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鴛
(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貴陽 550025)
刺梨產業作為貴州省特色食品加工業、作為貴州省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為貴州省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貴州省刺梨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全省經濟發展做出有力貢獻,帶動了全省工業總產值的增加,促進了生態特色食品產業、生態特色旅游業的發展。對于刺梨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在引入區域分工之后的發展模式具有什么特點,區域分工對刺梨產業發展具有哪些促進作用,本文將運用區域分工理論,從區域分工的不同階段和不同模式對貴州省刺梨產業發展進行分析。
分工作為社會生產的一種方式,或者人們進行勞動的一種方式,是指將原來由一個經濟活動或一個經濟活動中包含的不同操作分解為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經濟行為主體承擔。
亞當·斯密認為,分工主要有工廠手工業內部分工、社會分工和國際分工。工廠手工業內部分工是較低層次的分工;社會分工是社會一般性的分工,是較高層次的分工;國際分工是工廠手工業國際范圍的擴大,是最高層的分工。
馬克思將分工主要分為企業內部分工和社會內分工。企業內分工主要是在一個各企業內部產生的分工;社會內分工是指在一個社會內部中,一個微觀經濟主體內部產生的分工。分工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然分工。自然分工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分工,最主要的是按照人的性別、體力等生理要素和自然地理差異進行的分工。第二階段是社會分工。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的形式也在不斷發展。
楊小凱認為,隨著交易費用發生改變,有關分工和專業化的決策可能會發生連續性的躍變。當效率低下時,人們選擇自給自足;當效率上升時,分工的好處會逐漸超過其引起的交易費用,均衡分工水平會上升;當社會效率進一步改進時,社會會跳到完全分工的水平。
區域分工是指對于經濟活動每個較大的部分,不同的地區在細分行業上的分布存在的或大或較小差異性。
區域分工又稱勞動地域分工、地理分工,它是社會分工的空間形式,指相關聯的社會生產體系受一定利益機制的分配而在地理空間上發生的分異。
勞動地域分工從個別區域角度來看,表現為各個地區專門生產某種產品或某一類產品,或產品的一部分,即區域生產專門化。
貴州省刺梨產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氣候條件、地理條件及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具備刺梨產業化發展的機遇。從2014 年至今,貴州省為推動刺梨產業快速發展,先后出臺政策文件20 個,如表1 所示。

表1 2014 年以來貴州省出臺與刺梨相關文件統計表
刺梨作為貴州省12 個特色產業之一,種植規模居全國第一,刺梨加工企業數全國第一,短短幾年便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
2018 年,貴州省與廣藥集團合作,開發出刺檸吉系列產品,在黔南州惠水縣的生產線每天生產達1 萬箱以上,帶動2 000 畝刺梨種植。全省刺梨種植面積156 萬畝,刺梨加工量7.9 萬噸,銷售收入5.7 億元,帶動農戶30 余萬戶、108 余萬人增收致富,其中貧困戶4.4 萬戶、15.7 萬人。
2019 年11 月啟動了“貴廣高鐵刺檸吉專列”。2019年貴州省刺梨種植面積176 萬畝,比上年新增21 萬畝,帶動6.48 萬戶21.71 萬人增收致富,人均增收1 854元。2019 年貴州刺梨加工企業銷售收入7.5 億元,省外銷售收入達3 億元,占全省刺梨產業銷售總額的40%。
2020 年貴州省刺梨產業快速發展,種植面積突破200 萬畝,鮮果產量10 萬噸,保底收購鮮果8.1 萬噸,加工原汁3.9 萬噸,增長31%,累計生產產品2.62 萬噸,工業總產值16.2 億元,銷售產品2.16 萬噸,銷售收入9.2 億元,預計全年銷售收入12 億元。
根據上述貴州省刺梨產業發展政策支持、市場占有率情況可以發現,近幾年貴州省刺梨產業發展較為迅速,為全省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本文運用馬克思區域分工理論將貴州省刺梨產業發展的階段分為自然分工階段和社會分工階段。崔功豪將區域分工的模式分為垂直分工、水平分工和混合分工3 種,并將貴州省刺梨產業發展分為不同的模式進行分析。根據馬克思關于區域分工階段理論,按崔功豪關于區域分工模式將貴州省刺梨產業發展分為兩個時間段來進行分析。第一個時間段是在引入區域分工之前的貴州省刺梨產業發展處于何種區域分工階段和區域分工模式,第二個時間段是在引進區域分工之后貴州省刺梨產業在省內和省際處于何種區域分工階段和區域分工模式(如圖1 所示)。
引入區域分工之前,貴州省刺梨產業處于自然分工階段,沒有專業性區域分工。引入區域分工之前省內刺梨產業的發展不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目的,主要以滿足局部銷售者偏好需求進行簡單的小作坊生產,規模小。刺梨果的利用主要以自然條件下生長的刺梨為主要原材料,沒有形成規模化的規劃與種植、采摘與運輸、加工與儲存等區域分工模式;對刺梨的加工全靠小作坊自己進行采摘、加工和銷售等,沒有形成一體化的市場供給和需求,刺梨產業的發展是完全的自給自足模式(如圖1 所示)。

圖1 貴州省刺梨產業分析框架結構圖
根據表1 可知,2014 年之后,貴州省政府開始對省內刺梨產業進行規劃,貴州省刺梨產業發展在省內發展是處于社會分工階段下的垂直分工模式和水平分工模式(混合分工),如圖1 所示。
1.處于社會分工階段的垂直分工模式是刺梨產業這一微觀經濟主體下的產業分工。根據刺梨產業分工主體不同,可將社會分工階段的垂直分工模式分為產業內部垂直分工和產業外部垂直分工。
產業內部垂直分工主要體現在將刺梨產業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進行內部垂直分工。譬如,刺梨果的篩選、清洗、加工、生產和包裝等完全是在一個企業內部進行,產業內部垂直分工的主體只有一個,就是企業,便于企業管理,利于提高效率。產業內部垂直分工有利于形成刺梨產業的專業化生產,提高刺梨果的利用率,刺梨產業每年形成的經濟效益主要是企業內部分工為主導、外部分工為輔助實現的。
產業外部垂直分工主體有政府、企業和個人三個主體。政府主要負責對刺梨產業發展前端的規劃、招商引資等,如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對全省刺梨產業的種植面積、產量等進行規劃,打造刺梨產業帶等。企業主要負責刺梨產業中端的種植、加工、銷售等,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刺梨果的加工技術、產品開發和產品銷售等幾個方面,為貴州省內提供就業機會,為刺梨產業進入市場、占領市場提供技術基礎。個人主要為刺梨產業發展提供勞動力要素,參與刺梨相關產品售后的反饋等。
2.社會分工階段下的水平分工模式根據政府和企業不同的分工分為政府內部水平分工和企業內部水平分工。
如圖1 所示,政府內部水平分工主要體現在對刺梨產業發展的規劃管理方面的。例如,由貴州省刺梨產業發展工作專班對刺梨產業發展工作具體牽頭,省林業局、省財政廳等部門各司其職,對刺梨產業的種植、運輸、加工、銷售、宣傳、資金支持及數據統計分析等工作進行水平分工,全面掌握刺梨產業的發展數據。政府內部水平分工有利于動員全省各部門力量對刺梨產業進行評估,以便快速有效地調整發展戰略規劃。
企業內部水平分工主要體現在企業內部各部門主要負責刺梨的合同,以及產品的研發、加工技術和產品銷售等。企業內部水平的分工有利于提高刺梨產品的研發和加工技術,提高刺梨果的利用率和產品開發種類。
貴州省內刺梨產業社會分工階段下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將刺梨產業不同主體和主體不同的分工進行精準識別,極大提高了貴州省內刺梨產業發展速度、產品研發和產品加工技術,對刺梨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
刺梨產業要打入省際市場才能夠對全省經濟具有推動作用。引入區域分工之后的省際刺梨產業發展主要處于社會分工階段,分工模式主要包括省際政府之間水平分工、省際企業間水平分工和省際政府與企業間水平分工(如圖1 所示)。
1.省際政府水平分工主要體現在貴州省地方政府與省外政府在交流與合作時進行刺梨產業的推廣。省內政府主要介紹刺梨產品的優點和市場前景,吸引省外政府、企業和游客前往省內進行考察、投資和旅游;省外政府主要是根據省內政府的宣傳和實地考察之后進行的二級宣傳。省際政府間的水平分工是刺梨產業進入省外市場的重要環節,有利于加強地區間市場上刺梨產品的流動,助力貴州省刺梨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推廣刺梨品牌的同時,將品牌影響力轉化為消費者購買動力。
2.省際企業間的水平分工主要體現在企業產品種類研發、加工技術交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等,是要進行省際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引入大數據技術對刺梨產業的種植、加工和銷售等環節進行智能化的監控,及時、有效地掌握刺梨產業發展數據。
3.省際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水平分工主要體現在區域內政府為企業提供政策優惠,吸引省外先進企業進入省內進行投資,為省內經濟注入新的活動力;省外企業為省內刺梨產業發展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為省內企業的發展創造機遇與活力。省際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水平分工有利于及時根據市場的需求和企業的生產技術等對省內刺梨產業戰略規劃進行調整,以更快更好地適應市場。
省際政府間水平分工、企業間水平分工及政府與企業間的水平分工為貴州省刺梨產業向省外發展創造了條件,形成刺梨食品、藥品、保健品、日化用品四大類品種齊全的產品系列,在市場上吸引大批消費者,為刺梨產業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通過運用區域分工理論對貴州省刺梨產業發展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刺梨產業發展中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進行分工,在整個刺梨產業中,前端的規劃、中端的種植生產加工、末端的銷售宣傳都有政府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通過對政府不同部門職責進行精確分工,為刺梨產品打入省內、省外甚至是國際市場都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由于政府在刺梨產業中的過分主導,導致刺梨產業發展帶著明顯的政府推廣標志,而不是以產品自身的質量優勢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根據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區域分工可以發現,在刺梨產業發展過程中主要偏向于對刺梨產業的宣傳,對于刺梨果本身存在的技術問題還未妥善解決。刺梨產品形成大規模生產需要依靠技術,而貴州省因為地理壞境原因,較難實現機械化采摘,主要還是依靠人工,所以產品的加工需要與國內大型食品生產廠家進行交流與學習,吸取專業化技術,逐步解決刺梨生產加工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