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昆智
2022年9月31日,收到了我學院畢業生、15級公共關系學專業陳發銘同學的電話,得知他現在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珠海市第三人民醫院)行政辦公室工作。他是事業編制,剛剛走完了所有流程,大概下個月初上班。單位在珠海市香洲區。他畢業后與我一直保持聯系,所以,他把近況第一時間告訴了我。他現在考到了一個與自己專業結合的工作,與他在學校讀書與畢業后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公共關系學專業定位與辦學思路: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具有扎實的公共關系專業理論知識,具備調查研究、策劃咨詢、傳播溝通、文案寫作等能力,創新意識強,善策劃、懂管理、會傳播的高級復合型應用人才。下面是陳發銘同學的成長過程,學科是共通的,希望對各專業的同學在學習與工作上有啟發與幫助。 陳發銘同學就讀2015級本科在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公共關系學專業,成為2019屆管理學士;畢業后又繼續深造,2021年成為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 I C)傳播學文學碩士。 我們對公共關系學專業的學生培養強調:靜下來能夠想、坐下來能夠寫、站起來能夠講、跑出去能夠干。
讀公共關系學專業的目的是要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只有這樣才能產生創新能力。而創意策劃,就是手段!陳發銘同學的成長軌跡是與專業定位密切結合的。在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讀公共關系學專業本科時,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項相關大賽。
2016年11月27日,由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主辦、公共管理學系承辦的首屆中國大學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賽落下帷幕。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團隊榮獲一等獎(銅獎)。
這項大賽自6月啟動以來,獲得國內外高校大學生的廣泛關注,共吸引121所高校458份參賽作品參加。大賽組委會邀請中國MPA之父夏書章教授等10位公共管理學界重量級專家學者作為大賽顧問和評委。此次公共管理案例大賽的成績充分體現了我校公共管理學院的教學水平、以及學院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專業素養,同時也是國內同仁對于我校公共管理學院教學工作的極大肯定和鼓勵。
在2016年中國大學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賽決賽中,我們新華學院代表隊以陳發銘同學為主力隊員,在組織他們7位隊員三次脫稿的訓練演示中,我發現他表達清楚,口齒伶俐,記憶力強。在個人與他私聊中,才知道他經常在廣州的一些企業活動中,擔任主持人,在這樣的熏陶下,既鍛煉了自己的應變能力,也解決了生活上的經濟負擔。
大學二年級,陳發銘同學就對廣府文化興趣濃厚,積極帶領新華學院團隊撰寫出研究廣府文化的調研報告“新常態下廣府文化的市場適應性研究”。2017年12月10日,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舉辦的第二屆廣府文化學術年會在廣州舉行。我學院組織了陳發銘、蔡露、黃麗華三位同學應邀出席了年會,年會主題為“廣府學與區域文化研究、廣府文化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廣府文化產業研究”。
三位學生撰寫的調研報告《新常態下廣府文化的市場適應性研究》從當前經濟的宏觀背景出發,通過廣府文化大數據分析并深入當地實地調查取證作為一手材料,對廣府地區飲食行業、旅游行業、手工藝品行業等進行調研剖析,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與策略,深受主辦單位青睞。同時,陳發銘同學被組委會邀請,在大會上作報告分享。
陳發銘同學的發言交流,受到大會一致好評。廣東省廣府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杰在總結報告中,特別提到他是研究廣府文化最年輕的學者。他勉勵三位學生:“未來,廣府文化的弘揚與建設,需要年輕人的參與,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參與廣府文化產業發展,為廣府發展獻計獻策!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廣東省“挑戰杯”競賽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研、以賽促建”的辦賽理念,為推動我省大學生投身科技創新營造良好氛圍,引領廣大青年學生為廣東創新驅動發展貢獻青春力量。陳發銘團隊撰寫的“新常態下廣府文化的市場適應性研究”社會調研報告,還榮獲了2016年第十四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
陳發銘同學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公關策劃活動,遵循了系統整合原則,除了注重團隊資源的系統整合,參加的公關策劃活動也構成一個系統整體,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通過策劃活動讓在學校所學習的公共關系理論知識,由碎片化零散的、無用的,甚至自己認為無聊的知識,變為整體與系統的知識。除此之外,課外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調研活動,讓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正是:實踐出真知。
堅持夢想,永不放棄。他本科畢業后工作了一年,又決定繼續深造,攻讀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傳播學研究生。他與16級公共關系學專業的阮錦華同學在同一專業,我曾經到珠海去看望了他們,發現通過學習,他們的國際視野提高了。
1.碩士研究生是本科之后的深造學歷,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該學科科研教學的能力。
2.學術型研究生按學科設立,其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和研究,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為主。專業型研究生與學術型學位研究生處于同一層次,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對于讀研這個新環境無疑是陌生的,但導師和師兄、師姐熱情親切的指導使他感到無比溫暖,融入到這個大家庭。學習生活既忙碌又充實,他學到了很多知識,認識了很多朋友。在讀研階段學習知道未來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但這并不能阻擋自己的求學之路,堅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所以自己絕不放棄!
不忘“來時路”走好“腳下路”堅定“未來路”。追求公共關系知行合一的陳發銘同學,在新工作中以求實效,用公共關系學專業的理論與實踐作為指導,用心用力地實現公關效應,真正做好本職工作。
陳發銘就職于珠海市第三人民醫院,單位行政辦公室新聞宣傳科員。
陳發銘同學談到,自己在工作中有許多需要學習的東西:(1)迅速轉變角色,適應醫院工作。(2)不斷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素質,以便做好本職工作,服務醫院。(3)在工作中實現自身的價值。人生就是由無數的點滴小事匯集而成的,而人生的價值也體現在點滴小事之中。
公共關系學專業的學生要清楚地知道:一個人不但要知道學習,還要學會變通;知識不能夠改變命運,真正改變命運的是創造知識的能力,這就是創新。關注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質疑,它是一切創新的開始。好學校的價值在于學到的東西更多是氣質、素養和思維方式。追求不單是一種學問,追求更是一種行為,它只有被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好的成績,到最后都是智慧和情懷。熱淚盈眶的地方,才稱之為風景,咀嚼過的時光,才稱得上是歲月。陳發銘同學在人生斑斕歲月里,與眾不同,面向陽光,迎接希望,留下了一道怡人的風景線。
陳發銘同學的進步告訴我們:人生,終究不允許你只做一個旁觀者;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比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創造條件與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