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蕾
自主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成長規律的活動形式,可以滿足幼兒的游戲需求和探索欲,幫助幼兒獲取更多的知識、經驗與技能,有助于增強幼兒教育的效果,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教師應設計符合幼兒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的自主游戲,并積極指導幼兒開展游戲,以保障自主游戲的效果,幫助幼兒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自主游戲是指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下,基于自身的游戲興趣、需求等,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交流的活動方式,是一種符合幼兒成長規律的活動形式。在自主游戲中,幼兒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設計游戲規則,還可以遷移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到更多新的知識與技能,從而為自身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教師應基于幼兒教育的相關要求、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幼兒的學習特點,為幼兒設計、開發更多的自主游戲,幫助幼兒獲取更多的知識與經驗,增強幼兒的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一是注重開放性。教師要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學習方式等,為幼兒設計更多開放性的游戲,以更好地培養幼兒的探究意識與探究能力,為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奠定基礎。
二是體現育人功能。在設計自主游戲時,教師要注重體現游戲的育人功能,讓幼兒在快樂游戲的同時獲取更多的知識與經驗,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交往能力等,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是科學指導幼兒。教師要充分發揮組織者與指導者的作用,科學指導幼兒開展自主游戲,以充分發揮自主游戲的教育價值,增強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力等,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游戲經驗。

生成性游戲可以很好地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促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進行深度思考與積極實踐,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生成性游戲還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促使幼兒主動遷移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從而學到更多新的知識,這有助于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幼兒感興趣的生成性游戲,以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價值,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游戲水平,結合幼兒已有的游戲經驗,利用幼兒園現有的活動區域及游戲材料,多設計一些生成性游戲。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活動區域中益智類的游戲材料,為幼兒設計一個“未來的世界”主題游戲,鼓勵幼兒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拼插積木、七巧板、積塑等自主建構一個“未來的世界”。在這一自主游戲中,幼兒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經驗,建構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未來的世界”,如有的幼兒可能會為自己搭建一個“太空游樂園”,有的幼兒可能會搭建一個“火星太空站”,等等。在幼兒建構好作品后,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一個展示平臺,展示幼兒的作品,并鼓勵幼兒結合作品與同伴進行溝通交流,讓幼兒了解他人的建構思路、想法等,以拓寬幼兒的思維,豐富幼兒的建構經驗。
游戲是幼兒感知客觀事物、獲取知識與經驗的主要途徑,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在保證游戲時間的基礎上開展多樣化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為幼兒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關的體驗類游戲,以滿足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獲取知識與經驗的需求,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知識。
例如,在教“人民幣的認識與應用”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為幼兒設計一個“過家家”的體驗式游戲,先在活動區域擺放一些衣物、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為幼兒創設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手中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教具進行自主購物活動。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會基于自身的生活經歷、購物體驗等,自主進行購買、找零、換貨、退貨等實踐活動,教師則可以在一旁指導幼兒開展游戲。
這一體驗式游戲既可以幫助教師輕松地完成“人民幣的認識與應用”的教學內容與目標,還可以幫助幼兒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增強幼兒的生活能力。此外,在“購物”過程中,幼兒會自發產生溝通、交流、協商等積極行為,從而增強了自身的交往能力、溝通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培養幼兒的社會能力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教師應多為幼兒設計一些社會性游戲,不斷增強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豐富幼兒的社會認知,為幼兒將來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設計“我的公益活動”“義務勞動小明星”等社會類游戲,創設相應的情境,并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扮演教師、醫生、家長、環衛工人等角色。在此類自主游戲中,幼兒可以體驗不同的職業和社會活動,并自發與同伴進行交流、協商和合作,進而增強自身的社交能力。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互換角色,讓所有的幼兒都能體驗到不同的社會角色,了解他們的職責,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社會認知。
戶外自主游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之一,也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基于幼兒的游戲需求,設計一些戶外自主游戲,以充分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幼兒保持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從而促進幼兒思維和性格的發展,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戶外游戲區域和現有的游戲材料,為幼兒設計一個“歡樂營地”的戶外自主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主組隊,引導幼兒與同伴協商、合作搭建“歡樂營地”,以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集體意識和溝通能力。在幼兒搭建“歡樂營地”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自主、開放的游戲環境,以便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搭建出富有創意的作品。在幼兒搭建好“歡樂營地”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進行自主賞評活動,找出“歡樂營地”中存在的不足,并基于其他小組的賞評或建議等進行完善。如有的小組會根據他人的建議,利用塑料滾筒、木板、彩紙等裝飾“歡樂營地”;有的小組會在“歡樂營地”中增設“教室”,并在“教室”中開展各種學習活動和游戲活動,等等。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幼兒會全身心地投入設計、實踐、反思、再創造等環節,從而豐富自主游戲的形式與內容,獲得良好的游戲體驗。另外,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地探究知識,也可以自由地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在設計好自主游戲后,教師還要做好自主游戲的組織與指導工作,以保障自主游戲的順利開展,促使幼兒高質量地完成自主探索、實踐與創新活動。
教師應明白,開展游戲的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發展,自主游戲的設計與開展都應體現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性與獨立性。因此,在幼兒開展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角色與定位,做好幼兒游戲的組織者、觀察者和指導者,細致地觀察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的具體表現,如參與度、積極性、情感體驗等,并適時介入幼兒的游戲,給幼兒提供有效的指導。同時,教師還要協調和維護幼兒在游戲中的人際關系,及時幫助和引導幼兒化解各種小矛盾,以保證自主游戲的順利進行,促使幼兒獲得良好的游戲體驗,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在幼兒開展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給予過多或不必要的干預,應給予幼兒更多的自由,促使幼兒大膽、自由地參與自主游戲的各個環節。在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鼓勵幼兒通過自主思考,獨立或與他人合作解決相應的問題,以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培養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在幼兒與同伴發生矛盾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并通過協商的方式自主解決問題,讓幼兒學會理解和寬容,以培養幼兒的共情能力,幫助幼兒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與集體意識。
綜上所述,自主游戲既符合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規律,也符合課程游戲化理念,且能為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教師應基于幼兒的生活經驗、接受能力和興趣需要,設計并開展豐富多彩的自主游戲,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社會能力等。另外,在幼兒開展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角色與定位,適時介入并指導幼兒開展游戲,以保障自主游戲的順利開展,促使幼兒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積累豐富的游戲經驗,從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