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立德樹人”;人才培養
黨的十八大以來, 為了能與全球化浪潮相適應,我國在高等教育改革、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方面做出了相應探索,并且在推動高校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提出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方向進行了準確定位,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此背景下,高校在育人工作中,要加強對五育并舉的重視,并嘗試從勞動教育入手,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貫徹落實,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鑒于此,在教育改革過程中高校要注意從勞動教育的組織實施角度,對教育改革進行系統的解析,有效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為高校教育內涵式發展、國際化發展指明方向。
一、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新時代背景下隨著國家的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推進,黨中央逐漸提高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視程度,并提出高校應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積極探索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發展格局,努力開創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全新發展局面。同時,國家也提出新時期在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進行變革的過程中,要結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求和國際化發展的需要,主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真正做到結合中國實際開展高校教育活動,確保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能與勞動生產、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些思想的引領和政策的落實強調了勞動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為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加強勞動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推動了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創新。在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將勞動教育作為全面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元素,將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教育并列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促進勞動教育的有效踐行,也能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從而促進高校人才培養工作逐步實現全面創新發展。
二、高校勞動教育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的功能
在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重要目標就是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勞動教育是德智體美教育的基礎,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能夠從多角度促進學生品德修養的強化、身體素質的提升和智力水平的逐漸優化,還能促進“立德樹人”育人目標逐步實現。
1.勞動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
勞動本身具有強化人的品德修養的重要作用,勞動教育的開展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凱洛夫在研究中提出,勞動能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勞動教育能使勞動者養成小心使用勞動工具的意識,也能使勞動者重視勞動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質產品。高校大力開展勞動教育,能有效輔助學生良好品德修養的培養,使學生在勞動實踐的作用下形成良好的勞動精神,對勞動建設國家、勞動富民強國產生深刻的理解, 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還能讓學生更加珍惜勞動成果,遵守勞動規則,養成尊重勞動者和愛崗敬業的意識, 有助于激發學生嚴于律己的意識,強化學生慎思篤行的精神品質,有效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2.勞動教育能夠啟發大學生的智力
人們參與勞動實踐活動的過程就是獲取知識、積累知識、主動思考、內化知識的過程,人們在勞動實踐中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從而提高智力水平。高校根據大學生的成長需求和特點對勞動教育進行規劃創新,能從多角度對大學生的智力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一方面,借助勞動實踐活動的組織規劃,能讓大學生在勞動中積累知識、豐富經驗,啟發大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循序漸進地提高大學生的智力水平。另一方面,勞動教育能促使大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善于觀察、科學分析、主動實踐的意識,可以讓大學生在探索和創新中通過對問題的創造性解決和處理,逐步提高智力水平。
3.勞動教育能夠強化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勞動有助于身體健康,高校組織大學生參與勞動實踐活動, 能夠通過勞動強化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大學生的精神境界,使大學生實現身心健康發展。具體來說,高校組織大學生參與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活動,一方面能從身體層面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鍛煉,使大學生在勞動中鍛煉身體肌肉、增強體能體質,從而維護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能從精神層面對大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也能讓大學生在勞動中釋放壓力和情感,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能夠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和心理素質的優化產生積極的影響,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奠定基礎。
4.勞動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審美情趣
馬克思提出是勞動創造了美。高校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 能為大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創造條件,彰顯學生心靈之美。在人才培養工作中,高校有意識地開展勞動教育,能在勞動實踐中規范和引導學生對心靈美的認識,使學生在勞動教育的引導下對知識美、奉獻美、敬業美、創新美、堅守美等產生深刻的理解, 從而促進學生對個人內在美進行挖掘,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勞動中追求科學的美,感受勞動生產和創造中美在各環節的孕育,從而使學生對勞動創造美產生深刻的理解,借助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精神美和心靈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學校育人工作中的合理化貫徹落實。
三、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措施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根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對勞動教育進行設計和規劃,促進立德樹人的貫徹落實,能發揮勞動教育的優勢,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支持,提高勞動育人工作的綜合成效。
1.優化頂層設計,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要想讓勞動教育更具價值,使其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就必須從課程體系改革入手,對教學活動進行全面改革和系統創新, 使課程體系不僅能服務學生參與勞動鍛煉,還能從促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指導,確保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實踐中,促進高校育人工作的優化開展,提高高校育人工作的質量。
首先,要設置勞動教育公共課程,重點開展勞動思想方面的教育,將勞動法律法規、勞動安全保障、和諧勞動關系、勞動合同簽訂等內容作為核心課程,對學生的勞動安全意識、勞動法律意識、勞動品德意識著重培養,凸顯勞動教育的理論教育成效。
其次,要設置勞動實踐教育課程,重點設計勞動實踐教育活動體系,可以嘗試結合學生的專業發展需求,按照學生未來職業成長需要對勞動實踐教育進行開發和設計,使勞動教育能夠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團隊能力、動手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加以訓練,凸顯特色勞動課程教學效果,保證學生的勞動素養和勞動技能水平得到相應的提升。
最后,要設置勞動通識教育課程,重點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發展滲透角度入手,開發案例實踐類型的教學活動,在案例解析中促進勞動文化、勞動精神、勞動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落實,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教育體系和育人體系,借助勞動教育的開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懷,促進學生勞動品質的合理化培養, 為學生逐步參與誠實勞動、創新勞動做出積極的引導。
2.開發社會實踐,促進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
高校勞動教育要想達到勞動育人的效果,就要嘗試依托和開發社會實踐活動,將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進行有機融合, 進而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促進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念的形成。鑒于此,高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要將勞動教育的目標定位于促進專業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層面。一方面,要促進勞動教育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滲透,按照專業情況篩選合適的教育內容,重視對學生勞動情懷的培養,使專業教育能對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勞動情懷起到作用。另一方面,要促進勞動教育與社會實踐教育的有機融合,將勞動教育作為主題思想組織學生參與多種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勞動實踐技能進行訓練,使學生的勞動素養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親身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價值,促使學生對未來職業發展有更加準確的定位,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例如,可以借鑒北京化工大學在勞動教育與專業結合、與社會實踐結合方面的成功經驗,促進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保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落實。北京化工大學將專業教育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 將專業教學與校園環保實踐相融合,組建了柳湖環保公益實踐基地,組織學生成立荷塘先鋒隊,對荷塘周圍環境進行清理,開展荷塘水質檢測并落實水質凈化方面的工作。在長期的環境清理中,荷塘的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荷塘水質逐漸恢復清澈。同時,結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北京化工大學還將學科特色建設作為主體, 按照“一院一品”“一院多品”探索學校特色勞動實踐基地的構建,如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建立了百草園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參與中草藥栽培和護理方面的專業勞動實踐教育, 使勞動實踐教育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揮。此外,北京化工大學北校區還結合學校志愿者服務模式,聯系機械制造、工業設計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建立宏德單車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志愿開展維修自行車勞動實踐服務,重組和維修“宏德單車”,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素養,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3.引領創業就業,探索勞動教育與價值實現相結合
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要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不僅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意識、習慣,還要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勇敢探索和創新,參與到就業創業活動中。一方面, 要借助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進學生個人理想和人生價值的實現。學生擇業觀和就業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勞動實踐的影響,學生具有怎樣的勞動觀就會形成怎樣的擇業觀。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加誠實勞動、創造勞動等,借助勞動教育使學生深化思想認識,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理念,引導學生樹立多元化的就業觀念, 為學生未來順利就業奠定基礎。另一方面, 創業本身就屬于創造性勞動的范疇,高校面向創業需求對勞動活動進行設計,鼓勵學生在勞動中大膽質疑、勇敢創新,強化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推陳出新,逐漸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創業觀念,為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夯實勞動實踐基礎。
4.完善勞育體系,形成良好德育引導氛圍
高校加強勞動育人體系建設,對多元教育模式進行系統的開發,能夠發揮多元協作力量,共同為勞動教育的組織實施助力,確保提高勞動育人工作的綜合效果,使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學校教育活動中得到系統的貫徹落實。在實際工作中,高校要注意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促進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社區、家庭教育的多元融合,開發多種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健全人才培養模式,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合理化組織和實施。其一,要發揮政府的作用,對勞動教育相關資源進行整合,在政府的引導下對勞動教育的德育思想進行挖掘和篩選,形成積極的勞動教育導向,助力“立德樹人”思想的滲透。其二,要發揮行業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在行業企業的支持下組織學生參與本專業相關的勞動實踐活動,并在勞動實踐中融入企業文化、行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 以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高度。其三,要發揮社區在勞動教育實踐方面的支持作用, 在社區的配合下開發多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活動空間,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敬業奉獻意識,使學生通過勞動為國家發展和社會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其四,要發揮家庭教育的支持作用,組織學生參與家庭勞動教育實踐,營造良好的家庭勞動教育氛圍,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增強勞動教育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綜合影響力。
例如,高校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加強與政府、社區、企業的合作,建設城市管理工匠學院、社區志愿服務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勞動實踐平臺,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同時,高校還可以加強與本地區企業的聯系,共同構建特色產業學院,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入企業實踐場所,在勞動實踐中感知企業文化,強化學生的勞動體驗,對學生的職業技能進行鍛煉, 有效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精神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這樣,就能借助多元協同勞動育人格局的構建,有效促進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先進勞動理念的挖掘,逐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養成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勞動品格,為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背景下,勞動教育作為高校新時代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強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校重視對勞動教育的研究,并有效開展勞動教育,能夠為立德樹人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因此,高校在組織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過程中, 要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勞動育人的方針和計劃,有效促進勞動教育的系統開發,促進“立德樹人”思想的逐步滲透和有效落實,保證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實現全面創新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