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幼兒園 沈 雷
幼兒園項目課程教學是引導幼兒針對某一個喜歡的項目進行積極的探索,對這一主題提出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通過這些活動,幼兒不但能夠學到知識,還能夠培養各種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在課程游戲化大力推進的當下,幼兒園項目課程教學備受關注,許多幼兒園對此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誤區,走了一些彎路。許多教師簡單地將某些成功項目課程案例拿來使用,只注重形式的好看和表面的熱鬧,并沒有有效發揮項目課程教學的價值。怎樣才能更好地把握項目課程教學的精髓,充分發揮其作用,成了困擾大家的一個難題。而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論,從“尊重兒童,重視實踐”的正確主張出發,倡導我們要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給我們如何實施好項目課程教學提供了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下面,筆者結合“活教育”理論和自身實踐,談談對項目課程教學實施的幾點思考。
陳鶴琴關于“活教育”的課程論是:“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活教材即取自大自然、大社會的“直接的書”,讓幼兒在與自然、與社會的直接接觸中親身獲取經驗。怎樣確定項目課程主題及內容是進行項目課程的重要前提——我們不要急于確定項目課程主題,也不能完全由教師來決定項目內容,而要充分運用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基于幼兒的實際興趣,基于幼兒遇到的真問題去尋找他們真正感興趣的課程內容,使項目課程成為“活”的課程。項目課程的確立要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相匹配才能讓課程“活”起來,才能與幼兒萌生有效反應;要和幼兒的前期經驗、直接經驗相匹配,才能讓課程“活”起來,才能與幼兒產生深刻共鳴;要和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相匹配,才能讓課程“活”起來,才能與幼兒發生互動升華。
如在夏季,知了的叫聲往往會引起幼兒的注意,他們聽到聲音,會自然而然萌生“知了在哪里?”“知了到底長什么樣?”等問題。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對知了認知的前期經驗,組織幼兒去大自然、去戶外探尋。雖然幼兒可以聽見知了的聲音此起彼伏,但是幼兒難覓其蹤跡,這正好為確立知了項目課程、激發幼兒探究知了項目課程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先讓幼兒自主討論和嘗試尋找知了的方法,在找到知了后可以讓幼兒談談對知了的了解,結合各種回答和幼兒的興趣,形成項目課程網絡圖,共同確定探究的方向與內容。項目課程的主題可以是知了的種類、知了的外形特征、知了的生活習性等,并且將五大領域中的相關要求滲透到具體的項目課程教學中去——這樣的基于幼兒真問題生發的內容、確立的項目課程才能真正“活”起來。
陳鶴琴關于“活教育”的教學論是:“以‘做’為基礎,確立學生的主體性。”但幼兒的“做”帶有盲目性,因此教師要進行有效的指導,這種指導不是直接告知結果,而是予以啟發、誘導。基于幼兒確立的項目“活”課程應怎樣有效開展與實施是關鍵,所以我們也要運用陳鶴琴的理論,在實施項目課程教學中對幼兒進行“活教育”。幼兒對鮮活的項目課程內容是感興趣的,這也必然會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在這里,要注意避免出現那些遠離幼兒社會經驗的內容,那樣的話實施效果會大打折扣,如只能從圖片或視頻上看到的內容。項目課程的教學一定要在幼兒的能力范圍內進行,這能給幼兒提供真實踐的條件。
例如,“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約7小時后,載人飛船與中國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陳冬、劉洋、蔡旭哲3位航天員順利進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這是當下的社會熱門話題,幼兒也有知曉,頗感興趣。將載人航天作為項目課程也是許多教師采用的方案。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只通過圖片和視頻去了解這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缺乏實際探究的路徑。那如何去實施這個項目課程呢?我們可以充分運用“活教育”理論,不要一條路走到黑,要靈活運用貼近幼兒社會生活的內容。
我們可以將項目課程進行延伸,比如無人機、飛行器、航空食品等,可以給幼兒提供看得到、摸得到,能進行實際探究的內容。當然,讓幼兒實地感知航天器和航天工程也極其重要,所以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去科技館的宇宙天地展區看一看這些航天器,近距離去觸摸和感受這些宏偉而又先進的航天器材,學習一些航天知識,這樣更能有效發揮項目課程探究的作用,項目課程實施效果會更鮮“活”。
陳鶴琴關于“活教育”的目的論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要求“現代中國人”應具備健全的身體、建設的能力、創造的能力、合作的意識和服務的精神,旨在培養人的全面素質,這些也是項目課程教學的實施目的,而評價的根本目的對確保幼兒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義。我們往往實施了項目課程教學,也注重了實施過程,但往往會忽視評價的作用,且評價的方法、質量不容樂觀。當然,如何有效評價,也是困擾一線教育工作者的一個痛點和難題,很多好的課程,在評價環節僅僅成為了紙質的臺賬資料。所以,我們要充分運用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對照項目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活”的評價,全面的評價。

項目課程的評價要多元化,我們可以對項目課程的質量“活”評價,對幼兒活動的質量“活”評價,對教師專業的發展“活”評價,對項目課程的結果“活”評價,以及對項目課程結果的應用“活”評價等。評價形式可以是量表式,也可以是總結式,無論采用哪種方式,一定要注重對評價結果的分析,以期為后續的發展提供可靠的診斷數據和明確的提升方向。


如航天器課程中,幼兒通過思維導圖,在五大領域中進行相關的游戲與學習,后又通過多元評價,找到了每個人的最近發展區,并將需要提升的方向融入到其他項目課程和各類游戲中去。幼兒通過此項目課程活動,用硬紙板、各種盒子等制作了比較大的“航天載人艙”,他們對自己的成果非常滿意,也成了班級里的一個熱門游戲。而當幼兒經過一段時間的游戲后,熱度退卻,“載人航天艙”無人問津時,就預示著這個課程完結,他們準備進入下一個項目課程的主題了。那是不是航天器課程就這樣結束了?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可以將“航天載人艙”投放到全園公共區域去,讓其他班級和年齡段幼兒去探索游戲,充分發揮該項目課程成果的輻射作用,給其他教師和幼兒提供一個實踐探索方案。
課程評價,意味著一個項目課程的完結,但我們不能止步于此。要讓完整的項目課程“活”起來,其中的一些好經驗、好方法、好案例,讓其他班級、其他年齡段的幼兒和教師運用起來,也就是指持續利用該項目課程結束后的延續價值與作用。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論,歷經百年經久不衰,正是因為這個理論對幼兒園實施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因此它是“活的”理論。在項目課程教學實施方面,運用“活教育”理論,注重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注重培養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將“活”的真實問題、自然環境等融入到項目課程教學中去,讓幼兒貼近“活”教育,進行“活”的探究學習,形成“活”的項目課程內容,讓教師的“教”與幼兒的“學”成為持續探究的“活”歷程。