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云 周禮娟 管佳佳 楊春琴 張琳
(上海市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管理部,上海 200435)
托幼機構保育員主要承擔日常消毒、預防性消毒及終末消毒工作。因此保育員應掌握常見消毒相關知識,并將掌握的知識轉化成實際操作技能,從而能應用于日常工作中,提高執行能力,是預防傳染病發生的重要舉措和關鍵。有研究顯示,情景模擬培訓運用于臨床教學具有較好效果[1]。本研究旨在評價情景模擬培訓在托幼機構保育員消毒相關知識培訓中效果。
2018年2—10月選取在上海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轄區內托幼機構在職保育員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單純隨機抽樣法隨機抽取8家托幼機構的75名女性保育員。采用隨機數字表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中有37名和干預組中有38名。兩組保育員在本地戶籍、編制、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保育員的基本情況比較[n(%)]
納入條件:保育員需取得職業資格證;參加研究前未經過其他干預的培訓。排除條件:本地戶籍<1年,文化程度為小學;工作年限<1年;同時參與其他研究的保育員;不能完成全部培訓計劃的保育員。
對對照組保育員采取發放消毒相關知識宣傳指導手冊(1次/月)、集中授課(1次/月)、操作技能培訓(1次/月)等傳統形式進行健康宣教培訓,每次90 min。干預組根據保育員消毒工作中的知識盲點采取情景模擬培訓(1次/月),操作技能培訓(1次/月)的形式進行健康宣教培訓,每次90 min。干預期均為6個月,比較干預前后兩組研究對象對消毒相關知識培訓的效果。
情景模擬培訓主要方法為:(1)培訓標準參考《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2]及《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3];(2)設置情景模擬實訓室,主要是教室、盥洗室,配備隔離防護用品以及含氯消毒片、免洗手消毒凝膠等醫療物件;(3)培訓內容為手衛生知識、呼吸道傳染病的概念及消毒要求、腸道傳染病的概念及消毒要求、日常清潔和消毒的區別等。操作技能是利用情景模擬實訓室的場景從個人防護、消毒液的配置、物體表面消毒等方面進行操作技能培訓。在情景模擬過程中,對保育員暴露的潛在問題,針對性進行糾正與指導,提高保育員對自身問題的認知能力,提升處置應對能力,提升培訓效果。
(1)手衛生知識知曉:包括手衛生設備的配備、洗手目的、洗手方法以及手部采樣合格。(2)消毒相關知識合格:包括符合呼吸道傳染病的消毒要求、腸道傳染病的消毒要求、環境消毒要求、桌面等物體表面消毒要求,掌握日常清潔和消毒的區別、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含氯消毒液配比方法。(3)消毒操作技能考核評分:根據《消毒技術規范》[3],從個人防護(3個條目)、消毒液的配置(4個條目)、物體表面消毒(20個條目)3部分內容進行考核評分,每個條目1分,總分27分,分值越高,操作技能掌握越熟練。(4)實驗室采樣監測結果判定:根據《消毒技術規范》[3]和《托幼機構環境、空氣、物體表面衛生要求及檢測方法》(DB31/8-2004)[4],環境物體表面細菌總數 ≤15 cfu/cm2;手部細菌總數≤300 cfu/只手,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符合以上標準的結果即為合格。
資料采用EpiData 3.0建立數據庫,雙人雙錄入并進行校對后采用SPSS 22.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保育員干預前手衛生知識知曉率及手部采樣合格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保育員的手衛生設備的配備知曉率、洗手目的知曉率、洗手方法的知曉率以及手部采樣合格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保育員干預前后手衛生知識及手部采樣合格率比較[n(%)]
干預前兩組保育員消毒相關知識知曉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的各項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保育員干預前后消毒相關知識比較[n(%)]
干預前,兩組保育員的消毒操作技能考核評分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情景模擬培訓后的考核結果發現,干預組保育員在個人防護、消毒液的配置、物體表面消毒這三方面的操作技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保育員干預前后消毒操作技能考核評分的比較(±s,分)

表4 兩組保育員干預前后消毒操作技能考核評分的比較(±s,分)
內容 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 干預組 t值 P值 對照組 干預組 t值 P值個人防護 2.08±0.66 2.32±0.47 -1.869 >0.05 2.19±0.66 2.68±0.47 -3.474 <0.001消毒液配置 2.84±0.83 3.11±0.83 -1.391 >0.05 3.03±0.69 3.61±0.68 -3.666 <0.001物體表面 13.92±3.78 14.42±4.26 -0.539 >0.05 14.19±2.85 17.53±3.20 -4.772 <0.001
干預后,干預組和對照組檢測樣品合格率分別為96.88(31/32)和81.25%(26/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1,P< 0.05)。
消毒工作是托幼機構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保育員是消毒工作落實的第一執行人。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情景模擬真實場景交流互動后,強化了保育員對洗手揉搓時間和洗手步驟的認知能力,從而提升了手衛生執行能力,因此,干預組手部采樣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有研究顯示,情景模擬培訓運用于臨床教學具有較好效果[1]。說明情景模擬培訓干預對提升手衛生是切實有效的。
有研究顯示消毒是學習的難點,幼托機構衛生保健人員對衛生消毒的知識薄弱,需加強相關知識培訓[5]。只有提高消毒意識,規范消毒流程,才能提高消毒工作質量。本研究結果提示,利用情景模擬培訓能樹立風險意識,增大了知識傳播力度和范圍,提高了對問題的認知能力,減少了消毒知識的盲區,從而全面提升消毒相關知識知曉率,促進了托幼機構保育員日常工作規范化、標準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保育員的個人防護、消毒液的配置、物體表面消毒的個人消毒操作技能明顯提升,有效提高了保育員的消毒實際操作水平和常見傳染病處置應對能力。只有嚴格規范操作才能適應新形勢下公共衛生安全工作的需要[6-7]。有研究表明,情景模擬可使學生在一個仿真的環境里對職業防護知識、防護方法等有深刻的印象,便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8]。
保育員是托幼機構消毒效果檢查監測工作的重點對象之一[9],物體表面是幼兒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部位[10],因此需要增強保育員的消毒專業技能的指導。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干預組物體表面監測合格率達到96.88%。俞荷花等[11]研究也指出,情景模擬培訓則能有效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情況,從而提升培訓效果。杜俊[12]研究表明,對托幼機構持續進行消毒技術指導,能強化規范消毒的意識,從而促進了其消毒質量和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情景教學法能夠使保育員對知識進行反復推敲并加以提煉,促進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實施有效教學[13]。情景模擬培訓通過真實場景的參與,將保育員日常工作、定期工作貫穿于培訓中,著重是對整個工作處置的連貫性,注重培訓效果的評價[14],有助于提高托幼機構常見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的效果。情景模擬培訓干預是有效、可行的,是值得推廣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