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龍門古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坐落于美麗的富春江南岸,是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故里,其歷史文化悠久,至今仍保存著龐大的明清建筑群。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當地的旅游產業發展緩慢,其中古鎮的民風民俗及其特色傳統文化都還有很大的可塑性及潛在的市場。以龍門古鎮文創產品設計實踐為例,提出了針對古鎮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設計方法,將古鎮的文化傳承下去。
關鍵詞:文創產品;龍門古鎮;地域文化
目前,我國在推進“地域特色”文創開發的同時,也隨之產生了一些問題。在一些有濃厚文化特色的旅游景點文創開發取得一定成功后,其他地區也紛紛模仿開發、打造地方特色,其中大多只是照搬照套,帶有濃厚的商業氣息,不能明確真正的地域特色開發方向,質量也良莠不齊。因此,只有將地域文化特色與文創產品真正融合,為文化賦予新的生機,才能達到弘揚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的目的。本文以龍門古鎮文創產品設計實踐為例,提出了針對古鎮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具體的設計實踐從兩個文化特性展開:一是以“廟會文化”為核心來展示古鎮特色文化,借助插畫的形式以夸張抽象的表現手法放大廟會文化中的特色產物,展現古鎮的文化內涵;二是以龍門古鎮著名景點為依托,綜合古鎮整體視覺特征,將現代的設計創作手法與古鎮傳統建筑風格相融合,達到既體現古鎮自身特點,又能與現代潮流相結合,打造出兼具美觀實用,吸引消費者目光,將古鎮的文化傳承下去的特色文創。
一、龍門古鎮的地域特色及內涵
在龍門古鎮眾多的地域特色中,孫權故里、龍門廟會及其極為罕見的明清古建筑群最為人熟知。在《富春龍門孫氏宗譜》中曾記載,龍門孫氏乃東吳孫權之后,其父孫堅是吳郡富春人,系孫武后裔。古鎮在宗族所連接的血緣關系網下歷經千年。盡管在此過程中進行過遷居聚族,但在宗族關系的連接下,在龍門山水的庇護下,孫氏子孫得以繁衍壯大,成為江南的一大望族。龍門古鎮廟會是最具地域特征的民俗活動之一,古鎮會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一舉辦廟會,是古鎮人民為慶祝家族人丁興旺,紀念孫鐘及東吳大帝孫權,而逐漸演化的一種民俗活動。在廟會期間,村里要有三處祠堂和廟宇日夜唱戲,人們要對自己的祖宗進行祭拜,要大辦宴席,過程頗為繁瑣。更多的是展現當地的民俗風情,像廟會游行中的舞龍活動、三國戰馬的戲劇表演以及抬花轎等,重點突出三國文化,將古典與現代融合,既有風土又有人情,并在活動中大大增加與游客們的互動。龍門古鎮的建筑主要分為宗祠、牌樓、古塔、古橋,是龍門古鎮傳統村落的基本構成要素。古鎮的聚居制度及其宗族文化是明清古建筑群得以大面積保存的原因,并且由于地方民俗的不同其建筑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以龍門古鎮的牌樓為例,主要出現在廳堂的入口,作為紀念大事或是國家獎賞。如義門牌樓就有一定榮譽和象征意義。
二、龍門古鎮文創產品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龍門古鎮文創產品發展現狀
首先,龍門古鎮文化旅游產品宣傳力度比起杭州的烏鎮遠遠不夠,無論是發展前景還是對古鎮蘊含歷史文化的發掘都與同類型的烏鎮相比,相差甚遠。如以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特色魁星點狀的表演、戲曲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交由居民愛好者自發組織,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引導方案,讓本來可以成為古鎮旅游發展的重要地域特色發展緩慢,導致龍門古鎮的旅游效益遠不如烏鎮,甚至危及到了文化的傳承。其次,古鎮還沒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由于古鎮的開發花費巨大,且回本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使古鎮以古建筑觀光、休閑度假為主,對文化底蘊的發掘少之又少。因此,對龍門古鎮地域特色文創產品的開發是勢在必行的,不僅可讓古鎮的文化能夠繼續傳承,古鎮的發展也變得更加多元化。
目前,龍門古鎮的文創產業還處于興起階段,還沒有能真正體現地域特色的文創產品,古鎮的旅游紀念品與其他同類的古鎮文創開發多有雷同,沒有對更深層次文化特性開發的產品。古鎮的發展應該注重對地域文化特色的重新闡釋,創造出符合當下意識的產品。
(二)龍門古鎮文創產品發展趨勢
如今,同類型的古鎮旅游產業都在快速發展。以烏鎮為例,2013年通過舉辦的戲劇節,將當地文化成功傳播給大眾,并引起外界的高度關注和大量稱贊,之后幾年的戲劇節便成為了當地一年一度的盛會。2015年當地還建成了木心美術館,賦予了烏鎮相當濃厚的藝術文化氛圍,通過這些大小藝術活動為烏鎮當地文創產品的發展帶來蓬勃的生機。由此可見,古鎮的發展離不開地域特色文化的傳播,而文創產品的開發更是重要組成部分。龍門古鎮在這樣的發展大環境下,必須開發出具有古鎮鮮明特色的文創產品,對視覺形象的選取要精準定位,在與日常用品、裝飾掛件、文具、飾品的融合上既要突出古鎮文化特色,又要使這種文化與產品結合后,通過產品功能表達文化特色,達到文化傳播與傳承的作用。還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靈活運用,突出古鎮的特色,與其他古鎮的視覺形象定位拉開距離,同時注重保留式的開發,不可急功近利。
三、融入龍門古鎮地域特色的設計策略
(一)龍門古鎮文創設計步驟與方法
設計步驟:1.元素的提取。主要是從古鎮的人文風俗和特有的建筑景物中來發掘,龍門古鎮的人文風俗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征和田園氣息。以傳統文化活動視覺元素設計為例,在這種大型活動中,有大量的民俗表演和民俗風物展出,可以從中選取一部分最能體現特色的部分進行再設計,抓住主要特征,弱化次要特征。通過夸張的形態、明亮的顏色來放大這種特色,將最能傳達出文化特色的部分保留形成新的視覺語言;2.將認知造型個性化。傳統文化古鎮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要么莊嚴、肅穆,要么縹緲出塵、遺世獨立。要想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的相融性,就必須在龍門古鎮的文創產品設計中既保留已有的認知形象,又要讓這個形象有活力與當代潮流相融合,塑造認知造型的個性化。在吸收傳統造型精華的同時,體現傳統圖形中的民族精神,表現當今人們的文化需求,讓人們在觀看作品的過程中,既看到當地的文化特色,又能在特殊的藝術形態下感受作品的獨特性。同時產品還可以對已知特色文化進行“陌生化”處理,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這也是個性化的一種設計手段。在設計過程中,不可將自己的價值觀過多地融入到地域文化中去,而要基于實際。設計方法:在對一些地標性的景點、特色文化中的人物、民俗產品、民俗活動等元素進行提取時,可以結合現代的創作手法,如變形和夸大透視,對代表性元素進行“陌生化”處理,使其具有不拘泥于傳統的魅力。
(二)應用手法
1.拼接手法
拼接手法的運用指的是將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元素直接應用到文創產品上,不僅可以直觀呈現設計者想要表達的內容,也會與消費者的實際生活產生關聯。如在文創產品中應用較廣的筆記本設計,該設計常與插畫設計、字體設計相結合,在本來的書寫功能外賦予其獨特性,符合當代年輕人追求個性的特點。
2.結合手法
結合手法在文創產品中應用廣泛,將地域特色元素與產品設計結合起來,可以直觀地展現古鎮地域特色,營造出文化底蘊的氛圍,對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創產品極具重要性,有助于當地特色文化精神的傳遞。如文創設計在手機殼上的運用,手機殼本身是保護手機,當它與地域文化特色的插畫相結合時,塑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手機殼風格,既起到了裝飾手機殼的作用,又使其更具個性和美感,符合當下年輕人的需求。
四、龍門古鎮文創產品設計實踐
(一)以“廟會文化”為核心
通過廟會中舞龍、三國戰馬等素材靈感,與筆記本、帆布包聯系起來,設計了多款具有勵志精神的文創產品。勵志筆記本的設計方案基于孫權故里龍門古鎮的歷史背景,戰馬威風凜凜、勢如破竹表現出東吳將士們的英勇氣魄,又結合了龍門古鎮中“龍門”牌坊上的楹聯:“先人武略文韜分鼎魏蜀,此地山清水秀絕勝呂梁”,將這種文化特質表現到筆記本中來激勵年輕一代,讓這種精神得到傳承。帆布包的運用既可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又能承載多種多樣的文化形式,達到強化信息的傳達效果,有助于消費者更直觀地了解當地特色。將已經簡化的古鎮景點外貌,以線稿的方式作為帆布包外部的裝飾圖案,既不會太過花哨,又通過帆布包傳遞古鎮與現代創作手法結合后更具特色的面貌(如圖1)。
在設計的過程中,選取三國騎著戰馬的戲劇人物,對戲劇人物的面部花紋與表情做了簡單取舍,保留了人物的顯著特征,并對其它花紋進行了簡化的處理,在視覺上給人聚焦感,力求凸顯該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其表現風格。在顏色的使用上,整體色調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飽和度和明度,將其從之前的人物形象中抽離,給人以陌生化的視覺效果,拉近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距離。最終以滑板作為載體,滑板自身的特性是年輕、運動,將其與古代戲劇英雄人物相結合,既滿足當下消費者的喜好,又融入了當代文化,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活力(如圖2)。
抬花轎作為龍門古鎮廟會中重要的活動之一,參與人數眾多,隊伍往往從街頭排到街尾,因此選取了游客乘坐抬花轎的這一畫面作為設計元素。在繪制過程中力求表現出抬花轎的顛簸感,將游客扮作的新娘掀開簾子的那一幕著重呈現出來。畫面以龍門古鎮的標志性大門和綿延的群山為背景,將游行的人由遠及近,以對角線的方向呈現,表現畫面的縱深感。對花轎的刻畫過程中保留了原來的文化特色,吸收了Q版人物的特征,將原本廟會中濃厚的鄉土氣息與現代化的表現手法相結合,符合當下消費者的審美層次。在顏色的選擇上,在紅綠色的搭配上采用藍色、黃色和紫色點綴,對認知形象進行陌生化處理。最終選擇與拼圖相結合。拼圖本身是休閑益智類的游戲,可將古鎮的風景名勝、民風民俗與之相結合。在拼圖的過程中,既可以了解龍門古鎮的廟會文化,又可充當裝飾品,在玩樂間體會不一樣的當地特色(如圖3)。
(二)以龍門古鎮著名景點為依托
選取龍門橋、義門牌樓、戲臺這三個龍門古鎮著名地標為設計元素,因其本身較為復雜,在設計時有所取舍,而是去掉建筑中的部分細節,將其特征高度概括出來。再通過透視、夸張、聯想等方式對元素進行重新設計,目的在于打造陌生化的視覺效果,便于識別與記憶。在顏色上采用扁平化的色彩,運用高飽和的線條與圖形進行裝飾,適當添加光影效果,以達到豐富的層次和色彩之間的和諧。義門牌樓的主色調為藍紅綠色,采用夸張和透視的方法,給人威嚴、素雅的感覺;龍門橋主色調為紅黃色,對其外形做了一個夸張的彎曲,突出其活躍的氣氛;戲臺的主色調為紅綠色,分別從正面和上面進行一個透視的處理,使畫面寧靜深遠,并畫了一個正在唱戲的人物,一動一靜地表現戲臺的熱鬧氣氛(如圖4)。
五、結語
龍門古鎮文化底蘊深厚,民俗活動和民俗風物眾多,文創產品的開發為其文化旅游的發展開拓出更多的新路徑。本文主要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探討龍門古鎮廟會文創產品的開發與研究,對龍門古鎮當下文創發展背景進行了探究,基于古鎮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展開,提煉了龍門古鎮廟會文化特色和文化符號,并運用到文創產品中去,結合當下審美將古鎮認知形象個性化,以對造型的夸張處理來展現強烈的精神張力。總結了龍門古鎮地域文化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設計手段、應用原則。在設計實踐中探索與現代生活相貼合的實用設計,使文創產品不僅是旅游觀光紀念品,其作用在實際生活中也得以體現,實現貼近生活、美化生活的目的。本課題還能對產品的材質、產品與生活的有機結合進行進一步探討,例如在文創產品材質的選擇上更注重材料的自然屬性,不是單純地使用仿制材料,而是展現出更有個性的龍門古鎮。
參考文獻:
[1]孫良娟.基于日照地域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研究[D].濟南:齊魯工業大學,2019.
[2]顧念庭.基于麥積山石窟造像手法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9.
[3]夏志宏.和林格爾剪紙元素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
[4]李盈盈.豫地文創產品設計的地域特色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9.
[5]李彥薇.天津文化創意衍生品之民俗藝術形式創新表現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15.
[6]楊慧子.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意產品設計[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7.
作者簡介:劉茜,蘇州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