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現代設計中,文字的運用頻率不斷提高,運用領域也愈加寬廣。漢字字體設計在今天也面臨著與以往不同的處境。優秀的字體設計,只有在構思上有新穎獨特的創意,才能更好地在全球化的設計語境中引起共鳴,迅速得到大眾認可。對比的設計手法在字體設計應用中尤為出彩。字體設計的對比類型有很多,大小、顏色、透視、粗細、方向、肌理、疏密、類型、明暗、虛實、前后、動靜等,合理選擇對比手法,注重字體設計中的整體統一,這樣的字體設計往往能很快抓住讀者的眼球,使整個設計之間的不同元素有一種內在的層次結構,形成一種天然的舒適秩序感,會更加規整、統一、有趣,也會使設計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關鍵詞:字體設計;大小對比;顏色對比;色彩對比;動靜對比
對比是將兩種或者以上的不同事物形態進行對照比較,用以突出某一事物的形態特征,并相互補充、相互襯托,尋求一種視覺上的刺激和凸顯,這種鮮明醒目的表現形式能快、準、狠地表達信息焦點,幫助觀者快速聚焦重要信息。人類分辨異類的本能賦予了對比這一設計手法天然的優勢,所以在字體設計中,我們想要突出什么只需要讓它在視覺外觀上和其他元素有對比、有區別即可。對比其實就是差異化處理,而形式美等于秩序除以復雜度,也就是說形式美與秩序成正比。差異化處理得越有秩序感,形式的美感越強。字體設計中對比的類型有很多,大小、顏色、透視、粗細、方向、肌理、疏密、類型、明暗、虛實、前后、動靜等,字體設計經過合理的對比之后,形式美有所提升,因此觀者會覺得該字體設計有設計感,妙不可言。
一、大小對比
大小差別不大的字體設計給人一種平靜祥和之感,而字體大小差別很大則會讓人感覺更加鮮明。字體大小對比是將重點的字體信息放大,加大它在畫面中的占比,其他字體的編排正常或者偏小,字體大小方面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人的視線自然會被那些大的東西所吸引,那么重要信息自然就無比醒目。這樣的大小字體對比設計在第一時間就能讓大眾在最短的瞬間內捕捉到重點信息,也使得整個字體設計變得更加鮮活跳躍、錯落有致,讓畫面更加賞心悅目,不會給人呆板的感覺。圖1中,數字100是整個字體設計中最大的字體,較大的畫面設計比例更容易被大眾感知,其他相對較小的字體,有目的地排列在四周,形成了鮮明的大小對比,整體富有秩序感和美感,也使得整個字體設計和諧并充滿規律性。
二、色彩對比
在字體設計中,巧妙地運用色彩對比可以起到突出重點、區分信息、夸張視覺、裝飾畫面等作用。鮮艷豐富的色彩在視覺上能夠表達出無法比擬的情感變化,常用的色彩對比有色彩的色相、明暗、冷暖色對比等。背景色與主體色成反比也可以形成強烈地對比效果,使版面充滿活力。圖2中,設計師王炳南很巧妙地使用了色彩對比,使得整個字體設計變成傳承經典之作,他從純粹的構成角度出發,從抽象的線性視點來客觀理性地觀察“壽”字與“毒”字筆畫之間的共異,分析了這兩個字之間相互內在的聯系,借用這兩個字之間的共性筆畫,從而用盡可能少的線條表現更豐富的含義,巧妙地通過不同字體的不同顏色,用精簡的字體設計揭示出“去毒得壽”“健康長壽”的設計目的。這種富有跳躍性的色彩視覺變化非但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彰顯了色彩對比的藝術魅力。
三、字型對比
不同的字型有著不同的氣質,如大氣雅致的宋體、厚重搶眼的黑體、清秀平和的楷體、古樸大氣的篆體、權威古板的仿宋、剛勁正氣的魏碑、自由奔放的草書、趣味純真的手寫體、灑脫狂放的毛筆字,等等, 而字型的對比就是不同字體的氣質碰撞。在一個有著豐富信息的版面里,如果只使用一種字體的話,版面會比較枯燥與呆板,巧妙地使用不同的字型進行對比設計,不但可以把不同的信息區分開來,也可以使整個版面的設計變得更加有層次感、節奏感和視覺美感。圖3中,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名的書寫采用非常質樸的手寫字體,自然、活潑充滿了生機勃勃的力量;左上角的字體采用了印刷體,橫平豎直、結體端莊。兩種字型一個靈活、一個刻板,兩種不同的字型碰撞,必定會擦出“有趣”的火花。
四、粗細對比
粗的字體和細的字體在視覺上有著明顯的視覺差異。粗的字體比較沉重、細的字體比較輕盈,重要信息用加粗字體,次要信息用較細字體,會使主次層級變得更加清晰明了,也會使整體設計變得有立體感或活潑感,引導受眾閱讀信息,從而更抓人眼球。對字體粗細作對比時一定要記住不要太保守,要加大字體之間的粗細度對比,讓粗的更粗、細的更細。比如李春來福祿壽喜的字體設計,“福”字非常粗重,能夠傳達出文字的重量感和重要性,與下面的一行相對細小的字體一對比更加突顯出字體的厚重感,也體現了設計師獨具匠心的設計理念。
五、方向對比
為了使字體設計在寧靜的平面上顯現一種活躍的氛圍,可以巧妙地把版面中的文字信息分別朝不同的方向排列,打破橫平豎直的常規排布,可以有效增加版面的動感和空間感,使字體設計變得更加鮮明、新穎、輕快且富有趣味性。圖5中的字體設計,上面部分的韓文左小向左下傾斜,右大向右上傾斜,下面部分的字體設計整體向右下縮小傾斜,使得上下兩部分形成了有趣的空間組合。由于上下兩部分的文字朝著各自的方向不斷延伸,這就給人某種向外拓展的穩重平衡之感,極大地增加了這組字體設計的內涵,使整體設計有種強烈的視覺效果。
六、疏密對比
日本著名設計師原研哉說:“設計是對差異的控制。”將大段的文字密集化的排版,可以讓文字形成一組塊化現象,在視覺上更緊湊,有整體性。剩余的大面積的虛空設計或者極簡設計與密集化的字體排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這樣的疏密對比處理不但可以形成良好的閱讀節奏,也更能強化主題。如原研哉為無印良品設計的字體海報,對文字進行了打散重構式的拆分筆畫設計,就好比“疏”,即古人所謂的“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疏中有密,密中有疏”,通過對漢字筆劃的拆解,一橫一豎一撇一捺無不體現出字體的一種不拘一格的字型魅力。
七、肌理對比
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組織紋理結構的質感外在表現。不同的物體材質具有不同的粗糙感、光滑感、軟硬感,巧妙地使用肌理對比是一種較為出彩的塑造形式。人們的視覺肌理是建立在觸覺肌理之上的,由于人們長期積累的觸覺體驗,使得人們不需要實際觸摸,也可以從視覺上感覺到不同的質地體驗。在字體設計中,文字本身或背景添加相應的肌理,運用粗糙與光滑、淳樸與華麗、敦厚與輕薄等肌理對比,可以極大地加強直觀形象與感染力,增添畫面的豐富力度和表現張力,從而傳達出另類逼真的視覺體驗。圖7中,THE END的肌理采用了香煙的外表質感進行對比設計,粗糙的煙絲和光滑的煙支賦予了THE END新的生命,直觀醒目地揭示出停止抽煙的真諦,表現出一種另類的真實與趣味,使抽象的字體有了實體的寄托,從而使整個字體設計變得活潑而有生命力。
八、動靜對比
在字體設計中常把有擴散感或流動性的設計形式稱為“動”,而把水平或垂直性強的設計形式稱為“靜”。“動”使整個版面充滿活力,獲得更高的注目度,而“靜”使版面具有穩定的效果,將兩者相結合可以產生一定的空間層次感。圖8中的字體設計的視覺效果非常強烈,具有張力的線條從固有字母的輪廓束縛中向四周突破出來,紅藍白幾道色帶相互交織,形成強有力的動感爆發力,主字母的狂熱動態與后面靜止藍紅白細線形成了鮮明的動靜對比,使整個字體設計富有豐富的動感、層次感、節奏感和韻律感。而如果將文字整體地并列排放在一起,反而缺少變化而使字體顯得平庸呆板,這幅字體的設計師很睿智地采用了動靜對比這種“活”起來的設計對比手法,在畫面中產生了一個視覺中心,從而引發了大眾的關注。
九、空間對比
空間對比是利用反轉實體、排列位置變化、凹凸等表現形式使得字體壓縮變形、顏色差異、近大遠小、改變角度等方式來實現字體立體空間感的表現形式,該種表現手法相比于平面排列的文字更具有空間感和層次感,能提升整體畫面的設計感,形成一種空間方位上的韻律感。圖9是2017 Graphis Poster Annual 金獎獲獎作品,其很巧妙地賦予了每個字母立體感的視覺體驗。字母通過一定的角度和位移間隔,把平面上的二維效果向三維的視覺效果進行了拉伸與轉變,讓文字變得更加多變、有厚度、有層次、有空間,提升了字體整體的設計感。
十、虛實對比
字體設計中的筆畫有虛有實,可以通過透視、明暗、筆觸、色相、飽和度等對比手法設計出一種特殊的虛實對比字體效果。虛實之間是相互辯證的,有實才生虛,有虛才生實。圖10的在字體設計中,散、淡、細線構成虛,密、重、粗線構成實,虛實共生,即使字體的某一部分筆畫采用殘缺的表現形式卻依然能夠表達出完整的內容,這樣的字體實重虛輕、虛實相應,形成強烈的強弱、輕重、旋律、節奏、韻律感,恰如其分的虛實對比也更好地引發了大眾的思維靈動力。
十一、前后對比
通過字體的前后透疊對比,根據字體的形狀外觀進行組合,形成一個整體的字體設計,或者將一個字體穿插在另一個字體里,形成一種鑲嵌的效果,都可以有效充分利用版面空間資源。這種“緊湊”的設計能夠在最小的空間內容里容納更多的信息,并產生一定的空間遐想,使整個字體設計在平面的表現方式上豐富多變、層次分明,有一定的立體和空間方位感。圖11中,兩個前后透疊的文字筆畫間,前面字體是白色,后面字體是黑色,3和4相交疊的部分重3穿透了4,落在了整個設計的前面,原先具有前后順序的兩個字就同處于一個空間的不同層面上,而該組字體設計不再是單純地具有前后層次,這種方法設計出的字體常會給人一種透明的感覺,偶爾還會產生幻視的效果,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字體效果,給人們更多的想象空間,去體會這種妙趣橫生的意境感和錯落有致的節奏美感。
十二、透視對比
字體的透視變化對比是指字體設計在數量上的遞增、遞減,或者字體設計整體形態上的大小、長短的變化,透視對比會在視覺上形成一種縱深的延伸感,空間上層次關系更加強烈,這種設計對比手法時常根據具體的設計目的達到特定的設計效果。圖12中,版面中的一部分字體在水平方向上作傾斜性運動、長短的變化,同時在字體的右端進行縮小處理,形成一種兼具水平和傾斜方向上的漸變,外側和下端的字體越向上就越細小,近大遠小,直至消失,形成一種極強的運動感和透視感,容易形成一種縱深感、延伸感和開拓感。這種對比手法一般有一個重心點的存在,而這個重心點就是人們視覺的中心點,透視的字體會起到一定的引領導向作用,會使整體的設計富有動感和條理性,會形成一定的節奏韻律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并達到和諧統一的視覺美感。
十三、光影對比
好的光影利用,可以增加字體設計的深度、尺寸、透視、空間、質感、層次等。圖13中,版面中的字體猶如被高強度的聚攏光線照射后形成的一個個逼真清晰的影子,這些影子字體從每一個小色塊中投射在平面上,字體的形狀有實有虛、有傾斜有拉扯、有大有小,很好地塑造了字體的立體感、新鮮感與趣味感,這樣的字體設計妙趣橫生,有一種意趣合一的意境,巧妙地在二維平面上創作出了三維的立體效果,形成了獨特的設計魅力。
十四、明暗對比
在整個字體設計中,整體版式的黑白灰關系是相互制約,相互共存的。明暗對比常用的有明暗強對比、明暗弱對比、高明度強對比、低明度強度比等,合理地使用明暗對比來進行字體設計,可以加強視覺明度,很好地提高設計的視覺沖擊力。圖14中,除了酒字以外,其他的字和裝飾都是灰色的,黑色的酒字在整個版式中顯得非常醒目,有著豐富的層次之美。
字體設計中使用好的對比手法固然出彩,但是也需要合理選擇對比手法和注重字體設計中的整體與統一。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我們先人經過千百年來千錘百煉而創制成的,不能隨意更改或者變化,對比設計手法的使用要在適應人們的身心范圍及視覺范圍內去選擇,對比的應用要與設計目的相輔相成,不能生搬硬套,盲目“代入”。我們選擇的對比設計手法也一定要符合我們所想表達的意圖,在遵循漢字的書寫規律的同時,合理的使用對比,使得字體設計變得更加合情合理,趣味盎然。對比與協調相互依存,在設計中,對比是基礎,沒有對比,設計會失去活力;但是對比過度,就會造成設計元素紊亂,相互排斥,在對比手法應用到字體設計中時,也要注意字體設計的整體和諧效果,不能為了凸出某一要素的重要性,就對其加以突兀僵硬的設計。相反,在設計中,我們為了使字體設計具有統一的效果,需要進行相適應的對比調和,但過分的對比調和則會使字體設計顯得呆板平庸,因此在進行字體設計時,以對比的手法為主,以調和的方式為輔,突出重心,強調重點,達到一種在統一中追求變化,在對比中講究和諧的一種舒適效果。
著名設計大師Lindon leader曾經說過:“我在設計上力求兩件事:簡潔和清晰,偉大的設計源于這兩件事。”在字體設計中,對比這種設計手法是最直接有效的用來提高秩序感、夸張差異化、降低復雜度達到簡潔和清晰的設計手法。巧妙的字體對比設計往往能很快抓住讀者的眼球,使設計之間的不同元素有一種內在的層次結構,形成一種天然的舒適秩序感,這樣的字體設計會更加規整統一有趣,也會使整個字體設計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參考文獻: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杜娟.個性化設計:論當代字體設計視覺表現形式的方法[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4):120-123.
[3]何婧.漢字字體設計中的模糊性設計研究[J].作家天地,2020(14):163-164.
[4]陳恬雨,上官嫚嫚,郭靚.字繪藝術——漢字的傳承與創新設計[J].設計,2018(17):124-125.
[5]黃煒杰,汪泓.漢字七體動態化字體設計[J].裝飾,2020(6):63.
[6]吳佳笠.漢字字體設計與教學[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1996(C1):61-64.
[7]姚蘊華.漢字字體設計的視覺形式新探[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4):31-33.
作者簡介:張松,碩士,德州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