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望劭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明確指出,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快速鏈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點集成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文化的價值在于傳播,文化帶來的凝聚力也來源于傳播過程中形成的共識,文化的生命力則來源于文化傳播過程中的再創造。由此看來,文化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傳播。在互聯網環境下,一切的傳播活動都需要充分與互聯網相結合,發揮互聯網共創共享的優勢,加速文化的蓬勃發展。
在過去二十余年中,包括廣電業在內文化行業生產了大量的數字文化內容,發展至今已成為時代的寶貴財富,給數字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傳播提供廣泛的空間。互聯網“連接一切、溝通萬物”,流轉順暢能讓現有的文化資源發揮出更大的價值,帶來更多的創新活力。然而,當前包括廣電業在內的各種文化資源仍然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的文化資源存在一定的數字區隔,文化資源的利用效率并未真正最大化,因此《意見》中提出的全面共享、全民共享等要求正是今天的數字文化發展最急迫的需求。
《意見》中將廣電行業定義為文化企業的一種,這意味著廣電行業有更強的能動性和自主性,也更具發展活力,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拓展業務,這對于不斷探索轉型發展的廣電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則重大利好消息。同時,廣電行業又擁有其他文化企業無法比擬的優質內容、文化資源,理應在市場競爭中占有更大優勢。在發展過程中,廣電行業與社會各行各業都產生了緊密的聯系,這意味著廣電行業較其他文化企業有著更強的稱為“文化數據中臺”的潛力。這一定位一旦成型,廣電行業將成為各類文化資源的集散地,將給廣電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如果能瞄準當前社會中最急迫解決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解決方案,它的迅速發展都是可以預見的。《意見》為作為文化企業的廣電行業指引了新的發展方向,規劃了新的發展藍圖,也將賦予廣電行業新的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