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群
這兩天業主群鬧得不可開交,上演了一場互懟大戰。
小區本來毗鄰的兩家理發店,就稱之為A店和B店吧。一個月前, A店老板家里出事,店門關閉了。這下惹急了一幫充值卡還有余額的鄰居們,大家瘋狂致電A老板,但電話始終沒有人接。群情激憤,有人說:“要么我們先整理出一份名單,寫清名字、電話和充值卡余額,然后報警。”大家覺得有道理,于是業主群開始接龍,金額大小不等。
一天后,還有遲到的鄰居陸續接龍。這時B理發店說話了,說大家不要著急,B店已經把A店并過來了,即日重新裝修,以后兩家店就是一家,以前A用戶余額還可以到B店消費。鄰居們如釋重負。
這不,這兩天B店重新開張了。有鄰居去消費卻遇到各種問題。先是持A卡的人被通知必須再開通B卡充值300元才能使用。可有人在B卡充了300元后,B店店員又有“新發現”:該顧客B卡所留手機號碼與當時在A店的不同,因此還是不被允許使用原來A店的那張卡在B店消費。想消費,必須以當年在A店留的手機號再開通B卡才行。經此一搞,有鄰居說,寧愿A店卡作廢,也不去B店消費;有的說,從一個坑才爬起來,不想掉進另外一個坑;還有的說,多走兩步就有別家理發店,有錢還怕買不到服務?總結下來就是決不妥協于B店霸王條款,選擇報警A店。這時,B老板被懟得出來說話了:“我就是B老板,我說明下,我們家的價格在這里5年沒有變動過。你覺價格高可以到其他地方消費,沒人強迫你,外面狗剪個頭發還要80元呢。出門右轉,剪發10元。如果你覺得我這里貴,說明你沒到這個層次,還有,他A家會員和我有關系嗎?……”
這么囂張的話,與他此前承諾又不一致。核心問題是A有沒有將全體未消費的余額轉移給B?B總是不正面回答這個問題。看來在A店跑路后,B店無非想勾引到原來A店的顧客,卻不愿意付出代價。
郁悶的是,A店倒閉的時候,我A店的卡正好只剩零頭,不管他也罷。然而如今,我的B店卡里還有一千出頭的余額,卻突然沒了進這家店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