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錦丹,鄧良彬,王楚杰,王子可
廣州市增城區中醫醫院(廣東 廣州 511300)
急性腦梗死是神經內科常見病與多發病,該病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目前多認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及其他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導致該病發生風險升高[1]。急性腦梗死患者患病初期多存在頭痛、眩暈與惡心等癥狀,及早合理治療是改善患者癥狀及預后的重要手段。阿替普酶的合理應用就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癥狀,促進其神經功能恢復,但單獨用藥需增加使用劑量與治療周期才能獲得可觀療效,長期用藥極易增加患者臨床治療風險,因此可在阿替普酶用藥基礎上嘗試考慮聯合用藥[2]。中藥湯劑一直以來是治療特定疾病安全性與療效雙高的方式,既往有學者將補陽還五湯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也得以保證[3]。故本研究主要就補陽還五湯聯合阿替普酶具體效用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年間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60例)隨機分組。觀察組80例男女比例43∶37;年齡(57.33±6.10)歲;左側基底節區梗死32例,右側基底節區梗死29例,雙側側腦室梗死19例。對照組男女比例45∶35;年齡(56.91±6.14)歲;左側基底節區梗死34例,右側基底節區梗死30例,雙側側腦室梗死16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治指南[4]相關標準;②年齡≥18歲,基本可配合研究開展;③對實驗室指標檢測與調查表填寫具有較好的積極性。
排除標準:①既往存在腦部嚴重外傷疾病;②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③存在其他炎癥疾病;④對本研究治療藥物存在嚴重過敏反應;⑤多器官功能異常;⑥合并其他心腦血管危重疾病;⑦臨床統計資料缺失導致研究開展困難。
對照組應用阿替普酶治療,取用0.9mg/kg(<90mg),先靜推10%,余液在1h內完成靜脈輸注完畢,本組患者連續治療1個月。觀察組采用補陽還五湯加減聯合阿替普酶治療,其中阿替普酶藥物選擇、使用劑量、用藥時間等參數均與對照組無異,補陽還五湯藥加減方組成為:黃芪、五指毛桃30g,川芎、桃仁20g,鉤藤15g,歸尾、赤芍、地龍、紅花、桃仁、石斛、全蝎各10g,用藥前對患者病癥分型進行細致鑒別,針對言語困難者加用郁金與菖蒲治療;針對肩關節活動困難或異常疼痛反應者加用獨活治療;針對存在便秘現象的患者加用大黃治療;針對四肢腫脹、水腫的患者加用茯苓與桂枝治療。結合患者自身疾病狀態選擇合理的中藥飲片混水煎熬,取汁200mL溫服,每天口服用藥1次,連續治療1個月。兩組在用藥治療期間定期對患者生命體征及臨床癥狀改變情況進行評估、記錄,適當調整用藥,并對不良征兆進行相應處理。
(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標準[5]并參考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療效評估,顯效:癥狀消失,評分減少≥90%;有效:癥狀改善,評分減少≥60%;無效:癥狀無改變或惡化,NIHSS評分增加或降低程度不足60%。
(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指標水平,檢測項目包括:C反應蛋白(CRP)、血沉(ESR)及白細胞計數(WBC),檢測方法為:取受檢對象晨間空腹狀態下肘靜脈血液3mL,常規離心處理后應用血常規檢查方法檢測WBC,應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RP,在ALIFAX Test1血沉儀輔助下選用自然沉降法檢測ESR。
(3)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1個月內神經功能狀態,以NIHSS評分為基準進行評價,量表評分項目共括12個,總分42分,最終評分為患者神經功能良好狀態呈負相關。
(4)比較兩組患者用藥治療風險性。
觀察組療效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n(%)]
治療后,觀察組CRP、ESR及WB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1個月內,觀察組神經功能狀態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不良風險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風險比較 [n(%)]
急性腦梗死屬于嚴重威脅患者生命質量的神經內科疾病,患者發病后病情進展迅速,預后結局較差。目前臨床針對急性腦梗死多采用溶栓治療,及早治療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對患者臨床癥狀及病情的改善有重要價值。阿替普酶是溶栓治療常見藥物,該藥物治療效果較好,患者短期預后改善明顯。但考慮到溶栓治療通常受到時間窗限制,故整體的抗凝、抗炎效果存在局限性,患者遠期預后較差[6]。
中醫學認為腦梗死屬于“中風病”范疇,其發病機理在于氣虛血瘀,其中氣虛為病癥之根本,而血瘀則參與了疾病的發生乃至進展,臨床針對該病的治療應當以益氣活血為主[7]。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選擇常規溶栓治療藥物與中藥湯劑聯合用藥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研究結果中觀察組經治療后癥狀與神經功能改善較對照組更好(P<0.05),表明聯合用藥可實現單獨西藥治療時療效的提升,對患者恢復時間的縮短有積極意義。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阿替普酶本身屬于一類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靜脈溶栓治療藥物,在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進入患者機體后可激活纖溶酶原,其對血栓的溶解作用較好,且反應時間較短,患者經該藥物治療后腦梗死發病部位狀態可得到有效改善,由病癥引發的諸多不良癥狀也逐漸消除[8]。補陽還五湯中黃芪主補精益元、運氣行血之功效,川芎、赤芍、歸尾均可養血、活血,桃仁、紅花則可破結散瘀,地龍有通經活絡之功效。全方共用下藥物有互助之機理,主益氣活血,故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治療效果顯著提高。
急性腦梗死患者患病期間存在較為嚴重的機體炎性反應,炎性指標水平的改變不但能反應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還對臨床治療效果的評估具有重要價值[9]。本研究中觀察組炎性指標檢測結果較對照組更好(P<0.05),表明聯合用藥對機體炎性反應的調節有重要作用。補陽還五湯本身可通過益氣活血來促進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改善,進而幫助腦內血液中的自由基快速清除,阻礙炎性指標的過度分泌,降低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最終實現機體整體炎癥反應的緩解。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聯合用藥較單獨西藥治療對患者神經功能的修復有更好的促進作用。本研究所應用的兩種治療藥物均對患者腦部血液循環的改善具有重要價值,腦內微循環改善,患者受損腦組織自我修復速度加快,病變部位受損腦細胞逐漸更新,神經功能狀態也相應改善[10]。此外,兩種藥物聯用可發揮藥物的促進作用,進而最大程度提升臨床效果,縮短治療時間,改善患者長期預后。本研究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P>0.05),表明合理聯合用藥治療模式并不會增加患者用藥反應。通常情況下,阿替普酶在進入患者機體后通常不會對其器官與組織產生毒副作用,因此表現出患者經臨床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臨床用藥安全性較高。此外,中成藥對諸多西藥物的藥理毒副作用均具有一定的調和作用,臨床用藥后藥物副作用被中和,故而可實現不良反應的一定程度降低。
綜上所述,補陽還五湯聯合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較好,聯合用藥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癥反應,加快受損腦組織修復,同時用藥安全性較高,可考慮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