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婷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影視動畫作為文化傳媒產業中具有發展潛力的藝術形式,一直深刻影響著大眾的文化與審美觀。在影視動畫的視覺呈現中,傳統服飾對角色的裝扮與刻畫提升了影視動畫作品的格調,反映了影視動畫作品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與時代背景,有助于凸顯動畫角色的性格與提升畫面氛圍,表現動畫角色的特點。
因此,探析影視動畫中傳統服飾文化的呈現研究,有助于加強影視動畫制作過程對傳統文化的融合與發揚,進一步合理化設計服化道具,增強影視動畫的文化氣質。
在眾多影視動畫之中,神話傳說類題材一直是傳統影視動畫劇情設計的主要來源。神話傳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的各類歷史故事、遠古傳說,其中神話傳說往往包含了一定的歷史背景,這就對影視動畫中的角色服裝樣式與特點有一定的時代背景需求。
以《大鬧天宮》動畫為例,作為神話傳說類的典型動畫作品,該片中的孫悟空傳奇形象十分經典,特別是其作為主角的穿著打扮更是成為一代人的回憶,如“頭戴紫金冠、身披赭黃袍、腰系藍田裙、足踏步云履、手執如意金箍棒”等,其服化道具的造型十分經典,如圖1 所示。孫悟空作為動畫片中的主要角色,其服化道具蘊含了傳統服飾文化中的色彩與裝飾元素,例如孫悟空的虎皮短裙服,以黑色波點作為裝飾層層均勻排列,顯示了傳統服飾圖案的規律性,再如服裝的顏色,采用正統象征力量的朱紅、象征正氣的亮黃,使整個服裝的顏色層次對比明顯,增強了孫悟空角色的活力與人物性格特點。

圖1 《大鬧天宮》中孫悟空服飾造型Fig.1 Sun Wukong's costume in Havoc in Heaven
劇情故事類作為影視動畫中的重頭戲,一直以來憑借著文學性、情感性、敘事性吸引著觀眾,引領觀眾走入影視動畫之中,融入到角色中進行情感體驗,在此過程中,劇情故事的角色裝扮往往需要服化道具配合劇情的開展。
以影視動畫《火童》為例,該動畫以少數民族作為影片故事背景,哈尼族少年與妖魔搏斗追尋光明世界為故事背景,向觀眾展示了哈尼族的服飾特點,例如“男性戴帽、女性纏帕,服飾圖案紋樣繁多、色彩繽紛的特點,角色外套坎肩,袖口設計彩線”等傳統服飾細節,展現了哈尼族傳統服飾的特點,凸顯了民族傳統服飾文化的精工細致與博大精深,在動畫中把云南地區的服飾文化進行了很好的展示與宣傳,整個動畫視覺效果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感,使觀眾的代入感進一步增強。

圖2 動畫《火童》中的傳統服飾造型Fig.2 Traditional costumes in the animation Fire Boy
民間戲劇類影視動畫作為傳統動畫題材,憑借著音樂性、戲劇性、事跡性一直深刻地感染著觀眾,使觀眾在戲劇中感悟角色的魅力與故事節奏,戲劇往往需要傳統服化道具進行輔助。例如通過服飾的進行階級對比,例如動畫《梁山伯與祝英臺》,其中不同男主的服裝根據家室地位有所區別,通過服飾的差異對比體現了東晉時期世家大族與寒門子弟之間的貴賤尊卑,同時又以女主祝英臺的婚裝作為動畫角色思想的體現與凝練,以特有的紋飾和服飾色彩展現角色堅定不移的愛情信念,服飾文化使角色得到升華。
再如民間戲劇類動畫《花木蘭》為例,以其中女角色花木蘭表現了漢代女子服飾的魅力,著裝體現了“傳統漢服文化”的特點,如圖3 所示,“繩帶系節、無扣結纓、色澤樸素、平面裁剪、褒衣博帶、典雅莊重”等傳統漢服的造型特點,通過著裝進一步讓觀眾了解了漢代服飾特色,同時卡通化漢服的視覺表現,進一步塑造了獨特一面、活靈活現的花木蘭女性氣質。

圖3 影視動畫《花木蘭》中的漢服Fig.3 Hanfu i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animation Mulan
直觀性是影視動畫中傳統服飾文化最為重要的呈現特點。服飾是觀眾映入眼簾的視覺載體,體現了動畫角色的外貌與形態,美麗、漂亮具有文化氣息的傳統服飾總是容易一下子吸引觀眾的眼球,使觀眾可以根據服飾來判斷人物的性格與劇情走向,更好地理解動畫作品與角色的思想。
在眾多的影視動畫之中,直觀性特點作用主要是用于展示服飾形態及傳承服飾文化。例如在影視動畫短片《苗族少女》中,女主角服飾著上衣下裳或連身長衣,腰系絲帶,身著寬衫大袖。除此之外,還運用了刺繡、蠟染、扎染、編織、挑花等工藝,彰顯了苗族服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此類影視動畫既符合人們的審美,又在動畫中傳播了具有傳統民族神韻的服飾文化[1]。
還原性是影視動畫中傳統服飾文化進行歷史還原、時代背景揭示的重要特點。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服飾反映了特定的動畫時代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影視動畫所展示的背景內容和劇情走向。
例如動畫《哪吒傳奇》《鄭和下西洋》《三毛流浪記》《阿凡提》等,都是根據不同時代進行服化道具的設計,使觀眾通過服飾聯想到劇情時代背景文化。因此,還原性特點的作用在于通過傳統服飾在影視動畫中展現的特點進行時代背景還原,使觀眾更好地融入到劇情之中。
裝扮性是影視動畫中傳統服飾文化在角色中的呈現特點。通過不同服飾的造型裝扮、服裝色彩、紋樣圖案等內容體現角色之間在身份、階級、性別、主次等之間的差異化,裝扮性特點可以更好地使傳統服飾突出角色的特征,使影視動畫的劇情走向高潮。
例如在動畫《張飛審瓜》中,所有角色均已傳統京劇服飾作為服化道具,張飛的造型分為了“文”“武”,其服飾變化根據張飛從“武將”到“文官”的過程產生了轉變,在此過程中有一個細節是張飛雖然身穿紅色的文官長袍,但是在文官長袍的肩膀和袖子處露出了里面穿著的武將服飾。這樣的設計代表了即使張飛的身份由一個武將轉變成了一個文官,但是內心的思想以及處事方式還維持著武將的狀態[2],由此可以看出裝版性的作用在于通過傳統服飾文化進一步體現角色的性格特征,使角色更具有活力和演繹性,增強了動畫氛圍的情感體現。
服飾不僅可以體現角色的內在性格與個人習慣,還可以通過動畫設計服飾的造型反映角色所處的環境與時代背景展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博大精深,在對于服飾材質與形制十分豐富,棉麻、絲綢、布帛等都有不同的質感,刺繡、緙絲、拼貼等裝飾手段也較多,要想在動畫上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效果,就要不斷提升技術,更加細致地在服飾文化應用上進行研究[3],設計出符合影視動畫角色性格的服裝,從而凸顯傳統服飾文化的魅力,從而提高影視動畫中傳統文化的融合。
例如在動畫《大圣歸來》中孫悟空的服飾設計有前后兩個階段,孫悟空被解救出來時的服飾設計是借鑒漢服中普通民眾“上衣下裳”的穿搭設計,身穿破舊的米黃色褂子,偏灰色的破爛中褲,這樣的服飾設計符合孫悟空被封印500 年之后的落寞心境和毫無斗志的形象特征[4],同時也符合動畫劇情與角色性格特征。

圖4 《大圣歸來》中角色服飾變化Fig.4 Changes in character costumes in The Return of the Great Sage
為了更好地使傳統服飾文化在影視動畫中得以傳承、融合、發揚,在影視動畫角色設計中,對服化道具的運用必須符合時代審美需求。傳統服飾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發展中不僅要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同時還需要在大眾能接受的前提下進行傳統元素改進。
例如動畫《大魚海棠》中,女主的服飾是民國女學生裝,而劇中的靈婆角色、龍王角色等采用了傳統京劇服飾,通過不同時代的傳統服飾文化進行融合,將動畫中極具美感和詩意的視覺元素、聽覺元素相結合,展現出獨特的東方韻味,給觀眾帶來一場傳統文化的視覺盛宴,在滿足觀眾的需求同時,還進行了傳統服飾文化的再傳播,進一步提升了影視動畫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
傳統服飾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服飾、地區民俗服飾、花樣繁多的服飾圖案、考究精湛的制造工藝等內容,都可作為影視動畫劇情與角色裝扮需求的設計來源。在影視動畫角色的服裝設計中,要靈活運用服飾元素,通過服飾元素的細節來展現傳統服飾文化。
例如動畫《姜子牙》中傳統服飾圖案元素的融合,劇中角色服飾圖案的紋樣如仙鶴、蓮花象征著長壽、高潔,展現了角色的性格,塑造了中式審美的畫面,突出了角色的特征,再如動畫《貴州鼓》中角色服飾充分運用了貴州傳統花紋,如龍紋、花紋、回紋、十字紋、蛇紋、魚紋、蝴蝶紋、水波紋、菱形紋等,蘊含了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多個貴州少數民族生活文化、史學文化、思想文化和審美文化[5]。
影視動畫中傳統服飾不僅可以塑造角色的性格,展現角色的生活環境與身份體現,還可以通過服飾元素的設計使整個角色更具有生命力,進一步展現動畫時代背景與推進劇情發展。因此,動畫設計師應該加強傳統服飾文化在影視動畫中的融入,以傳統服飾豐富影視動畫的視覺美感與人物外在表現力,從而有效促進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播,制作出更多精湛優質的影視動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