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于2022年1月15日發文公布全省第一批林業增匯試點縣、林業碳匯先行基地創建單位名單,開化獲批成為全省首批4 個林業增匯試點縣之一,衢州市唯一一個試點縣。
開化森林覆蓋率80.96%(有林地面積和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面積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林木綠化率82.06%(有林地、灌木林地和四旁樹占地面積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開化縣土地總面積334.85 萬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87.3萬畝,占85.8%;非林地面積47.55萬畝,占14.2%。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248.82 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6.61%;疏林地面積0.25 萬畝,占0.09%;灌木林地面積25.5萬畝,占8.88%;未成林造林地8.96 萬畝,占3.12%;苗圃地0.18 萬畝,占0.06%;跡地1.61 萬畝,占0.56%;宜林地1.98 萬畝,占0.69%。全縣竹林面積11.93 萬畝,立竹量2895.32 萬株。其中:毛竹林面積11.67萬畝,立竹量2703.5萬株,畝均立竹量231.66株,分別占竹林面積、立竹量的97.82%和93.37%;雜竹面積0.26萬畝,占2.18%。
美國協作暑期圖書館項目(Collaborative Summer Library Program,簡稱為CSLP)始于1987年,是一個由各州共同組成的聯盟,共同為兒童提供高質量的暑期閱讀計劃材料,以最低的成本為公共圖書館服務。目前CSLP擁有來自美國全部50個州的代表,包括哥倫比亞特區、美屬薩摩亞、百慕大等地區的代表也加入其中。雖然是一個公益性組織,但CSLP具有嚴格的組織體系,有董事會和各種委員會。
為推進“雙碳”和碳匯交易工作,近年來,開化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動融入“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及省市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創新推出“零碳相伴”森林碳匯價值質押貸款。目前,已發放全省首筆森林碳匯價值質押貸款300萬元。
為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近年來,開化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堅持強化森林擴面提質、保護利用、研究創新,提高森林生態系統固碳增匯能力,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目前,全縣森林面積271.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96%,林木蓄積1388.5萬立方米,通過開化縣“零碳相伴”碳匯價值質押貸款,預計可獲取91.6億元森林碳匯紅利。
深化合作。開化與之江創投研究院合作,開展全縣碳匯資源、儲量測算,探索基于開化實際的碳匯資源開發路徑,完善森林碳匯質押貸款基礎機制,形成《浙江開化林業可交易碳匯資源識別與開發路徑研究報告》和《開化縣綠色金融支持低碳發展研究》并通過專家評審;開化縣人民政府、開化縣林業發展公司、國能(浙江)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龍源(北京)碳資產管理技術有限公司4家單位簽訂林業碳匯開發的合作框架協議。
立足科技。開化縣發揮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率先打造共富林業應用,在完成試點區本底數據的數字化場景搭建和物聯感知設備部署基礎上,重點深化森林固碳增匯場景,完成全縣森林碳儲量測算、森林固碳增匯應用場景框架等,初步實現林業碳匯“一鍵分析”、與碳匯交易市場的互聯互通。該應用打通跨部門、跨層級系統8套,歸集森林生態資源數據70余萬條,目前已接入省林業局數字林業系統端口。
嫁接成活的金葉榆主要受蚜蟲和紅蜘蛛的危害,受害的葉片變得皺縮、彎曲并逐漸枯黃,降低了葉片的光合作用,影響了金葉榆的生長。防治蚜蟲和紅蜘蛛選用0.002%~0.003%的苯氧威藥液噴霧,或將3%的煙堿·苦參堿加水稀釋成0.002%~0.003%的藥液噴霧,均可取得很好的殺蟲效果。
創新模式。開化創新推出“零碳相伴”森林碳匯質押貸款,全省首創“森林碳匯價值質押貸款+林權抵押貸款/公益林收益權質押貸款”多種質押物聯體貸款模式,以森林資源資產價值、公益林補償收益權和森林碳匯價值作為貸款額度的主要參考依據,貸款額度最高可達碳匯評定價值的20倍和所在森林的林權抵押貸款額度或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額度綜合,顯著提高貸款額度。同時,創新采用“森林碳匯儲量+森林碳匯增量”林業碳匯組合質押模式,提高碳匯質押貸款融資能力,解決國有或國有控股經濟組織、村經濟合作社等借款人的融資難問題。如馬金鎮花園村原本依托林權,最多只能獲得100萬元授信,但通過“零碳相伴”這一創新產品,森林資源抵(質)押貸款額度提升至400萬元。目前,已向馬金鎮、長虹鄉等地累計發放貸款1384萬元。
函數的知識貫穿整個初中數學學習階段的,學好函數,合理的將函數與相關知識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掌握函數知識,達到運用函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代數式可以轉變為函數式的表達方式,數列也可以用函數式表達出來,解圖形問題時,可以結合函數知識進行解析。同時利用圖形,可以更清晰的把解析式中的函數關系表現出來,減少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提升學生解題的積極性和準確率。
防控風險。通過森林碳匯價值與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或公益林收益權等質押物的連帶共同質押,創新建立“聯體互保”的森林碳匯質押貸款風險防控機制,探索“零碳相伴”森林保險,將森林保險與碳匯質押、碳匯融資進行有機融合,研究建立“林業碳匯質押+遠期碳匯融資+林業碳匯保險”的新模式,創新抵押擔保形式,由縣“兩山銀行”承擔融資擔保責任,解決“擔保難”等問題,筑牢碳匯質押貸款風險防護網。
聚焦綠色。開化聚焦“增綠優綠”“管綠活綠”“護綠用綠”,打開生態富民新路子。全縣植樹擴林,豐厚綠色基底,堅持不懈推進綠化造林,連續41 年開展“新春植樹拜年”活動。同時,圍繞縣城周圍、高速公路、高鐵、集鎮周邊等區域,深入實施“四邊三化”行動。高標準謀劃實施國家公園312錦繡行動、新增三萬畝國土綠化等行動,全面改善縣域山體生態,提升景觀美化。目前,全縣已有137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累計植樹近2626 萬株,折合造林面積25.8 萬畝;城區和鄉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40.46%、46.44%,村莊綠化率達36.2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8.2平方米。
開化探索新型造林模式,在全省率先開展國鄉合作經營試點,吸引以公司、大戶、合作社為主的社會資本參與造林綠化,涌現出德臻萬畝香榧基地等一批新興造林實體。同時,全面落實中央財政國土綠化試點示范、國家儲備林等重大項目,深入推進國土綠化行動。目前,已與國家開發銀行達成初步合作框架,推動國家戰略儲備林項目落地實施,完成國鄉合作試點造林3000余畝,落實有流轉意向林地3.5萬畝。
此外,開化全力推進百里金溪森林生態廊道保護修復、千萬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等森林增匯工程,持續深化國家森林城市、省級森林城鎮創建、“一村萬樹”示范等重點示范創建工作,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同時,成立“1+4”專業造林隊,提升造林標準、質量。三年來,累計完成新增造林3.67 萬畝,消除茅桿山和荒地2.67 萬畝,森林質量提升3.7萬畝。截至目前,建成“一村萬樹”省級示范村21 個、省級森林城鎮11 個,天然林保護修復方案全省首個通過專家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