成2736名成員身份確認工作,股金分紅累計1036.68萬元,人均實現分紅3800元,全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535.96萬元。
鼓勵村(社區)深化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引領,聚力挖掘鄉村水田林草等生態資源優勢,打造農創文旅、綠色康養新型社區。近幾年,海陵區九龍鎮姚家社區堅持“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的目標定位,在大棚種植、鄉村旅游、政策支持等多方面下足功夫,在鋪頭自然村北秧溝沿岸栽植影霜紅、油桃、黃桃、水蜜桃等桃樹品種100畝,落成生態桃園,預計每畝收益1.2萬元,年收入增加約10萬元;建成100畝茶葉采摘園,種植安吉白茶、黃金芽等茶苗,社區居民參與種植、采摘、成品銷售,預計每畝收益7000元以上。海陵區城西街道麒麟社區積極主動融入主城區和海陵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堅持走高效農業、觀光農業的發展道路,傾力打造特色田園鄉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共流轉土地2000畝,建成了香草灣薰衣草莊園、海陵農業科技示范園、草莓園、葡萄園、桃園等特色產業項目,力促向特色高效農業轉型,提升了土地的產值,為集體帶來40萬元以上收益。

姚家社區鋪頭自然村桃園

新蓮花社區標準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