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皓然
瑞士25日就一項備受關注的畜牧業提案展開了全民公投。若提案通過,瑞士不僅能大幅提升畜禽養殖標準,還將成為全球首個告別工廠化養殖模式的國家。然而,這項提案最終卻未獲通過。在一些網絡輿論看來,這項公投考驗的恰恰是民眾究竟更重視“動物福利”還是“填飽肚子”。
路透社26日報道稱,該提案要求瑞士政府收緊養殖管理標準,農牧場主需要為畜禽動物提供更多人性化的關照,更好地保護“動物的尊嚴”,比如允許它們擁有一定的戶外活動空間。然而,這也意味著養殖行業的投入與運營成本大幅上升。不僅將抬高肉食產品的物價,甚至會對瑞士的國際貿易造成影響,就連瑞士政府都并不看好。公投結果顯示,高達62.86%的人投出反對票。
養雞場主施陶法赫爾在蘇黎世附近擁有一片設施先進、維護良好的場區。若提案通過,他必須大幅減少養殖規模,將養殖的9000只肉雞減至2000只。在他看來,這些變化完全不具備可行性。日內瓦居民德魯因也表示:“我們不能完全摒棄密集型養殖,否則以后就沒有肉吃了。”
《時代》雜志稱,由于全球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據總比重的14.5%,為此不少西方國家會將禽畜類動物福利的相關立法與環保理念綁定。簡而言之,為保護環境,民眾就要少吃肉、企業就要改善禽畜養殖條件。一些西方國家近期也確實頒布了一系列保護措施:比如在今年8月,西班牙成為歐洲第一個強制要求屠宰場安裝監控設備的國家;9月,荷蘭城市哈勒姆全面禁止為肉食產品打廣告。今年'早些時候,美國亞利桑那州開始禁用傳統的電動雞籠。
德國經濟合作與發展部,部長舒爾策早在今年5月就警告稱,受疫情、戰爭、干旱等因素影響,全球正面臨著二戰以來最糟糕的饑荒。與此同時,歐洲更是面臨著一場巨大的能源危機和物價危機。大環境如此,養殖行業顯然宣應注重生產和價格,旨在保護動物福利和環境相關的舉措就變得格外不受歡迎。在輿論看來,瑞士的公投結果恰恰反映出民眾的“身體很誠實”,如施陶法赫爾諷刺道:“這些根本不懂養殖的人一邊忙著可憐動物,一邊嚷嚷著要吃肉。”▲
環球時報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