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旭暉(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西安 710122)
高校設立的學生樂團是近年來普遍重視文化建設的成果。器樂類社團的建設,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而且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藝術文化修養。近年來,全國大多數地方高校都組織了相關學生樂團,這些樂團有些是混合樂團,有的分別成立了管樂團、民樂團與管弦樂團。我們認為,在當前的背景下,構架完善的樂團建設模式,真正發揮出高校樂團的教育作用,對高校素質教育的落實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地方高校的樂團教學、訓練活動,截至目前可謂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于種種原因,在教學與管理上樂團仍面臨著許多困難和阻力,使得樂團的演奏水平難以達到較高水準。普通高校由于受到生源、編制、經費等問題的制約,教學與管理面臨種種困難,樂團水平難以提高。樂團建設主要涉及樂隊的編制、運營和管理這幾個方面,只有完善相關內容建設,才能保障樂團日常訓練的效果和質量,提高整個樂團排練的效率。
自2015年后,西部地區高校普遍開展了相關樂團的建設。以大學生藝術展演為例,2018年、2021年的藝術展演,無論是參演作品的數量還是質量,均有較大增長,學校的參與度與重視度也在逐年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分析存在問題并給出相應策略,對于學生樂團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陜西某高校管弦樂團成立于2015年,這與全國各大高校成立藝術教育機構的時間點不無關系。從建團到現今的幾年時間里,樂團逐漸完善了各聲部的人員配置,已能夠基本保證各個聲部的完整性,學校內本科生、研究生、學校教師均利用課余時間參加樂團的排練與演出活動。樂團通過參加陜西省大學生藝術展演來提升自身水平,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作為非專業類院校的樂團,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樂團未來發展仍面臨較多問題。
作為高校非專業學生樂團,由于學校本身無法招聘藝術特長生,故而每年新進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有高有低,形成參差不齊的局面。在樂團進行例行排練時,暴露出個別聲部無法整齊劃一的演奏旋律,這嚴重影響了整體排練進度。部分團員在平時缺乏訓練,往往是有考核、有演出才會臨時加練,對樂曲的熟練度、完成度較低,導致無法順利完成樂團演出任務。
作為非專業學生樂團,由于沒辦法固定排練時間,所以樂團的常規排練時間為周內某一天晚上與周末下午,周內會有部分通識選修課、周末會有各類學習、培訓課程的時間與排練時間相沖突,導致排練時間難以固定。此外每次全團合排,均會出現部分聲部甚至是整個聲部全部缺勤的情況發生,嚴重影響到演出曲目的排練進度與完成度。
目前樂團演出曲目在類型、類別上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對于西方古典曲目中的經典旋律、中國交響樂中的優秀作品、當代大眾耳熟能詳的曲目選擇上,仍存在一定不足之處,有較大的發掘空間。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與樂團水平存在不足且缺乏專業樂曲改編等因素,均有一定關聯。
樂團于建團后不久,即與陜西另一所高校管弦樂團進行過藝術交流與演出,之后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安排類似的交流活動。在這樣的背景下,樂團團員無法及時了解到西安各高校、藝術團體的真實水平,使得各高校之間的藝術資源無法及時共享,“閉門造車終有不足之處”。
樂團目前缺乏凝聚力,團員除了平常排練與演出外,再無任何活動可以開展,這也直接導致了團員沒有足夠的歸屬感、榮譽感。樂團成員中的大部分不愿意為了比賽、演出等活動,犧牲自己的課余時間參與其中,而這對于樂團本身的建設管理提出了一個很大的挑戰,即如何能夠逐步提高團隊成員的歸屬感。
針對以上存在的不少問題,樂團相關負責人員也在積極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以下幾種改進策略,期望能夠早日讓樂團解決人員、經費、管理等一系列難題,從而完成樂團的自我提升,打造成為院校的品牌文化。
針對樂團團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加強對各個聲部的專門訓練,讓專業老師與各個聲部長配合,提高平時排練的強度與時間,以演出樂曲為目標,有目的的練習,盡快使水平較差的團員迎頭趕上,使整個聲部能夠基本達到樂曲的演出要求。另外拓寬排練時間的選擇,在周末盡量安排時間,讓每一個團員都能按時參加排練。
通過建立相關管理制度,加強對樂團團員的排練、考勤監督,每次排練由相關負責人嚴格登記考勤,不允許出現多次遲到早退的現象繼續發生。嚴格獎勵懲罰制度,對于全勤的團員及時給予通報表揚與獎勵,對于缺勤較多的團員適當提出批評,確保在一定時間內,能夠逐步提高團員的組織性、紀律性,提高團隊的戰斗力。
對樂團目前已經演出過的樂曲進行整理分類,篩選出演出效果好的進行存檔,以備今后的演出可以再次選擇。另外,演出曲目的選擇可以按照“三三制”的安排:即西方古典樂曲占三分之一、中國經典曲目占三分之一、現代流行樂曲占三分之一的編制尋找演出曲目。加強室內樂等小編制樂曲的排練,加強特色樂曲的尋找與改編工作。
外校藝術交流活動的形式,不僅僅可以切磋樂團間的專業技藝,又能夠促進學校之間的友誼。在未來,通過盡可能增加這樣的音樂交流演出活動的形式,從而增強與其他學校的聯誼,開闊團員的眼界,提高對自身水平的認識,也可以搭建一個平臺,促進高校之間的藝術資源的共享。
在平時的排練安排上、演出任務安排上、曲目選擇上等等環節,讓每一位團員盡情發表意見,合理意見可以采納,提高每位團員的參與感。每次活動能夠盡可能地照顧到每一個團員,平時可以安排聚餐等團建活動,提高團員的歸屬感。努力參加各類比賽及演出,在實踐中增強樂團的整體凝聚力。
由學校購買的樂器在平時排練完、演出完后記得保存到位,相關人員登記簽字;樂團團員自有的樂器在學期內可以選擇存放在庫房。庫房由專人負責管理、登記、保存工作。目前樂團所有的設備(包括音響、排練演出樂譜、樂器等)在不使用的時間內均于庫房保管。任何老師、學生、組織需使用的,需要得到上級領導的簽字同意后,方可使用。
以上策略,均來自陜西某高校管弦樂團在建團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歸納。但其仍然具有普遍性,針對各大院校的樂團團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與藝術院校的樂團相對比,盡管具有種種不足,但作為大學生的藝術教育,業余團體仍舊很有必要存在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