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瑩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豐富數字文化產品和高品質文化服務的有效供給,對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緊緊抓住“數字+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文化產業“上云用數賦智”,加速實現黑龍江省文化領域的“數字蝶變”,為推動黑龍江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是積極落實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部署,加快建設以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面向數字文化行業通用需求,建設數據中心、云平臺等數字基礎設施,完善文化產業“云、網、端”基礎設施,打通“數字化采集—網絡化傳輸—智能化計算”數字鏈條,建設全省共建共享文化產業數據管理服務體系,為打造“全域化、全鏈路”的黑龍江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促進省、市、縣文化數據資源融通融合。二是鼓勵黑龍江省龍頭或骨干文化企業通過研發投入、創建創新實驗室、搭建資源合作平臺等方式建設數字化的文化生產線,為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迭代升級提供數字方面的技術支持。鼓勵數字文化企業參與企業級數字基礎設施開放合作,完善文化產業領域人工智能應用所需基礎數據、計算能力和模型算法,推動傳統文化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加強抖音、快手、小紅書等APP 和微信小程序、公眾號等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文化領域數字經濟生產要素,促進產業互聯互通。三是打造具有黑龍江特色的數字文化產業。繼續發揮黑龍江省智慧旅游“趣龍江”的平臺作用,發揮黑龍江可愛形象大使“爽爽虎”的宣傳作用,加強文化云建設、旅游信息化建設。通過建設和運營在線旅游集散中心,整合黑龍江省目前分散的文旅資源,建設集文旅數字化服務、數字品牌IP、科技創新轉化功能為一體的黑龍江省文旅數字綜合平臺。提升黑龍江省文旅數字化水平,加強旅游基礎設施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以集成化融合、智能交互、虛實交融、安全便捷的智慧旅游體驗為手段,創造更多文化產業科技創新成果。推進數字經濟格局下數字文化旅游、數字影視、數字動漫、數字游戲等新模式快速發展,促進文化產業與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數字文化產業生態體系。
一要加強文化產業內容建設。深度挖掘黑龍江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文化資源,對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化和開發,以數字科技活化這些文化資源。積極運用超高清視頻、5G+8K、VR/AR、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對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和保護,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趨勢,提高數字文化產業的品質內涵,把文化產業的高附加值、高融合性、高滲透性和低資源消耗的產業價值屬性充分挖掘出來,通過技術手段將多元文化、傳統文化、文化品牌和文化價值符號等要素進行創造性疊加,創新表現形式,深化文化內涵,助力扶貧開發,以此講好黑龍江故事,展示黑龍江形象。二要開發場景沉浸式業態。當前,場景沉浸式文化消費需求旺盛,“體驗”成為當前文化消費關鍵詞,特別是文旅融合過程中的場景式消費越來越受關注。要鼓勵和支持博物館、紀念館等文物文化單位、知名的景區景點、各大主題公園、有特色的園區街區等運用文化資源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開展數字展館、虛擬景區等服務;推動沉浸式業態與渤海鎮、北極鎮、亞布力滑雪小鎮等11 個特色小鎮等相結合,與阿城金上京、饒河小南山等歷史文化遺產相結合,打造集合AR 導航、360 度視覺效果等功能于一身的“龍江游”APP,將線上游覽與線下游覽結合起來,推廣黑龍江游精品線路,包括邊境線路、歷史文化主題體驗線路、開發沉浸式旅游演藝、沉浸式娛樂體驗產品,提升旅游演藝、線下娛樂等文化產品的數字化水平。三要培育和塑造一些具有鮮明黑龍江文化特色的原創IP,加強IP 開發和轉化。通過對黑龍江文化資源的萃取和各種文化元素的整合提升,形成“故事IP、形象IP、品牌IP、產品IP”等IP 創意四合一及其產業鏈的價值實現形態。可重點打造農業農耕文化IP,其帶動產品升值具有持續性的經濟效應,同時,要充分運用動漫游戲、網絡文學、網絡視頻、數字藝術、創意設計等產業形態,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黑龍江數字文化品牌。

依托創意設計,第23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打造了集觀賞、游樂、傳播冬奧知識于一身的冬奧主題冰雪樂園朱悅/攝

參加2022世界5G大會的參展商進行現場洽談 張濤/攝
一要完善政策支持。繼續大力落實數字經濟、戰略性新興文化產業等國家相關產業政策落地黑龍江,將數字文化產業納入黑龍江省各市、縣相關政策落實體系。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放寬數字文化產業準入條件、簡化審批程序、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運用數字化思維,促進形成政企多方參與、高效聯動、信息共享的治理體系,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在民生、公益、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項目中積極選用數字文化產品和解決方案。打造可復制的試點示范工程,加快補齊短板、解決共性問題,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引導數字賦能文化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二要推進合作共贏。建設一批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聯合的數字文化產業創新中心,探索開放協同創新共贏模式。要在技術創新支持下,加快建立由政府、企業與科研機構及中介機構等構成的多維層次結構,培育一批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以數字賦能文化的企業,引導互聯網及其他領域龍頭企業布局數字文化產業;發揮產業孵化平臺和龍頭企業在模式創新和融合發展中的帶動作用,通過生產協作、開放平臺、共享資源等方式,帶動鼓勵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發展。要加強各主體的良性互動,整合文化科技資源、人力資源和創新資源,形成不同層面的文化產業數字化創新主體,為數字化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三要強化要素保障。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投資符合數字文化產業的金融產品;鼓勵金融機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等建立金融服務平臺,為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融資服務。拓寬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數字文化企業利用多渠道資本市場融資。鼓勵高校和企業創新合作模式,突出導向管理、思維創新和實務培養,培養一批兼具文化內涵、技術水準和創新能力的數字文化產業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