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寧歡 佟小強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新疆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有限責任公司廣西支干線項目部,廣西 桂林 541002)
廣西支干線工程(桂林—衡陽)為國家管網新氣管道公司負責管理的長輸管道建設項目,是國家管網集團2019年組建后按照管網標準實施的第一個長輸管道建設項目。管道全長463km,管徑813mm,材質L485M,設計壓力10MPa,共設站場3座、線路截斷閥室23座。該長輸管道途徑湖南衡陽市衡南縣、祁東縣,永州市祁陽縣、零陵區、東安縣;廣西桂林市全州縣、興安縣、靈川縣、臨桂區。該工程沿線水域大中型穿跨越29處(其中盾構隧道2處,懸索跨越2處,桁架跨越1處),山嶺隧道1處,定向鉆穿越山體1處,鐵路穿越20處,高速穿越17處,國、省道穿越22處。沿線水網密布、山區丘陵地段坡陡溝深,地形地貌復雜,涉及河流定向鉆、湘江盾構、隧道穿越、大開挖等多種穿跨越方式,施工工藝復雜,對現場QHSE風險管控要求高。
該項目總承包商涉及中石油、中石化等設計、施工、檢測單位,各參建單位分別制定了自己的QHSE管理制度,存在一定差別,國家管網的QHSE管理體系與各參建承包商的體系銜接性差,有些規定之間甚至存在沖突,導致項目初期現場的QHSE管理運行成本高、實施效果差。本文針對廣西支干線工程前期QHSE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旨在全面提升該項目的QHSE管理水平。
廣西支干線工程(桂林—衡陽)實行“公司—廣西支干線項目部—項目分部—監理—承包商”5級管理組織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QHSE管理組織機構圖
廣西支干線工程(桂林—衡陽)管道建設項目沿線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復雜,環境敏感點多。沿線湖南、廣西境內氣候條件復雜,雨季時間長,工程施工可用工期短。設計采用的穿跨越方式涵蓋目前所有主流方式:定向鉆穿越、懸索跨越、盾構隧道、鉆爆隧道、頂管穿越和大開挖等。項目管理系統采用管網集團組織開發的PIM系統,系統尚處于開發試用期,項目開工建設前期較長時間內處于邊開發邊調試的狀態,有關施工和質量數據的采集與上傳、系統的使用等需要磨合。部分監理、無損檢測和施工/EPC承包商第一次承擔管網項目,部分項目部和承包商的管理人員對管網工程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及要求等的全面理解、掌握和執行存在適應期,需要加強理念宣講和制度宣貫。工程難點可概括為4個方面:甲方項目部QHSE管理人員不足;參建承包商眾多,施工標準不完全統一,協調管理難度大;有效施工工期緊張;參建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2021年7月開工前,項目部結合國家管網和新氣管道公司QHSE體系框架,制定了符合項目部實際的QHSE管理體系。2021年10月,項目部接受國家管網集團公司QHSE審核組的全面檢查,結合問題及建議組織修訂完善了項目部的QHSE管理體系。通過建立QHSE管理體系,有效提高了長輸管道建設在質量健康安全環境的管理水平,但QHSE管理體系在現場實踐中并沒有得到徹底執行,未能與其他管理制度有效銜接,導致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脫節現象[1],主要表現在:各參建承包商領導決策層對QHSE管理理念認識不到位或重視程度不夠,員工對QHSE管理體系運行模式理解不清,實施過程中重文件記錄的痕跡管理而輕現場實際應用、項目部QHSE制度與其他制度銜接性不足等。各項體系制度要求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QHSE管理體系的運行質量未達到預期效果。
2021年7月工程開工后,項目部制定了《國家管網新氣管道公司廣西支干線項目部承包商QHSE考核管理辦法》,明確了承包商考核的范圍、考核周期、考核標準、各部門職責、考核管理流程等。但在現場實施過程中發現,在每月的現場檢查和月度考核通報上,承包商對考核問題和結果都承諾認真整改,但各類“低老壞”(現場標準低、設備設施陳舊老化、作業人員習慣性違章)問題仍然重復出現,如機組臨時用電配電箱配置不達標、氣瓶安全附件缺失、吊帶破損等問題屢查屢犯。雖然承包商加大了對現場機組的管理力度,業主項目部在兩次月度通報中進行了違約處罰,但總體效果不佳。
施工單位安全管理人員實際到位情況與HSE合同文件要求差距較大,現場多次檢查中發現,承包商項目部和現場機組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數量不足或綜合素質不高,無法滿足現場履職的要求。例如,許多標段承包商項目部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僅有2~3人,與招標文件中7人以上的要求相差較大,很多現場安全員長輸管道經驗不足,對現場安全專業技術風險的識別能力較弱。同時,資料多、會議多、檢查多的“三多狀態”使各級安全管理人員把較多精力用于應付資料會議和檢查工作,而安全管理人員真正到現場一線巡檢的時間不足,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2]。
各承包商項目部管理者能認識到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缺乏長期、系統的教育培訓計劃,往往根據上級的文件通知要求采取階段性、短期的零散培訓,管理人員的培訓效果缺乏系統性。一線機組操作者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流動性大,自覺接受安全技術教育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現場檢查中發現,各承包商機組普遍存在每日安全交底中的風險識別內容針對性不強、培訓代簽字、風險防控措施不全等問題。一線機組人員的安全意識普遍較低,即使強制培訓,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現場各類培訓普遍流于形式,不能滿足培訓要求。
項目部及部分承包商認為安全生產責任制主要是安全管理部門的事,應由安全管理人員履職[3]。項目部及各級承包商制定發布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變形走樣,僅依賴嚴格的QHSE管理制度實施各項管理活動,缺乏相應的激勵制度,基層員工的參與積極性不高。
自從組建國家管網集團后,大規模的長輸管道建設項目造成各種施工資源緊張,且施工現場機組大部分是業務外包隊伍,存在進場設備設施普遍陳舊、各種檢驗檢測儀器超期使用、勞動防護條件欠佳等問題,安全投入普遍不足。
按照新安全生產法的最新要求,統籌推進全員安全意識提升與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從嚴從實落實安全生產領導責任和“三管三必須”直線責任,建立了項目部安全生產責任全鏈條落實的制度保障機制,修訂發布了《國家管網新氣管道公司廣西支干線項目部安全生產責任制》《新疆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有限責任公司廣西支干線項目部安全生產責任清單》,并輔以物質和精神激勵措施,提高全體參建員工的能動性和積極性,確保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各個環節。
危險源辨識的重點是全面識別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與死角。基于此,項目部成立了風險辨識評價領導小組,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分析,并按危險程度分級管控,形成了“承包商—監理—項目部”三級風險識別評價的組織架構[4]。首先,各承包商組織各機組開展施工現場的危險源辨識,形成現場各施工點的風險識別清單;其次,各項目分部聯合監理開展相應標段的風險識別,進一步完善承包商上報的各施工點風險識別清單;最后,業主項目部組織相關專業骨干人員對危險性大的作業點開展全面排查,綜合運用現場排查法、專家經驗法、安全檢查表法等多種形式,最終形成《廣西支干線工程十項風險識別管控清單》和《2021年工程建設主要風險承包點》,并根據現場施工進展動態更新管理。
項目部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及時排查治理各類隱患,狠抓現場隱患整改工作,始終保證風險隱患處于受控狀態。同時,從源頭上推動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建立健全風險識別和隱患排查治理的長效機制,嚴格組織整改上級提出的405項質量安全問題和日常檢查中發現的各類問題及隱患,認真分析查找問題根本原因、查漏補缺,完善HSE管理薄弱環節,廣西支干線工程建設QHSE管理水平穩步提升。
按照新安全生產法“三管三必須”的原則修訂項目部的崗位HSE職責,明確責任范圍和責任內容,完善了QHSE管理體系。不斷強化全要素、全過程管理,組織開展了QHSE管理體系審核和宣貫,QHSE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實施采取的是全面培訓、自下而上、由點到面、循序漸進、強制推行的模式[5],采取體系審核、宣傳培訓、學習研討、重點崗位試點、持續改進等措施,幫助員工樹立體系管理思維,目前項目部的QHSE體系運行已進入正常化軌道。
針對項目現場如入場安全培訓、崗位安全培訓、安全交底、班前喊話等培訓活動流于形式的突出問題,項目部以編制的“應知應會”手冊為載體,重點提升員工風險識別能力、安全技術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組織各參建承包商管理人員優化安全培訓矩陣,編制符合實際且具有針對性的承包商、項目部兩級QHSE培訓計劃,通過工程例會、現場交底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員工尤其是現場“一長三員”的安全風險意識。同時,對承包商關鍵人員、特殊工種開展專項培訓和能力驗證,嚴把人員入場關。2021年項目部組織承包商開展了安全環保、水土保持、直接作業專項交底培訓6次,培訓人員數量達500余人次。
針對現場長期、反復存在的“低老壞”問題,項目部從承包商存在的共性問題出發,狠抓施工現場標準化建設。分別在湖南衡陽耒水定向鉆和廣西興安XA106號樁選擇兩個試點,開展固定場所和線路現場標準化建設試點,并組織各承包商主要管理人員到現場觀摩,提出符合廣西支干線工程實際的標準化現場意見和建議。根據試點效果編制發布《廣西支干線工程標準化現場施工方案》,形成統一的標準并全面推廣。通過兩處試點,樹立標桿、以點帶面,進一步減少了現場“低老壞”問題。目前,標準化現場實施方案在固定場所和線路施工點全面有序鋪開。
項目部持續加強安全監督隊伍能力建設,認真履行安全監管責任,打造了一支“懂業務、精管理、講原則、聽指揮、敢碰硬、善協調”的安全管理隊伍。在每月的承包商QHSE監督檢查中,通過抽調項目部專業骨干、監理專業骨干,動態組成每月的質量安全檢查小組,對全線開展全面的質量安全環保監督檢查,并在月度工程例會上通報發現的典型問題和好的經驗做法。項目部創新性采取的監督方式如下:
(1)有效發揮監理單位的作用,將各標段承包商考核結果作為考核監理的重要依據,及時清退專業素質差、責任心不強的監理人員。
(2)充分運用視頻監控等信息化技術手段,依托項目智能化管道建設,提升QHSE管理可視化、信息化水平,實現了施工重要節點及時跟進、關鍵工序實時監督的良好效果。
(3)從項目部工程、安全部門抽調專業骨干分別在4個項目分部開展駐點督查,加強現場監管,實現了督導和幫扶的雙重目的。
(4)借助管網監督中心、質量監督站和新氣管道質量安全監督分中心的專業力量,在現場督查中分析問題深層次原因,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和措施建議。
針對廣西支干線工程(桂林—衡陽)現場QHSE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項目實際,從QHSE管理體系建立與運行、持續加強各類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優化現場監督檢查模式、開展現場標準化建設試點等方面加強管理,QHSE管理實現了管理流程化、流程清單化、清單表單化。通過強化責任落實,使項目的QHSE各項工作躍上新的臺階。在2021年國家管網工程部和國家管網QHSE體系審核小組的兩次檢查中:焊接一次合格率由開工前期的95.8%提升至目前的98.1%,安全環保職業健康實現了“零缺陷、零傷害、零事故、零污染、零感染”的目標,完成了240km的焊接任務,超額完成集團公司年度焊接工作考核指標,圓滿實現了項目部2021年各項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