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漢智
近日,馬里外交部長指責法國“侵略其領空并向武裝分子提供武器”,稱“法國侵犯了馬里主權”,但法國對以上指控予以否認。近年來,非洲前法國殖民地國家的反法情緒不斷加重,馬里、尼日爾、乍得、布基納法索等國均爆發了反法游行。這些舉動的背后是非洲擺脫大國控制的強烈欲望,折射出法國對非政策的失靈、失敗。
法國在非洲受到如此待遇是一連串歷史作用的結果。非洲是法國海外利益最集中、經營時間最長、傳統影響最深且賴以發揮影響力的區域所在,法國政府因此高度重視與非洲的關系。但由于法國在這些殖民地獨立后仍極力維系在非洲的新殖民主義秩序,法非關系始終張力不斷。
金融上,非洲國家獨立后,法國創立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區,在該區域內通用“非洲法郎”。使用“非洲法郎”的國家.被要求將其外匯儲備的50%保留在法國國庫中,貨幣和匯率政策均只能由法國決定。
外交上,法非長期脫離正常外交渠道,諸多事務在和一些非洲國家元首建立的盤根錯節的私人關系網中進行。自薩科齊政府開始,法國才逐步將非洲事務納入外交部。這種“不對等”“不透明”嚴重損害了非洲國家利益,也為今天的局面埋下了伏筆。
軍事上,法國通過維持在非軍事基地和駐軍、簽署防務或軍援協議、派遣軍事顧問、開展軍事培訓等方式,保持著在非軍事存在,并根據協議獲得了必要時出兵干預的“合法性授權”。權力是把雙刃劍,使用不當便會反遭其噬。2011年,時任總統薩科齊無視非洲的反對,鼓勵北約從軍事上實施干預打擊卡扎菲??ㄔ普嗟古_后,薩赫勒地區恐蔓延,加深了非洲國家對法國的怨恨。2013年,時任總統奧朗德又向局勢動蕩的馬里出動地面部隊,卻讓當地的暴恐威脅不減反增。在馬里的強烈反對下,法國最終在今年結束了長達9年的“拉鋸戰”。
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執政后,在對非政策上,頗有革故鼎新的意味。一是成立非洲事務委員會,從民間社會選派中青年“非洲通”擔任委員,其中半數以上是在法非洲人,協助對非政策制定。
二是淡化法非關系中的殖民色彩,積極推動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貨幣改革,力推單一貨幣“??啤?,撤出一些金融管理機構中的法國代表。同時推動歸還殖民時期從非洲掠奪來的文物,承認法國對盧旺達種族大屠殺負有一定責任。
三是提升非洲戰略地位。馬克龍連任后,將非洲作為歐洲外的首個出訪目的地,強調“不能對法在非洲喪失歷史性影響坐視不管”,非洲是法國外交的“優先方向”。
四是大幅度提升對外發展援助在GDP中的占比,增加無償援助金額,聚焦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法國對非援助穩步上升,占其總體對外援助的40%左右。
五是優化反恐策略。聲于在馬里遭遇失敗,法國正將尼日爾作為西非新的反恐中心。法國還汲取在馬里反恐失敗的教訓,減少直接干預,加強與伙伴國的情報共享、軍事培訓、裝備保障等合作。
應當說,馬克龍為挽回法國在非洲日薄西山的影響力,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其對非政策調整具有明顯的功利性,難改其想要控制非洲、為,“帝國夢”續命的本質。
俄烏沖突以菜,法國極力向非洲國家施壓,要求其一致反對俄羅斯。在訪問非洲期間,馬克龍批評一些非洲領導人在俄烏沖突中持中立立場是“虛偽的”,遭到部分非洲國家抵制。在自身遇到能源供給危機后,法國又加大對非拉攏。顯然,在一系列重大利益關切上,非洲與法國并不一致,而要非洲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代價與法國“交好”也并不現實。
要贏得非洲,法國需要做得更多。疫情暴發以來,非洲經濟遭遇沖擊,政治安全秩序失控風險加大,非洲需要國際社會的投資、援助。法國要想贏得非洲好感,就需要摒棄地緣政治私利,尤其要與一心想把大國責爭引入非洲的美國保持距離,擴大與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非洲的三方或多方合作。為非洲提供便利,就是提升自身影響力。在反恐領域,法國需要真正扮演好應有的角色,堅定支持非洲人民以非洲的方式,自主解決非洲問題。不要越俎代庖,更杲要干涉非洲內政,狀;亂非洲秩序。
法國政府需明白,抱著西方優越、零和游戲和冷戰思維做不好對非工作,結局在60多年前法國撤出非洲時就已經昭明?!ㄗ髡呤侵袊鴩H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